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_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观后感 时间:2020-02-27 11:38: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近来我观看了苏菲玛索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禁感叹她是个多么会演戏的人,镜头给了她数不清的特写。眼角唇角都有戏份,甚至睫毛眉宇都是入戏的,看得人莫名揪心,说不能呼吸太夸张,但慌乱是毫不过分的。忘不了苏菲玛索那双忧伤迷离满是剪不断理还乱、有着莫名思绪的眼睛。也从此知道,额前留头帘的女子一定要有一双大而不空洞的眼睛,所以当安娜倒向铁轨的那一瞬间,我分明看到她褐色的眼睛里有一种绝望随着睫毛的抖动向四周扩散,那是一种对爱情的绝望。

罗曼罗兰说过,爱情是一件很无奈的事,你喜欢别人,别人不一定喜欢你;别人喜欢你,你又不喜欢别人;两个人互相喜欢又未必能在一起。可是,最无奈的莫过于红毯已经走过,乐曲也已经奏罢,两情相悦的王子公主终于牵了手,日后的生活却并非想象的那样童话般美妙。

安娜终究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别子,甘受周围人的指责;伏伦斯基即便豁出去,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可是当两个人真的住在了一起过起了貌似夫妻的生活,曾经的山盟海誓的爱却刹时成了伤人的利器,彼此中伤,彼此误会,甚至彼此厌恶。也许他们真的后悔了,发现除了爱情,除了身边这个女人、身边这个男人,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诱惑,那么多欲望,得到的东西毕竟是最不值得珍重的东西。还有爱真的是有极限的,取一个最大值后就只能规律的陷入低谷?也许爱情真如流星,开始总会冲破黑暗闪耀于天野,最后又重新坠入黑暗,成为废墟中的瓦砾。从天上到地下,从星星到石头,大概是爱情潮起潮落的过程。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由此可知,上帝是一

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虽然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完全沉溺在爱情生活中的安娜和伏伦斯基有了第一次性爱,恐惧立刻袭来,一切开始回归到现实之中。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伏伦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道家常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遵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宗教情结和社会意志,这种社会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而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束缚,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无法自拔。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社会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要是安娜没有自杀,而是沉溺于酒精或鸦片直至焦虑而死,伏伦斯基只会耗尽了爱意,用一种怜悯的心态埋葬了她,然后继续自己歌舞升平的人生,周旋于淑女名媛之间,但安娜死去的方式让他良心上的愧疚弥补了爱情上的缺陷,于是一个人死去了,另一个人在追悔中了却残生,爱情用这样一种悲剧来升华。但这真的是爱吗?也许仅仅是对失去的人事物固有的痛彻肺腑的追悼?如果不爱那么深,结局是不是就不会那么伤人?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这部影片主要讲述已婚安娜卡列尼娜邂逅卡列宁,于是两人疯狂地热恋了,不顾世俗不顾一切的热恋。安娜的婚姻有点像中国的包办婚姻,她在婚姻中只是充当一个......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悲情女子为爱痴狂——观《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摘要: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充满了爱,母亲的爱、婴儿的爱、兄弟姐妹的爱,肉欲之爱、对于国家的爱等等。“爱”这个词是整......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1: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

《安娜 卡列尼娜》观后感

>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安娜无疑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不顾一切世俗的言论和火车上邂逅的沃伦斯基走在一起,她是勇敢的。但可悲的沃伦斯基并没有顶住社会舆论的压......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今天看了这部片子,主体是讲爱情和出轨吧,以悲剧收场是很让人悲痛。这片子主要讲述已婚安娜卡列尼娜邂逅卡列宁,于是两人疯狂地热恋了,不顾世俗不顾一切的......

下载《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