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读后感_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读后感 时间:2020-02-29 02:36: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梁家河读后感心得”。

《梁家河》读后感

利用暑假时间,我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感受颇多,从内心上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里面很多精典的语言和实实在在的事例,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习近平总书记卓越的领导才能、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真挚为民的情怀。正如他在接受《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时回忆插队岁月:“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观、劳动观、思想观,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打水井,开铁业社、缝纫社,办扫盲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梁家河迎来巨变,而这正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启示我们:唯有奋斗,才能不负芳华;唯有奋斗,方可梦想成真,奋斗需有处变不惊的定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初到梁家河,巨大的生活落差及迷茫、苦闷等精神压力席卷而来,历经短时的彷徨,他便决心“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于是,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成为他汲取思想养分、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帮当地群众兴办实事、好事成为他提升能力素养的“大练场”。在这个小村庄里,他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奋斗需有勤学苦练的执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北京娃”到“受苦人”,从“挣工分不如妇女”到成为“种地的好把式”,再到当地百姓夸他“好后生”、干活“不撒尖”。一系列称谓的变化,源于他“不服输”的劲头,是他勤学苦练,能力得到群众认可的有力证明。前往四川取“真经”,解决技术、土壤松软、材料运送等难题,打破“沼气过不了秦岭”的论断,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克服植被、土壤、地势等不良因素影响,说服群众一块干,修建了村里老几辈人不敢想的“淤地坝”„„

奋斗需有扎根群众的智慧。我们共产党人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习近平回忆:初到梁家河,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干活随意,老百姓对他印象不好。经过家人的教导,他带着“团结观”,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经过苦干实干,成为“陕北的孩子”,百姓口中的“好人才”。即使离开梁家河四十多年,他始终惦念着梁家河和当地的父老乡亲,多次帮助村里的老乡渡过难关。

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但更是幸福的。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是他的奋斗史、成长史,是他恪守为人民奉献信念的来源,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矢志艰苦奋斗的“推进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当肩扛重任、胸怀大志、艰苦奋斗,潜心教书育人,才能不负芳华,实现人生价值,筑梦民族伟大复兴。

《梁家河》读后感

传承梁家河精神做当代有为青年《梁家河》读后感一年春深处,读书好时节。前不久,交警支队党委为三大队党支部28名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梁家河》。作为一名政工民警,我第一时间将......

梁家河读后感

苦难锻炼了我!——读《梁家河》有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窑洞,土炕,跳蚤,挨饿,酸菜,打坝,担粪,放羊.....一个个终身难忘的记忆多少回出现在梦里。梁家河,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从......

梁家河读后感

《梁家河》读后感“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在......

梁家河读后感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急切之心、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实现中国梦,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作为一种习......

《梁家河》读后感

达则不忘初心,穷亦心怀苍生——梁家河读后感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教科书”,是“营养剂”,是“必修课”。《梁家河》这部纪实文学,是一部总书记的成长史,一部梁家河村的发展史,一部共......

下载梁家河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家河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