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幼童话儿故事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1 22:06: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鹦鹉幼童话儿故事

鹦鹉幼童话儿故事

从前有一个商人要外出经商,但他不敢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有个国王早就在打她的坏主意了。

他叮嘱女儿:“孩子啊,我要动身了,你一定要答应我,在我回来之前,你不要踏出家门一步,也不要为任何人开门。”

那天早晨,姑娘发现窗外的树上落着一只漂亮的鹦鹉,彬彬有礼,很讨人喜爱,她跟这只鹦鹉聊了一会,觉得很有意思。

姑娘说:“亲爱的爸爸,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会很孤单的,能不能买一只鹦鹉陪伴我呢?”

商人视女儿为掌上明珠,马上就出去给她找鹦鹉。他遇到了一位卖鹦鹉的老者,而且卖得很便宜,就买下了这只鹦鹉送给了女儿。他对女儿千叮万嘱后,才离家上路。

商人刚一离家,国王就开始琢磨用什么方法能接近姑娘。他与一个老妇串通好了,派她给姑娘送去一封信。

但那时,姑娘正在跟鹦鹉说着话:“鹦鹉,你给我说些什么有趣的事呢?”

“我给你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只有一个女儿,因为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陪她玩。人们给她做了一个玩具娃娃,跟她真人一样大,脸也像她,穿的也像她。她不管到哪里总把娃娃带在身边,大家常常错把她当做娃娃,错把娃娃当成她。有一次,国王带着她和娃娃坐着马车来到一片森林,敌人袭击他们,杀死了国王,掳走了公主,把娃娃丢在了车里。公主伤心地嚎啕大哭,敌人只好放了她,她就独自一人在森林中走着。走到一个女王的王宫里,女王把她收为女仆。姑娘聪明贤惠,深得女王宠爱。别的奴仆开始嫉妒她了,为了让她失宠,她们对她说:‘你知道吗。女主人对你真的很好,有什么话都对你说,不过,有一件事情我们都知道,她却不曾对你说,就是她曾有过一个儿子但后来死了。’于是姑娘便去问女王:‘陛下,你真的有一个儿子,后来死了吗?’听到这句话,女王差点气晕过去。这件事没人敢提,谁提到她死去的儿子,就是死罪。姑娘照例要判死刑的,可是女王对她有点怜惜,只把她关进了地牢。姑娘被关进来后,觉得很失落;她吃不下饭,整夜哭泣。半夜,她正在哭着,突然听到开门的声音,只见有五个人,其中四个是魔法师,另一个正是女王的儿子,他被他们囚禁着,他们带他出来散散步。”

故事讲到这里,一个仆人打断了鹦鹉,他给姑娘送来一封信。信是那个国王写的,他想方设法让人把这封信递到了这里。但是当时姑娘正在兴头上,她想知道故事的下文,就说:“我爸爸回来之前,我不收任何信。请不要打扰我。鹦鹉,继续讲下去吧。”

仆人拿着那封信出去了,鹦鹉继续讲故事:“到了早上,看管姑娘的狱卒发现犯人什么也没吃,就禀报了女王。女王传她上殿,姑娘就把在地牢里看见王子还活着、被四个魔法师关押着、每晚半夜押他出来放风的情况告诉了女王。女王马上派了十二名军士,手持长矛来到地牢,杀死了四个魔法师,把女王的儿子就了回来。女王因为姑娘救了王子,决定让王子娶姑娘为妻。”

正讲到这里,敲门声又响了,家仆来请求小主人读一读那个国王写来的信。商人的女儿说:“好了,故事讲完了,我现在可以看信了。”

“还没完,还有一段呢。”鹦鹉急忙劝阻她,“你听着:那个姑娘并不愿意嫁给女王的儿子,她只要了些钱和一套男人服装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城邦。这里国王的儿子得了一种病,没有一个医师能医好他:他从半夜到早晨,瞪着眼睛,胡言乱语,就像一个恶魔。姑娘穿着一身男装来了,自称是从外国来的医师,请求让自己和病人单独待上一夜。她先察看了一下床,发现床下有一个暗道口,从暗道口下去,是一条走廊,尽头放着一盏油灯。”

这时,又传来了敲门声,家仆进来说一位老妇,自称是姑娘的姑妈,想要见见姑娘。(其实她根本不是什么姑娘的姑妈,而是为国王办事的那个老妇。)商人的女儿急不可待地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就告诉家仆不接待任何人。“鹦鹉,继续讲下去。”

鹦鹉继续讲:“姑娘走近油灯一看,只见一个老妇正在用一口大锅煮王子的心,因为那个国王曾经处死了她自己的孩子。姑娘从锅里把那颗心拿走了,并让国王的儿子吞下它,病立即就好了。国王说:‘我许诺过,哪位医师治好了我儿子,我就把城邦的一半送给他,你是一个女人,你就嫁给我儿子,当他的王后吧。’”

“真是神奇啊!”商人的女儿说,“故事讲完了,我现在可以接待那个自称是我姑妈的老妇人了。”

鹦鹉说:“故事还没完呢,后边还有一段。你仔细听着。装扮成医生的姑娘也不愿意嫁给国王的儿子,又离开了,她来到另一个城邦,这里国王的儿子中了魔法,不会说话。晚上姑娘躲在床下,到了半夜她看见两个女巫从窗户钻进来,她们从王子嘴里取出一块宝石,王子就能说话了,走的时候,她们又把那块宝石放进王子嘴里,他又变哑了。”

又响起了敲门声,不过商人的女儿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故事,根本没听见。鹦鹉接着讲:

“第二天晚上,当那两个女巫把小宝石放在床上的时候,姑娘拽起床单,将宝石抖落在地,并顺手捡起来装进口袋。到了早上,女巫找不到宝石,只好逃走了。国王的儿子能开口说话了,姑娘被任命为宫廷御医。”

敲门声还在响个不停,商人的女儿想让屋外的'人进来,就先问了鹦鹉一句:“你的故事讲玩了还是没讲完?”

“还没讲完,”鹦鹉说,“你听着:姑娘不想在王宫里做御医,又来到另一个城邦。她听说这里的国王疯了。他在森林中捡回一个玩具娃娃就爱上了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边凝视着娃娃,一边哭,因为它不是一个真的女人。姑娘听了这个消息后,来到国王的房间一看,惊奇地说:‘这是我的那个娃娃!’而国王看见姑娘长得跟娃娃一模一样,就说:‘这就是我要娶的新娘!’”

敲门声还在响着,鹦鹉实在不知道如何再把故事讲下去了。只是说:“等一下,等一下,还有一段呢。”但它不会往下讲了。

门外传来商人的说话声:“开门,开门啊,我是你爸爸。”

鹦鹉一听,说:“故事讲完了,国王娶了这个姑娘,两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姑娘这才跑去打开门,紧紧抱住远道归来的爸爸。

商人说:“我的女儿真乖,一步也没跨出家门。那只鹦鹉呢?”

他们走回房间里找鹦鹉,却找不到鹦鹉了,看到的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小伙子说:“请原谅,先生,我是一个乔装成鹦鹉的国王,我爱上了您的女儿。我了解到我的情敌——另一个国王——想要拐骗您的女儿,就披上鹦鹉皮,诚心诚意地跟她交谈,阻止她陷进我的情敌设下的圈套。我相信我成功了,现在我可以向您的女儿求婚了。”

商人答应了他们的婚事,于是姑娘嫁给了那个给她讲过童话的国王,而另一个国王被气死了。

第2篇:年话儿

年话儿

腊八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说腊八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腊八节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开启了过大年的序幕。

腊八节要吃腊八粥。据传,在腊八天气,古代寺庙里用腊八粥来施舍、赈济灾民。腊八粥的用料为:黄米、白米、江米、小米、栗子、枣泥、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白糖、红糖、葡萄等,也可根据口味和习俗,添减用料。粥的用料多为温补性的,所以腊八粥便具有了驱邪散寒的功效,吃腊八粥,能消除疾病,有益身体。

每年的腊八,总要喝上一次妈妈亲手做的腊八粥。自己做的腊八粥用料总没有那么丰富,不过是花生、小米、瓜子、红糖之类的,不过这也是难得的了。腊八粥的用料虽不是什么稀罕物,如今的日子过得也不算贫穷了,要是凑足腊八粥的用料,也还是得费一番周折,再加上熬制也要费时费力,也难怪不易得。虽然超市里总能见到腊八粥一类的东西,总觉得味道缺少点什么。腊八时节,喝上家人亲手熬制的腊八粥,不管用料是否充足,总感觉那么亲切。热热地吃上一碗,浑身就要冒汗,先前的寒冷劲儿,一扫而光,甭提多舒服了。要是喜欢吃,赶紧再来上一碗,不然呢,又要等上一年呢!

2014.1.30

小年儿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几乎就是过年的彩排。过了二十三,年味儿变得越来越浓了。传说,灶神们这一天都要上天述职,称为辞灶。有的地方,人们做好了糖瓜,供在神前,灶神吃了,嘴被粘住,这样在玉皇大帝面前,他们就不会胡言乱语,只报告家中一年来的好事,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寄托人们对来年美好日子的向往。

过了小年,最欢实的要数小孩子们了。要过年了,新衣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女孩子们,盼望了好长时间呢,什么花色、样式的早就有了主意,看吧,集市店铺,随处有她们的影儿。鞭炮一响,小子们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大街小巷里,到处能见到他们,手里拿着大把的机器鞭,“啪——”,冷不丁的,无论在哪儿,炸那么一下,吓人一跳,回神找人时,影子也没有。

窗户里冒出来的香味儿,混着空气里的火药味儿,夹杂着孩子们的说笑声,迎接着大年的到来。

炖肉

二十五,炖大肉。每年的这个时候,买上一大块肉,准备招待来客。

炖肉是有讲究的。常言说,食不厌精,这时候的炖肉更是精益求精。将整块的后腿肩切成碗口大小的肉块,剔除腿骨,将肉块、骨头

一同放到大锅里煮,放入葱姜蒜等各种调味料,两个时辰,香味顺着锅盖缝隙飘出来,闻到的人直流口水,心急的人,恐怕要立马来上一口。不过,别着急,炖好的猪肉,还要经过熏蒸才算的上是色香味儿俱全的美味儿,老家的做法是,干锅里撒上糖,江米等佐料,架起煮好的肉块,小火熏蒸二十分钟就得。可是,小孩子们是等不得的。瞧吧,他们早把锅围了起来,没办法,得先让他们吃够了,才会离开。好家伙,兜里揣着鞭炮,手上挂着黑泥,一大块早下了肚儿。不大工夫,这帮小伙伴儿们,把炖肉的香味儿,就带到了大街小巷。

花画集

人们把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叫做花画集,画还是花,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因为只有在这天,大集上才有摆摊卖画的,姑且叫花画集了。

大人们要在这天置办年货,可忙了。拎上几个大口袋小口袋,骑上自行车,回来的时候,总是装的满满的,有的还要赶上几个来回,就像人们说的,要把大集搬到家里来就好了。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好多人开上了小汽车,有多少东西装不了的啊,再说,出门随时就能买东西,再也不用考虑把大集搬回来的事了。可是,到了这天,买不买东西的人们,总要到大集上转上一个来回,找找过年的感觉。

最高兴的恐怕还是小孩子们。头天晚上,把钱揣在兜里,才能睡

得着。天还没亮呢,早早的起了床,胡乱地吃上一口饭,伙伴们便凑在一块儿了。

七、八里的路,不算什么,半个小时足够了。好家伙,方圆十多里的人们都凑到一块儿,想要停下买东西,没那么容易,后面的人推搡着走了一条长街。卖的什么东西,不知道,不过小孩儿们不在意,挺乐的,本来就是凑个热闹罢了。不仅赶集的人多,卖东西比平时多了两三倍。各种蔬菜、年画儿;特色小吃,大小的鞭炮等等,看不完,也看不够。渐渐兜里填满了各种小玩意,什么红蜡烛、小贴画、香瓜子、小鞭炮„„,钱花完了,也就心满意足了。说声“走”,一伙子人说笑着,满载而归,在乡间小道上,三五成群地走着,我看看你的玩意,你尝尝我的好吃的,商量好了,还可以来一次公平的交换,呵呵,赶了一次花画集,他们收获的是一年的欢笑!

请神

年三十的下午,人们准备请神了,请神是过大年高潮的开始。傍晚,爆竹声渐渐打破了平静,由远及近,此起彼伏。放爆竹是年轻小伙子们的事,胆子大的小孩儿子,也总爱凑热闹,也少不了遭到大人们的训斥。一阵急促的鞭炮过后,大街上集合的人多了起来,着急的小伙子,摆开了二踢脚,点着了试试响声,“砰——磅”,„„“真响亮!”人们说着。好吗,还有更响亮的,谁又把“开天雷”摆上了,捂着耳朵点燃了引线,“嗖”一声,药球窜起几房高,在空中炸开了,窗户扇子随着响声抖了抖,几个小鸟赶紧飞开,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不大一会儿,鞭炮声和火药味,孩子们欢笑声混杂在一起,弥漫整个村子。三五成群的人们陆续集合到郊外,孩子们走在前面喊叫着,又是一阵密集的爆竹声,那是迎接祖先们回家过年的礼炮,同姓的长辈带领着烧过香,行过礼,便可以回家过年了。

请神不但热闹,祝福更要虔诚。

对祖先的祭祀是过年的大事,鲁迅先生称为祝福,丝毫不能马虎。请神之后,在家里禁忌忽然多了起来,记得从我们小时候起,奶奶就告诉我们,过年的时候要遵守好多的规矩。首先,小孩子们不能大声的喧哗,供桌前不能打打闹闹等,虽然这样,可是我们小的时候是不管这些的,所以,那个时候遭到大人们的训斥是常有的事儿;年下的好吃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的,都要先敬献给祖先享用,上供的时候,还有祝福语和吉祥话。大人们教给孩子们说话不说粗话,说话要吉利,与人相处要和睦等等。至今,过年的时候,仍然保持祝福时候的庄重、虔诚,成为家人不可割舍的过年情结和亲情纽带。

第3篇:那句话儿

那句话儿

小草之所以青翠欲滴是因为有雨露的陪伴;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有大地的陪伴;鲜花之所以发香迷人是因为有阳光的陪伴;我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有那句话的陪伴;一年级:梦会成为现实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鹦鹉幼童话儿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鹦鹉幼童话儿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