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观后感_家园的观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0-02-27 12:36: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园的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

《家园》这一部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尼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戈壁大沙漠;美国德克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但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但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许多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也感触颇深,却没有在自身的行动上有所体现。当在商场买完东西后,仍然习惯性地向售货员要一个塑料袋;当旅行既可以坐火车,又可以坐飞机时,仍然习惯性地说一句:“飞机舒服”而选择了飞机;当雪白的A4纸用完一面后,不管第二面

有没有用过,都习惯性地直接扔到废纸篓中;上下学时习惯性地让父母开私家车接送……

到底应该怎样抢救地球呢?别给自己太多的舒适。每个人夏天都把空调温度调高几度或不开空调,不知道能保护多厚的臭氧层;每个人出门在外都多选择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步行,不知道能减少多少污染物排放;每个人都在购物前自备几个环保布袋,不知道能少用多少塑料制品……把自己的舒适分分出一些给地球,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可以抢救地球的方法。

其实,保护、抢救这唯一的地球,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到底永生没养的方法,而是我们从心底里意识到我们之前的过错和我们现在对于地球的责任与义务。为抢救地球尽一份力,不要让自己流下悔恨的泪水。

电影从地球生命的诞生开始讲述,直到人类现在所面对的困境。导演一直使用广角长镜头,在高空中航拍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解说词平缓冷静,既诗意又严谨,即使谴责人类贪婪,也在克制着。这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似乎有个类似于上帝的高级智慧,在敬告人类,如果不再爱护家园,将无处流浪,坐以待毙。

关于环保,我们接受过许多媒体的宣传,只是这些宣传都试图用理性来说服我们,可是《家园》,用种种即将绝迹甚至已经绝迹的美景很严肃地告诉我们,你忍心毁灭它们吗?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

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

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面”

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实,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很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武备与环保之间选择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进武备的资金投进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开释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实在不管怎样做,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往做了,想想大家都做了些什么吧。

“We all have power to change ,what are we waiting for”地球很美,但有赖于你。

09园艺专升本

2009310358

周晓青

家园观后感

影片仅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却是导演历经15年筹备、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动用88000多名员工拍摄而成。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

家园观后感

第1天昆明--桂林 住火车上昆明乘火车K396次18:33分发车火车至桂林。第2天七星公园--骆驼山 住桂林中午12:50分抵达桂林、游览桂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七星公园(具有民族特色的花桥、......

家园观后感

家园 观后感《家园》这一部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

家园观后感

《家园》观后感看完《家园》这部记录片,我觉得它不像一部记录片,而是一部科教片。在两节课的时间里 ,《家园》带我走过了地球40年的历程,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按照地球按照自身繁......

家园观后感

我们的家园这个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人类迷失在了金钱利益之中,不知从某天开始,人类忘记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忘记了曾经有过的那段和谐美好。观看《Home》,一直处于震撼的状态中,不......

下载《家园》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园》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