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把信写给加西亚” 有感——永不放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加西亚的一封信有感”。
永 不 放 弃
——读《把信写给加西亚》有感
在读《把信写给加西亚》这本薄薄的书时候,主人公罗文的所经历的每件事都给我莫大的启发。书上的字字句句随朴实,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同时我也体会到朱校长要去我们认真研读的良苦用心。罗文中尉自从接到上级的任务之后,没有提出任何其他的疑问和要求,只报着把信送到目的地,圆满完成任务信念。期间,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但自始至不管遇到怎么样的挫折,他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这一点是我最受感触的。
我经常听到包括我本人也有这样的感叹:现如今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经常说×××简直不可救药等等这样丧气的话。可是现在想想转变一个“差生”,和罗文所接受的任务的意义不同样重大吗?谁又能保证那些所谓的“差生”转变好了以后不是一个个罗文,有谁能保证他们当中没有科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呢?
现在再静下心来分析我们的感叹吧!首先,好多学生不爱学习。是真的这样吗?我看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学生其实不是学生了,而是“考生”。在我们看来,传统的学科,经典的知识才有价值。也就是说,考试能考到的,才是有用的,其余都不值得去学习。那些时尚的大众的文化不是文化,也就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害虫”。由于我们教师对知识的偏见,由于用“势利”的眼光去看孩子们的学习。我们总认为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不够经典,而“ 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才是经典的,更不要说头戴耳机怡然自得的悠闲和 专心致志的学习能融合在一起。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地爱学习,是我们当老师的心中越来越大的痛,可是同样的感慨好像我们的上辈都发过。在美国,被Gertrude Stein称作为“迷茫的一 1 代”(The Lost Generation)当中,不也出现了像Ezra Pound,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Robert Frost等伟大诗人,不也同样出现了F.Scott Fitzgerald, Hemingway, Faulkner等一大批著名小说家吗?
我们还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服管教。他们对老师的一片好心一片真情不能领受,他们怎么那么不听话。任你千言万语,一遍又一遍的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可他们就是根本上听不进去,即使表面上听进去了,可一转身还是老样子,我行我素,弄得老师都点黔驴技穷了。现如今老师的手段更少了,打不得,骂不得,有时连批评都批评不得,弄不好要死要活得,还真是难办。如果犯犯小错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倘若遇到某些“德字辈”把班级搞得乌云障气,鸡飞狗跳,教师在一旁也只能是束手无策,“敢怒不敢言了”。难怪有的老师自问道,今天学校中到底谁是弱势群体啊?
以上的种种感叹苦恼,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设法去解决的,都会向同事讨教,向理论和经验讨教。明知道教育从来不是万能的,可总会报着希望去努力解决,随着经验的增长,的确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挫败感总大于成就感,几乎老的伤疤还没好清,新的伤痛有来到。因为总有那么些学生不爱学习,不服管教,他们在你身边一站,分析其自己的错误来,讲起道理来绝不比老师差到哪去。于是我们又开始埋怨起那些孩子的家长来,认为他们比他们的不争气的孩子还不争气。开始怀疑这样的人怎么配“为人父母”,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负责任,我们当教师的外人岂不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对于这样的孩子即使没放弃,也只是出于责任和怜悯教育孩子,可以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了。在看到那些家长只管自己的离婚啊、赌博啊、游手好闲啊、粗暴蛮横啊,这时我们可能只有愤怒,最终绝望了。为学生悲哀,为家长悲哀之后,转而又为自己悲哀了。怪自己命不好入错了门,每不得不面对这些“克星、冤家”;又怪自己运气差,那些 “难缠户”怎么搞到自己的班级来了,为什么那些“差生”怎么就断不掉,入影随行。《安娜〃卡列李娜》里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确各有各的不同。我想套用一下:优秀的学生是相似的,而“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生,根本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的缺点在我们眼中也成了有个性;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也许只有圣人教得,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教不得,这样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归入了普通人的范围中了。可我又反问自己教师是普通人吗?他们从事的工作是普通的吗?
不久我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落水者被人救起时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在一旁的所有人都认为他已没救了。这时一位医生还是不停地给他做着,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奇迹终于发生了。故事很简单,但留给人的思索是无尽的,从那名医生的专注的神情中,看到他那永不放弃的信念;凭着这样的信念,他决意从死神手里夺回刚才还鲜活的生命。当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不放弃时,他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鼓励他一定要救活那年轻人。看着他专注抢救的画面,我很感动,除了永不放弃的信念外,是他身上照耀的人道主义光芒。那光芒是如此的圣洁、瑰丽。
想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不也同样圣洁瑰丽吗?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其他什么名和利的东西,也是这种圣洁瑰丽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对孩子一尘不染的博大的爱。怀这样的爱,我们宁愿和那位医生一样,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的专注的神情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不会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的专注的神情成为春晖学校时时可以看到的所有美丽的表情之中最美丽的一种。当然我们不能拿学生和病人相比,因为,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因为只有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看到希望。
假如我们的充满积极的期待,孩子现在或许不会理解,不会领情,可将来,只要他们有良知,他们定会感激的,不仅感激,而且还定会把此作为一种精神的火种,传递下去。
我们可能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有的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可教育不是那种一时一刻就见成效的工作,只要我们做了,我们没有放弃一个学生,这样的执著也足以让我们的人生美丽无比了,足以自我夸耀终身的了。
每当有挫折时,让我们在心中默念不放弃,绝不放弃吧!让那掩藏在永不放弃背后的人道主义精神,化成我们的最朴实的行动;让这种精神不仅照亮春晖学校的每一寸土地,而且照亮每一位孩子的未来。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有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信送给加西......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我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读到这本书。曾经的我也是对未来彷徨和失措,往远看自己是那么的迷茫,往近想自己又显得那么的自卑,我也努力在探索自己该怎......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本书讲述了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一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以绝对的忠诚、......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爽口中学 王发根暑假,我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最大的感触就是深深的敬佩着故事中的英雄——罗文,他的故事和精神给了我很多的启迪。这本书讲述了......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送信”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诠释下,已经蕴涵着一种象征意义:一种有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一种主动进取、忠诚敬业的荣誉象征。这本书以一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