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 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国崛起的读后感”。
大国崛起:你堕落!
又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在老师的引导下看一遍《大国崛起》,央视陆陆续续的一些大型纪录片,确实让我等平民百姓涨了知识哈。但是不得不说,这部作为普世一样的世界近代史确实起到了扫盲的作用,对于那个还在不知天高地厚的高中时代的我来说显得很新奇,wow!高大上啊!学好了没准还可以拿来向同龄人装装逼,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或者更多人看来,不过如此,呵呵!
这部片子,投入这么多的资源拍摄,其价值肯定是有的。将大国崛起之路,放在世界史的大宏大背景下投影,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多少有政府的和谐因素吧?讲完别人,也会激励国民思考自己的大国崛起,满满的爱国之心有没有?你可以觉得我的想法或多或少的别有用心,但你不要否认是制片方有这样的考量。其实这一点已经得到验证,就是学校的政治课(近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上老师会拿出来放,而知乎等一些论坛,没什么人说。
正经一点,说说正题:
这是一个假大空的一个片子,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清楚。许多场景之大,话语之深沉还是很容易就打动人的,或者说蒙蔽了吧,容易误导思维。细细推敲某些高大上的论断会发现不少问题的,正如它把很多关键的细节直接忽视了。这些经不起推敲的漏洞,显然不是我等学生该考虑的,各位历史专家学者肯定都清楚。比起谈论这些,看The economist 会比较有价值。
说说自己的体验吧!毕竟片子还是可以学到一些好东西的。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嘛!
在12集的片子中,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或者稍微多了解一些的还是荷兰、美国及日本吧!喜欢荷兰是因为它是现代商业的许多制度的建立者,他们用智慧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并且保留传统的同时,以市场经济的开发者铸造了一个个的传奇。而美国,则是因为它有现代社会最先进的法律制度,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最完善的自由氛围和权力。再说日本,因为特殊的文化和创新。
先说说第二集的:小国大业(荷兰)
在欧洲西北部,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荷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片子讲述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荷兰人崛起的故事,银白色的鲱鱼。
荷兰独特海洋优势,大量的鲱鱼,而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
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我想这样的小举动,实际上就是市场的创新,而创新也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另一方面,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这些优势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不同于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同样,精明的荷兰人,以创造性的改船身,以较低的关税和勇气赢得对手和市场。现在的荷兰,以及欧洲北欧各小国,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安全却不太强的军事的国家。他们不 太在意政治而更在乎自己在乎钱在乎富足,他们的倚重的商业法则依旧影响着世界。
如果说大国之间,是各种政治军事较量,而曾经的荷兰算是个例外吧,他们纵然在当今社会不再是那么举足轻重,可是那样的和平的辉煌也是骄傲,也是后人改革创新继往开来的资本。
再扯扯美国吧!其实同许多人一样,把本来就不好的东西非要夸出点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有点难。
对于美国19世纪所谓由资本主义的弊端带来的社会问题,例如矿难和城市的社会问题,《大国崛起》都进行了批判。可笑的是,中国前的矿难真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而中国城市的社会问题很多根本没有解决。美国19世纪存在的问题,中国21世纪还广泛存在,《大国崛起》批判人家的时候可真是大萝卜脸不红不白啊!那真是乌鸦落在野猪身上还说野猪黑!片中也说,最终美国的进步运动解决了这些社会问题,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问题呢?当塔贝尔这样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扒粪者”出现的时候,《大国崛起》再次对其大加赞扬,我就又是很奇怪了,同样是官方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什么对揭露美国社会黑暗的塔贝尔就大加赞扬,而对揭露了中国社会黑暗和中国教育制度不合理的韩寒就不予以接受呢?原来说美国不好的就被接受,说中国自己不好的就是偏激。如此以来,中央电视台还真是客观哪!
谈美国不谈民主的话,都会觉得可笑了,而它被回避了。在英国那一集中说明了英国作为传统的议会制度,中西封建社会概念的不同,国王和贵族关于权利义务的契约等等以外,对于法国从拿破仑帝国灭亡之后用了几十年才艰难建立起来的民主制度则根本没说而直接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著名的三权分立制度则干脆提都不提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很好找,都声称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对此网上已有诸多的评论,多是对《大国崛起》回避民主的不满和批判。而《大国崛起》的制作人员都似乎对此颇为不屑,认为仅以民主来评判一个国家的的强大是片面的,而且在言语之中还显得对民主颇为厌烦、不喜欢。历史的进步,最终应该是人的进步,是人的自由程度应该不断扩大化。《大国崛起》似乎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和经济这些看得见的进步和强大,而对人本身的权利关注很少,对于政治制度,尤其是民
主制度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愿多谈。我感到很好笑,《大国崛起》的制作人员能认为仅谈民主制度的是片面的,还有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等等,那么我想问是不是不谈民主制度就是全面的呢?还有人居然说因为美国经常以人权和民主为旗号进行侵略战争,所以民主和人权之事不谈也罢按照这样的说法,现在还有一些迷信也是打着科学的幌子,难道我们就应该因此而拒绝科学吗?
当然,对一部历史政治宣传片也不能要求太高,只是我们希望,对于迟早需要开放的接受这些事实不是遮遮掩掩。
想到这里,顿时觉得,没有必要说日本了。扯淡这么些,也不知道是要干嘛。吃着地沟油,食着不安全的食品,做着中国式的大梦,也顺便操着国家领导人的心,真有意思!
改革为先—— 读《大国崛起》有感这本书主要描述了自十五世纪以来五百多年的时刻里,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
《大国崛起》读后感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
《大国崛起》读后感《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将500年来9个世界性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将它们从小国成长成世界大国的辉煌过程一一再现。从......
1***074杨云菲《大国崛起》观后感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的一句话。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史为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