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新课程》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走进新课程心得”。
远培——让我成为教育理念的行为实践者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峨 眉 山 市 绥 山 三 小
童 伟 勤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寡,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必须识字,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纵观我国识字教学的现状,从全局看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识字教学进程缓慢,使读写训练起步迟,质量受到影响。曾有专家指出:“小学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在总体上存在较高程度的相关” ;“识字量可以简明地表示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反映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识字量低,就没有足够的读写资本,而且识字过程庞杂,要求失当,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高的识字量理应学得轻轻松松,但普遍的事实是学生并不轻松,识字教学往往环节过多,冗余度大,尤其是字义教学花时多,要求偏高。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积累及认识水平有所忽略,一切从零起步;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去达到超过他们认知水平的理性的高度。学生从识字学习起就尝到了语言的乏味与痛苦,反映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的语言文字,他们学得好沉重。识字评价也很片面,主要依靠形式同一重复多次的书面练习,涉及的内容很局限,较呆板。高分之下忽略了对学生识字能力、识字习惯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估价。针对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恢复到建国以来低年级最高的识字量,以这样的量来满足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低年级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提前阅读呢?通过反复研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引起大脑风暴,修正自己的一些不足,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无论是在识字教学理念,还是在识字教学方法策略方面都产生质的改变。
一、研读反思,构建了新的识字教学理念。
1、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
研读了专家的讲座后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树立新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
2、认写分开,及早阅读,加强写字。
《新课程标准》提出1—2年级会认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常用字,大大提高了低年级的识字量,为及早阅读打好基础。通过学习专家的讲座充分认识到: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能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体了解意思,并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不要在指导学生认识要认的字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浪费时间,疲于奔命,修正了以前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二、探索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专家的引领和生动有趣的课例的引导下,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者不要拘泥于呆板、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丰富多采的识字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趣味识字、熟字识字、组词连句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比如运用:
编一编:可以根据汉字编儿歌、韵语、顺口溜进行识字,如“会——一人云端走,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帮——小丰丰耳朵长,站在一条毛巾上,坐——两个小人儿土上坐”。
猜字谜:在生字的识字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会极大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非——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全——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
演一演: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演一演,动一动。如学“跳、拍、投、跑、扔”时,让学生演,实际感受这些字表示动作与手和脚有关。
三、建立大语文观,拓宽识字渠道。
在远程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者在教学生识字时不要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生活环境和汉字的母语,人文特性出发,树立新的以生活环境为“课堂”的汉字学习“开放观”,走开放识字之路,引导儿童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
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通过远程培训,我充分认识到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是学生学习的大好条件,于是我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让学生给实物贴标签,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制卡片或纸条贴在课桌、讲台、黑板上;班级布置也尽量让学生们动手,如:卫生角,图书角,自然角的标牌都让学生试着写。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激发了强烈的识字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导学生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 :认识本组同学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识的就有当语文大组长的资格。学生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次表上的同学姓名认真识字,没几天工夫,许多学生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的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另外我们还利用课程表,每天请值日生把当天的课程抄写在黑板的一角,学生为了做好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注意看黑板上公布的课程。久而久之,学生又认识了所有的课程。我们还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如舞蹈训练房、微机室、音乐室、实验室、语音室等;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和书法作品,如学风:“乐学、尚美、创新、特长” ;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2、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
儿童要生活,必然要与汉字打交道,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作为母语的书面符号自然渗透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里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每人准备一本生活识字本,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还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家族中的名字。经过这样的活动,有的学生几天就认识一百多个字,象“合家欢超市”、“卫生局”、“人民医院”等。另外我们还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剪贴本,可以将自己在读书看报中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到本子上,还可以把自己吃的零食或物品的包装袋上的字剪下来,定期举行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识字量,同时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与阅读写话相结合,在阅读和写话中巩固识字。
从长远目标看,识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阅读,但低年级阅读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更好的巩固识字效果,虽然学生在阅读时收获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收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有的是来自于语言的,有的是来自于精神的。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天安排学生利用15分钟读配套的自读课本,让当天所学的生字在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巩固,而且每天印一张与生字相匹配的词语单,让学生反复朗读,识字强化。由于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大大加强,很多学生认识大量的字。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安排了每周一篇写话,学生在写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汉字,很多学生不会写的汉字也不愿用拼音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本次远程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反思中不断促进了自己迅速成为教育理念的行为实践者。
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有感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育形式迫使......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新课程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转变成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和开放的教师。乍一看,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像孙悟空的72变被......
读《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感《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这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尚志和张思明主编,属于专业类方面,共分6章,分别是:第一章、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第二章......
读《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感仔细听了王老师的视频,在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之后,从中悟出了很多东西。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k J.Com 7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理想与现实新课程的改革应该说顺应了现实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教育改革。说白了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