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读《曾国藩》有感
有幸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深有感触,趁着寒假,我又去图书馆借了本《曾国藩》,细细品读。
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有个叫白杨坪的偏僻小村庄,诞生了一个对晚清乃至中国近代史都影响重大的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少年得志,十八岁便考取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咸丰二年,曾国藩老母病故,他回家奔丧,这时,太平军势如破竹,清廷的八旗子弟不堪一击,朝廷任命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历史上的帷幕徐徐拉开,曾国藩粉墨登场了。
任凭曾国藩的才能,再加上努力和机遇,而太平天国在攻下南京后,政局一片混乱,最终曾国藩击溃太平天国军,成为晚清“中兴名将,旷代名臣......”
《曾国藩家书》包括了曾氏刚抵达北京写给父母的平安信,至曾氏晚年百病缠身期间写给儿子们的家训,内容丰富,真情流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纵观《曾国藩家书》主要讲述修身、治家、理财、交友、劝学、为政、用人等方面。曾氏治家极严,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他体贴入微,是仁慈的父亲,体贴的儿子,女儿的榜样,他的家书追求人身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这个亲情日渐冷漠,人心日渐不古的现代社会里,曾氏家书确实值得一读。
看完全书,有几封家书最令我印象深刻。
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纪鸿的一封信,这封信虽短,但感情真挚,倾注了曾氏一片慈爱之心,他告诉九岁的儿子勤奋苦读,不要沾染官家习气,重点放在德行的修养上。不必过多考虑功名之事,信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又说“凡人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试想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曾氏便有如此前瞻的眼光,确实非凡人能及。
同治元年五月曾氏写给两个弟弟国荃,国葆的书信中,正值曾氏家族风头正劲,煊赫一时,曾氏告诫诸位弟弟:太阳过正午要向西偏斜,月亮最亮时就要开始亏缺,不要以为居将相之位,若不知敬戒,近者祸其身,远者报于子孙,一定要用廉、谦、劳三字;来提醒自己,在居安思危,所以曾氏经常提及“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纵观全书,曾氏能位列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所以决非浪得虚名,他的家书影响深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晚清到近代,崇拜者甚多,包括蒋介石、毛泽东等,他的论述对于后人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弘扬的价值,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曾国藩家书》是曾氏后人经过精心挑选编册而成,剔除了许多不敬、抱怨等消极的信件,而生活中曾氏言行举止与信中大相径庭,如他满嘴仁义道德,却挥起屠刀杀人毫不手软,他嘱咐子弟勤俭持家,却大兴土木,大建祠堂,他要别人光明磊落,一方面又悄悄修改日记,将自己不利的文字涂改,为将来出版刻印做准备。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总而言之,《曾国藩家书》值得我们一读。
读《曾国藩家书》一书有感-------生物组蔡红2014年春节前夕,央视记者街头采访“家风是什么”,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共鸣和热议。什么是家风?你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受采访者给出了......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曾国藩和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以一己之力使摇摇欲坠的清朝政府又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他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一名公务员的最终奋斗目标。公务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努力缔造和谐中国的,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初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一)床头的《曾国藩家书》自买来之日便被我放在一旁,无暇细品。恰逢所内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读书活动,便把这本书重新拾起来,细品一番,别有滋味。初读之时......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