《留美幼童》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清留美幼童观后感”。
女幼童何在?
——《留美幼童》观后感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回想我们(注:以下“我们”代指“女生”)12岁得时候在干些什么呢?我们不用留着三寸金莲,不用做女红,不用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不用琴棋书画,不用知书达理„„那时的我们,男生女生一起跟着老师一句一字;那时的我们,男生女生一起拉手去春游,一歌一词;那是的我们,依着那几条杠杠对表现差的男生指指点点;那时的我们,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是同学心中的好榜样„„
如果回到130年以前,这些却是不可能的,我可以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我想纵使容闳这样一个接受西方教育熏陶的前辈,也断然去不了骨子里那样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吧。断然地在那样的一个闭关锁国许久的国度,提倡幼童赴美学习已经让很多人不理解,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同男子一样进学堂也算惊世骇俗了吧。
1871年,在容闳前辈的倡议下,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下,留美幼童的计划开始实施,因为没有报纸消只是分布在了北京和一些沿海城市,因为对未知地段的不信任,对谣言的轻信,对外国人的野蛮评判,对外界的排斥;因为对孩子的宝贝与不放心,对孩子的不舍得;再加上挑选幼童的严苛的要求,一开始没有很多人响应这个计划。有些父母听了亲戚的建议,让孩子留美学习西方教育;有些父母让孩子自己决定。
终于在公元1872年8月12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赴美留学的幼童中有女孩子,那那些伟大的先驱会不会有很
多女先驱呢?应该有的吧,毕竟女生会比男生勤奋,可是在那个腐朽制度根深蒂固在人心中的年代,女生就算去了,也未必会有什么伟大的造就吧!或许以古代女孩文文弱弱的体质也未必能适应海上的日夜颠簸,或许航行一半就不得不返航,所以或许他们的决定又很深思熟虑的吧!
其实我多想当时没有人立马想得那么周到,容闳前辈会提出男女不限的建议,又有人“脑子发热”提出赞成,让沉睡千年的妇女们能被唤醒她们的意识,可以发掘出她们潜力,说不定中国会有更大的进步,毕竟妇孺的无知也阻碍了进程了。我多希望在那个留美幼童的时代,会出现一个女先驱者指引着沉睡的妇女,让我们和男生一样,在那个年代就担负起改变国家的责任!如果当时招收了女幼童,那个时代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那个社会又会怎样颠覆?
留美幼童观后感医学检验班 C组这是一个两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的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欢乐、哭泣、成功、失......
留美幼童观后感如果不是因为近代史,可能我还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中国幼童留美一事;如果不是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幼童的视频,可能我还不能了解那批中国孩子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他......
留美幼童观后感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乘船驶向美国西海岸旧金山,从此揭开了留美幼童这一传奇故事的序幕。这个时期的大清国积贫积弱,清政府腐朽的统治让整......
由《留美幼童》想到的耳边不断地播放着《幼童》的背景音乐,试图从昨晚一夜未睡的混乱思绪中整理出一些头绪。淡雅清新的《往事难忘》如同从springfield吹来的春风,一点点将我......
《留美幼童》观后感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