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_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读后感 时间:2020-02-28 08:29: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革命, 是中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次革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马克思对中国人民的这次伟大革命运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密切的关注。在文中,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揭示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颂扬了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一: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与原因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对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历史的发展好象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 麻木状态中唤醒似的。”

在我看来,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另一方面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从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看,当时的清王朝是 “一切都烂透了, 眼看就要坍塌了, 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衰老没落的社会。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前,中国已经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但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严重的土体兼并和高额的赋税使得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农民和手工业者难以自给自足。马克思还引用皇帝谕旨中的话说“庶儿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 ” “小民其何以堪?”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带来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就有了其必然性。

马克思也强调了引发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鸦片。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就使战前本已严重的银荒更加严重。同时,鸦片的大量输入,也造成吸毒在中国更加泛滥成灾。它摧残了成千上万中国人的身体,给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无穷的困难和负担。正因鸦片走私有利可图,许多官吏也卷入其中,满清政权更加腐化。此外,由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土地兼并更加严重。这一切,就使中国社会固有的封建主义和农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广大农民再也不能忍受封建阶级的统治,只能选择反抗。

二:主要观点

首先,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马克思的观点正如上文提到的:太平天国革命的起因 主要是英国的大炮和鸦片,这一点就不再加以赘述。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具有广泛人民参加的革命。马克思指出, 太平天国革命是在它之前十年之久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基础上“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的。从领导集团和政治经济纲领看,领导集团是阶级属性的政治代表, 而且它是决定一切的。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也属于这样一批人物, 但这些人物不是单一的农民成分也不完全代表单一的农民利益和要求。马克思讲的 “中华共和国” 指资产阶级共和国, 绝不是农民革命所追求的政治目标。由此可见, 无论是 《天朝田亩制度》 还是 《资政新篇》 都不是单一农民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 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马克思还认为:帝国主义是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固有其 自身的弱点,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英美等帝国主义勾结满清政府镇压的结果。英国侵略者主张支持清政府,实行武装干涉。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撕破了虚伪的“中立”外衣,公开与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另外,“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也是文章的重要观点。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以茶叶为例,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于是降低了茶叶税,而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中国茶叶涨价,由于农民革命的压力,茶叶商家规定只能现金交易,对英国的茶叶进口带来影响。外国势力如果干涉农民起义,那么中国与外国的一切茶叶贸易联系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英国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也会受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尖锐,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也出现并加剧。

太平天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太平天国革命使英法等国在中国的市场缩减,它们对中国的贸易输出停滞不前, 中国市场的日益缩小造成了欧洲的商业危机,继而引发政治危机。

三:马克思的预测

马克思在文中提出了几个预测,持论锋颖,富有科学的预见性。

马克思预言说:“⋯⋯有一件事终究是值得我们高兴的,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坚固的帝国,因受了英国资本家纺织品的影响,近年来已处于革新的前夜,这种社会革新对于文明无论如何应有非常重大的结果.我们欧洲的反动派在最近的将来势必向亚洲逃跑,一跑跑到中国‘长城’,跑到这个最保守的堡垒门口,那时侯,安知他们在那里不会碰到‘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这几个大字呢?”事实证明,在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国,已经证实和实践了这个预言。

不能忽略的是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革命对欧洲大陆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产生重大影响的预言。意大利民族运动高涨,北部诸邦反奥斗争剧烈。1860 年4月,西西里爆发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波兰,从50年代起以华沙为中心的城市抗暴斗争风起云涌。在俄国,农民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不断发生。在英国,1859年7月,伦敦建筑工人举行了大罢工。在德

国,六十年代初,工人运动高涨起来,罢工斗争遍及柏林、汉堡、来比锡等许多城市。从以上事实来看,马克思的预言无疑是非常科学与理性的。太平天国革命不但给欧洲革命人民以巨大鼓舞力量,促进了欧洲大陆的革命运动。而且也有力地冲击着西方资产阶级在亚洲各国的殖民统治。

四:不同看法

首先来看一下原文:“欧洲各国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取决于现时的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取决于俄国的威胁以及后果。”

这些观点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历史的发展并没有严格按照马克思的预料进行。马克思过高的估计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推翻那个腐败的满清朝廷,没有想到它自己先腐败了。那个他预计的“中国在西方的世界中引起*,但是西方列强则借助英法美等国的舰队在上海,南京和运河口建立秩序”的场面,最后还是没有出现。

还有些观点是让人质疑的。其一:世界改革的方法不是只有革命,只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平演变也是有可能的。其二:若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欧洲,或许会成功,但是当时的中国与欧洲的情况不同,长期以来的愚民政策使得失败的结局成为必然。其三,美国的迅猛发展也是马克思未预料到的。

从今天看来,这次革命给清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对欧洲革命产生很大影响的确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它的影响力。另外,同一件事件对双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早已千疮百孔,闭关锁国带来的封闭,思想上的腐朽,技术上的落后等等,早已注定中国受到的冲击是比已经经历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受到的冲击

大。西方列强具有资本、技术上的优势,民主制度也逐步建立与完善,无论从哪一点来说,中国农民起义的力量永远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西方列强国内的经济危机与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都是短暂的,其制度因素终将解决这些危机,并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继而完善。五:启示

首先,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太平天国革命及其影响。太平天国革命既具有不同中国以往历次农民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又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矛盾的对立统一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章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那么,小至我们的日常生活,大至国际关系,都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面对矛盾,我们不能只看到矛盾的对立,要看到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的。

读完《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的锋颖精密与远见卓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其论述特点而言,持论新颖锋利,剖理精当周密,感情真切,文采夺目。“文如其人”。马克思政论这种文采洋溢的独特风格,基于作者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憎爱分明的阶级感情,发自作者对人民正义斗争的始终不渝的同情和爱护之心,对反动势力以及侵略行径的憎恶和鄙视之情。同时,这篇政论之所以具有远见卓识,剖理之所以精当周密,另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马克思掌握了了解历史的钥匙。所以说,要写出能持论锋颖富有科学的预见性的政论文,必须要切身了解历史,也要明白自己的价值取向,感情明确,观点鲜明,政论写作如果离开了鲜明的感情,文采也就失去了动人的魅力。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即锻炼一种独立的批判的思考的能力,这是把一切哲学原理和现实事件结合起来并且运用的基础。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中期,南京刚刚被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所占领,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国都。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文章背景与主要内容:1953年3月19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举占领南京,自此南京成为太平天国首都。马克思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时间回到19世纪中期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的欧洲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1853年的一天,马克思同志有感于当时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境地,写下了这篇《......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1953年3月19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举占领南京,自此南京成为太平天国首都。马克思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

下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