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城市规划有关理论的感想_城市规划理论小结

读后感 时间:2020-02-28 04:36: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读和城市规划有关理论的感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市规划理论小结”。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观

在读了很多关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后,我收获很多。从很多资料文献中,我知道了城市规划中,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将生态观融入到规划方案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还深切的体会到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的必要性。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不仅在历史上引导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且在今天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在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分析城市理念,它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城市理念、工业城市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三种不同的形式。所谓自然城市理念,就是人类以尊重自然、畏惧自然的古代朴素自然观,来解决城市问题,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业城市理念,就是用机械的世界观来指导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把整个世界当作一个机器,把人也当成一个机器。前两种城市发展的理念,都是城市规划的先导,它们是城市规划不断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随着城市规划方案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现在的学术论坛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生态”“和谐”“环保”的字眼,让我们的视野不断向更科学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延伸。城市理念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生态城市理念。所谓生态城市理念,就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从而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是自然、城市和人融为一体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根据我从一篇论文上看见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组成示意图如下,它能够很好的解释生态城市的理论内涵。

在《视点》杂志中,刊登了规划专家杨振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城市规划师邹德慈的规划观点。杨振华说,中国的城市规划必须两条腿走路。“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仅指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如果只是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而另一方面却是人文失落、文化失衡,那么,城市的宜居指数必然会降低,社会也不会有真正的稳定和和谐,经济发展也不可能持续。如果说,我们在城市规划方案中要取“他山之石”,那么一些发达国家在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门类学科,并维持其在城市规划领域内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我们今后需要补缺的。只有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条腿走路,我们的城市规划才可能迈出坚实而平稳的步伐。邹德慈认为,生态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的生态系统,它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如上图所示。起始的生态系统概念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来剖析工业社会城市而得出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的重要价值是提炼出对一种新型理想城市的构想,因此,生态城市即是一种新型的理想城市。

至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是我在《工程科技》中看见的,这是一篇关于城市规划与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研究性论文。论文中主要阐述了国外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对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就是要从先发展、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观转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代发展观。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之中,要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沿革、产业特点和各种优劣势,就把城市的发展纳人整个国家和大区域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去考虑,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其定位,这是解决现代城市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的根本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侧重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以及社会治安、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阅读《泛生态观与生态城市规划整合策略》一文,根据作者的阐述,我总结出了六条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为目标,立足城市市域范围,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2)建设生态建设,走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遵守五个原则。系统原则:城市是一个区域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与城市外部其他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自然原则:城市规模及结构功能等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特征和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原则: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生态原则:维持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注意城市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使城市能量、物质、信息的传递和转化持续进行,处于动态平衡。阶段性原则:发展生态城市,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相结合,分阶段定目标,持续发展。(3)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建设应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改变过去那种“见缝插绿”、“三小绿地”的保守观念。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强化科学性,在科学性和基础上追求艺术性。(4)维护和建立城市绿色廊道,保护野生生物栖息环境。应尽量保留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5)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应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6)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屋顶绿化作为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的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中积极推广。生态型屋顶花园已经成为防止大气变暖、节省能源、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的一种综合性手段,十分值得推广。

在这次阅读学习中,我还看见了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UPSEA),这是我之前从不了解的新知识。UPSEA的目的是通过对编制中的城市规划的系统分析,识别城市规划方案潜在的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避免和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以保障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UPSEA的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城市规划概述:对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与成果进行概略性描述,包括推荐规划方案、其它规划方案的内容。②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对各种规划方案的可能环境影响进行识别。③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预测:对规划方案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预测。④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估:根据环境基准、标准或者其它依据,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价,进行排序,从中选出环境可行的方案和推荐方案。⑤城市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评估分析结果,给出选择、调整、修改、替换或者放弃规划方案的建议,提出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减缓对策。最后,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结构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要素组成。

通过这次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我不懂的新知识,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城市规划是一门很有研究意义的学科,它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石。在此次借鉴学习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见识到了城市规划学科宽广的知识背景,是一门很有探索价值和学习意义的课程。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

城市规划理论小结

城市规划理论小结1.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2. 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

梳理城市规划理论

梳理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作为一级学科的理论问题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在于具有自己独立的核心理论。第三,在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问题更加复杂,不但面临着和美国......

城市规划感想

附录二 读后感 经过几周的翻译和阅读西方城市规划的书籍,我首先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最为世界通用语言,当我们能够熟练的看懂,并翻译出西方注明学者或者......

城市规划理论纲要1

绪论一、引子:建筑师的角色——现实需要什么样得建筑师?1.原先的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同的工作程序与思维方式1.1 例说建筑师1.1.1 实例一:建筑师对待建筑设计回顾1.1.2 实例二:建筑......

下载读和城市规划有关理论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和城市规划有关理论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