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讲述的是一个叫罗文的人以其绝对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的传奇故事。故事发生在美西战争时期,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接受任务后,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到哪里能找到加西亚?”就立即出发,没有任何人跟随前往。直到他潜入古巴岛,古巴的起义军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几经冒险,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100多年过去了,罗文的事迹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克服困难实现成功。当今的社会,竞争尤其激烈,是个求贤若渴的时代,更加需要像罗文一样“送信的人”。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社会需要能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的员工,都要有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运用个人一切的力量来达到目标。这就是书中故事告诉我们的真正内涵,也是该书向我们传达的理念,就是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在文章中做出的结论“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书中讲到,罗文接到艰巨的任务,历经艰难困苦送信,无怨无悔。在现实里,我们总会有来自各方面的抱怨,很多人都没有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有的人很优秀,也很聪明,但他们不爱自己的工作,他们总是在抱怨,抱怨自己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抱怨别人得到
了提升而自己却没有这个机会,抱怨自己能力太强却没有人赏识,经常怀才不遇的心态。我们需要少点抱怨,多些忠诚,因为“一丁点儿的忠诚抵得上一大堆的智慧”,对企业的忠诚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罗文在接到任务之后,没有询问过多的问题,就百折不挠地去执行。在现实工作中,领导在布置任务之后,我们能不能像罗文一样百折不挠的去完成?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会是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我和罗文有什么区别呢?我能像罗文那样忠于职守把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吗?这里的“送信”也是指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我们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忠诚、敬业、服从、信用的人。“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因此,我们要真正向罗文学习,磨练自己的意志,赢得信任,让大家放心,成为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一旦我们养成了对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我们一定会成为值得信任的人,能够委以重任的人才!
制丝车间彭呈华
第2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罗文中尉是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故事。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蕴含着企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我读后感到很震撼,每次读后都会多一种感触。
这本书向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在罗文身上,我看到了高度敬业的精神,无限忠诚的态度,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气魄,主动进取的作风。
虽然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但它永远不会过时。特别是对我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必须具备罗文精神,要对企业忠诚、负责任,对工作积极主动,只要是上级领导安排了,能够不问原因,就会认真执行并完成它。
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进入公司政工部工作将近半年了,虽然时间短,但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领导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缺乏主动性,缺少认真思考的精神。但通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在罗文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榜样,明白了要想做好工作,必须敬业、忠诚、专注、自信。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也是做一名合格送信人的重要品质,我认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对工作充满热情,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作目标。
忠诚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也是获得成功最基本的要求。正如书上说“一丁点的忠诚抵得上一大堆的智慧”,人可以没有智慧,但不能没有忠诚。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集体主义思想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忠”于事业,“诚”于集体,就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忠诚品质的人,才会成为最终能获得成功的人。
专注是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一种体现,像罗文那样,接到任务后,什么都没问,冒着生命危险,直到任务完成,这就是专注。在我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很多诱惑、困难阻挠着我们向前,但只要怀抱着一个目标,并清楚地认识它,紧紧地盯住它,就一定会得到成功。
自信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向我们传达了“只要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我相信,你能行!”的信息。我想我该拥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意志,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相信拥有积极的信念,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并获到最终的成功。
我反复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后,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我是个合格的信使吗?我愿成为一个合格的信使吗?是的,我愿意。但目前还不算是个合格的信使,从现在开始,我会充满信心,忠诚于我要做的每一件事,特别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提高业务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现代的罗文,一个合格的信使,为集团公司重组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近日,读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篇文章,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思贤如渴。其实我们并不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像罗文一样的人。他并不是某方面的天才,也没有很多过人之处,但为什么他能出色的完成那么一个艰巨的任务呢?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罗文的成功靠的就是一种毅力与信念。从接受任务那刻起,他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不断的排除困难,不断的超越自己,为的就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正是这样拼搏的精神促使他超越了自己,完成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今社会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人,缺少的就是军人那种惟命是从的天性。为什么上级布置任务下来,我们总是会习惯性的问很多相关的问题,为的就是希望能把问题简单化,程序化,这样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去完成任务交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若是能这么轻松的完成,领导为什么
第4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故事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故事,它向我们传达了优秀工作者必须具备“敬业、忠诚、勤奋进取、认真负责、创造性的执行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自信和良好的心态”的素质。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认为要努力做到:
一、爱岗敬业
敬业,首先要爱业,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项事业,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难出成绩。而且,往往事业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没有使命之感,没有敬业之心,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知识就只是摆设,终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成绩。敬业,还要有恒心和毅力,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正如书中所讲:“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
第5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似乎更加偏向对物质的亲密接触,很少有时间拿起书本来阅读。当我打开《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小书,疲倦的心灵有了一种莫名震动。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件中,有一个人让我无法忘记。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地点,所以普通人无法带信给他。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合作。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徒步闯过一个个凶险密布、关隘重重的困境,终于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值得强调说明的是:当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加西亚在什么地方,而又必须把信送给加西亚,中
第6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在现实社会中,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敬业、主动性,它们的关系究竟是否对立?事实却告诉我们,它们竟然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反映的是一个叫罗文的人以其绝对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的传奇故事。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该书也成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
据说,这本薄薄的小书——《把信送给加西亚》现在还放在布什办公室的一张桌子上。布什在本书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个送信者!”他解释说:“我把它送给那些所有在本届政府成立之时共同奋斗的人们……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
该书的故事发生于1898年,而《把信送给加西亚》写于1899年。但是故事和该书所表
第7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当我刚拿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外表看起来只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我认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的人物传记故事,但当我静下心来读完这本书以后,虽然它的内容只是讲解了一个简单的送信故事,但是却给了我以前从未有过的巨大启迪。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一个叫罗文的人以其绝对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的传奇故事。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100多年,《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也畅销不衰。该书的故事发生于1898年,而《把信送给加西亚》写于1899年。但是故事和该书所表述的精神却已经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领导者的信念。故事中的英雄,就是安德鲁·罗文,美国陆军的一位年轻的中尉,一个送信人。当时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
第8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有感
这本书在好几年前就曾在老公的床头看到过,所以刚拿到这本书的时侯我也像大多数人那样闪过了这样的一丝认识:洗脑教育,这不过是管理者叫化下属服从管理的一本书。就是翻开书用很短的时间粗读一遍时也还是认为这只是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站在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写的一本书。
但是,细读之后,合上书再结合我们对工作的态度,结合我们做人的态度,以及我们奋斗的目标、追求。我觉得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工作、热爱工作,并尽职尽责,即敬业、忠诚和勤奋。
阿尔伯特〃哈伯德站在一个老板——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发出感叹:“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书中发表了“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塑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这样的观点。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