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想的破灭与重构——《权利的声音》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政治的幻想读后感”。
新闻理想的破灭与重构
——读《权力的声音》有感
2011级传媒3班孙怡1181087 新闻理论课上,老师给我们讲新闻的真实性,什么是客观真实,什么是本质真实。就在我们满怀憧憬,要立志做一个“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记者的时候,一本《权力的声音》残酷地击碎了我童稚的新闻观念与新闻理想。
不得不说,张巨岩是个天才。这位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博士,以他独特的视角,广博的知识,海量的材料为我们一层一层剥开美国媒体的皮肉,看清骨血。
我原以为,新闻是种能触动人们神经的东西。一件小事,放到了新闻里,才会受到四方关注,才会让人们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我没有错,但是我看到的是小事,张巨岩看到的是大事。他看到了面对流血和杀戮,最根本的人性,在虚幻的不断被复制出线的图像面前,居然可以变得如同冰山一样冷漠。在美国,战争中的生死冲突变成了一种电子图像,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大屏幕之上,经过大量生产、宣传、传播,变为一种司空见惯产品,甚至可以被消费,人们习以为常,流血不再被重视,没有人痛心。我无法想象,可是教授提供了太多的数据和实例逼迫我接受。我只能接受,我眼中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们带来新知的新闻事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作用。也许战争,或者是灾难,都是一面照妖镜,所有丑恶不管如何粉饰,美丽如何被遮掩,都会在战争面前悄然遁形。汶川大地震时,中国人如此团结互助;抗日战争时,中国人如此傲然不屈,这都是灾难和战争体现的美。而在战时,强者通过自己手中的资源使人们只能听到强者的声音与意志,并且渐渐习惯这种声音,不以为意。而弱者的声音消失于无形,大众在传媒的作用下也就接受了,同样不以为意。同时,这种宣传还是片面的,如在索马里维和行动中,18名美军被打死传的沸沸扬扬,但同时有1万多索马里人被美军为首的西方维和部队射杀,却没有一个美国媒体提及。强者掩人耳目,为非作歹也无所畏惧,这时,传媒作为一样工具有其两面性,灾难和战争就将它的反面照得一清二楚。
我以为,就算是片面的,被强者的声音所控制,新闻至少还是真实的。欧盟的例子又给了我迎头痛击。书中举例,在欧盟的调查团只采访到4个受害人,便报告说有2万人被强奸。这则骇人听闻的消息被成千上万次地传播,后来,事实证明根本没有发生,不但至今没发现一个所谓的“强奸营”,而且大量穆斯林妇女被强奸的报道,也完全拿不出证据来支持那些耸人听闻的数字。更为离奇的是,后来甚至发现那些被媒体报道已被杀害的人依旧安然无恙地活着。在2003年美英等国军队攻入伊拉克时,由于大部分战争信息掌握在军方手里,外界很难对战争的真实情况做出判断。美国媒体在五角大楼的指使下,散布了许多诸如在首轮轰炸中萨达姆就被炸死之类的虚假消息。虽然这些假新闻很快就不攻自破,但是它们当时在影响战局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我终于看到了有的时候新闻是盲目的,公关人员附和政府利益制造假新闻,媒体竟也如获至宝地转载,这时的媒体,就好像柏拉图所说的,那些“正像我们自己”的住在洞穴里的被羁绊的人。公关人员像是操控一切的妖魔,听从于权力的妖王,操控了媒体和舆论的试听,媒体的宣传报道又进一步强化了权力对于舆论的操控。在战争中,这种操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流血和恐怖发生时,公关转移视线、引导舆论、消除危机与对政府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公关利用群体的无意识性特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是自己的侵略舆论合理化。在强大的公关面前,面对繁浩的战争事件,媒体也就只能现实,假象,傻傻分不清楚了。
还是不愿意死心,我总想着,大概没接不过是被纷繁的假象弄花了眼,他们总以为是真实的,不过是受到了欺骗。可笑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约定了媒体和政治权力关系的宏观框架,它使美国媒体享有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媒体所没有的自由。我相信美国的媒体有着令人向往的自由,却不得不看清所谓“自由”的本质。伊拉克战争中,《纽约时报》用客观的态度关心着如何在有联合国授权和广泛盟友支持下开战。而《华盛顿邮报》直接宣称对伊拉克的战争“是必要的”。《洛杉矶时报》的文章甚至指出“联合国的祝福不过是个美国对伊战争的点缀而已”。原来享有高度新闻自由的美国媒体,在日常的报道中可以将自由发挥到极致,但是一旦事件上升到国家、战争、包括一切和意识形态有关联的时候,媒介就被打回原形:不过就是权力的工具。世界上的强势国家通常借由强势的媒体来粉饰战争,掩饰战争本质上的非正义性,为战争贴上“人道主义”的标签,但这种做法一旦被细细推敲,就变成了一种可笑的掩耳盗铃。新闻叙述客观事实,不带过多主观评价,这是新闻最本质的要求,面对权力美国的家家报纸连这个原则都抛弃了,不能不承认他们本来就向着政府,他们本来就是政府的工具。
由此我失望了,谁都知道,美国媒体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资源,是把持着世界话语权的超强力量,它们每天出品供全球消费的绝大部分新闻。学新闻,有时会拿美国的新闻作为样板。但是美国的媒体在战争的面前,抛却了全面,变成了片面。抛却了真实,变作了虚假。抛却了客观,只留下主观。所谓的新闻,还是新闻吗?美国政府和媒体虽然尝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制造假新闻的甜头,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谎言被揭穿后,美国媒体的公信力大大降低。美国媒体不能自省自律,恪守新闻道德,而是按照美国的好恶和需要“制造认同”,误导公众,那就不会有什么客观、公正、真实可言。究其原因,强大的权力本身就有操控一切的能力,政治权利则通过现代社会控制的利器——公共关系,最大限度得把媒体的“议程”纳入自己所希望的范围内。而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媒体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要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更无法与世俗权力割裂开来。媒体与权力可以说是“共生”的关系。的模式同样有瑕疵。媒体被臵于政府领导之下,独立性较差,开放性欠好,透明度广受诟病,有为权利者唱颂歌之嫌,对社会的反应也变得迟钝。中国的媒体现在也在思索自身,媒体改革随中国的全面改革并肩而行。这些问题,在中国也有,企业利用公关制造事件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再由媒介进行推广,从而达到盈利目的,报纸上的软文屡见不鲜。一些事件在媒介的宣传下,不明真相的群众起了强大的作用(比如李刚事件,后来据披露当时李刚的儿子的原话根本不是媒体报道的那样,是被曲解的。)这些过度夸张的部分虚假的报道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更可怕的是,在中国,热门事件一经报道,人肉搜索成了一件不能避免并且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样的群体暴力无声地践踏着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中国的新闻,在仅有的自由空间里,依然受到来自各方的操控和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拷问。
作为一个新闻学子,看完《权力的声音》自后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不如转行当个小学语文老师算了。”可是新闻业总有人要去做,再辛苦再艰难,再难判断抉择,再多束缚操控,都要有人去做,那我们学这个,不义无反顾地去从事它,就没有人从事了。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炼就一双明亮的眼睛。看到一件事,不能片面,要全面地分析。转发一篇报道前,要细细考量其中的数据,寻找证据,辩明真假。要能分得清一件事究竟是新闻,还是企业公关制造的商业良机。我们不能被权力和利益牵着鼻子走,不能做公关人员手里的木偶。也许我们做不到完美,但我们可以去追求,心里的新闻理想就算被颠覆,也要重新去思考,去构建。最终,我们饱经风霜,用青春换来了洞察一切的眼睛,用相机键盘纸笔话筒谱写社会上真实的礼赞,最终我们才能说一句:我自豪,我有自己坦荡荡的声音。
新闻理想的破灭与重构——读《权力的声音》有感2011级传媒3班孙怡1181087新闻理论课上,老师给我们讲新闻的真实性,什么是客观真实,什么是本质真实。就在我们满怀憧憬,要立志做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理想破灭》阅读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理想破灭》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
《理想破灭》阅读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理想破灭》阅读答案 ,欢迎阅读。《理想破灭》阅读答案伊......
~-7-11 字数:1681网上对于这本书的评论很热闹,在读《Java编程思想》感觉有点疲倦的时候,我拿起了这本书。这本书作者是MartinFowler,而且封面上印着"与《设计模式》齐名的经典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