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外戚世家》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外戚世家有感”。
读《史记·外戚世家》有感
摘要:外戚势力之下,个人荣辱关乎家族存亡,同时前朝也影响着后宫。看似柔弱的女性,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兴亡,司马迁以较为全面的角度,不仅展现了深宫女子的血与泪,同时,也以此告诫从政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勿被外戚专权。《史记·外戚世家》也像一部鲜有的女子列传,不仅有母仪天下的威风,也有门庭冷落的凄凉,细细读来,不乏对女性无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哀叹,一个“命”字,贯穿全文,既是写实,也有情节的壮阔与回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解读。
关键词:女性 外戚势力 国家危亡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女性以其温婉贤良,勤劳质朴等东方特点闻名于世界。并且,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从古至今也鲜有描述女性对政治的影响,后宫不得议政、参政等的规章制度,但即便如此,后宫与前朝仍旧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与权力斗争。而《外戚世家》中的外戚即指后妃及其亲戚。在中国,曾经也出现过颇具代表性的女政治家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女掌权人,就是武则天。但当读到《史记·外戚世家》的时候,又更深入的了解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如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以书观史,以史为戒。
刘邦死后,诸吕擅权,几乎取代了刘家王朝。这个历史教训司马迁是很重视的,这里作者显然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个重要的教训,这也是作者对本篇的命意之一,也可见太史公的深谋远虑。或许是某种巧合,篇中的几位皇后都是出身微贱,而她们能当上皇后又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的是阴差阳错,有的则事出偶然。每个人的命运都可以写成一个故事,只是史记所着重讲述的几位主人公的故事更像是一部传奇,读来震撼,引人思考,更给了后来统治者一定的参考。不同人的命运折射出相似的问题,但又具有极大的不同。在阅读相关资料时,看到这样一个字——“命”,不禁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让人想起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人物,像《红楼梦》里的人物,大观园里人生百态;像《雷雨》里的人物,周公馆里世事无常。一个“命”字道出了多少曲折回环,有时也不禁让人感慨有造物弄人的无奈,也有无心插柳的欣喜。中国长期以来都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因此对女性生命里出现的波澜壮阔有着格外的关注,是非功过,似乎都值得拿出来细细评说,于是成就了一段传奇,成就了《史记·外戚世家》的这段经典。在《史记·外戚世家》开篇便提到: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可以看出从太史公的角度国家兴亡与外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认为我们也应该理性的全方面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国家的衰亡,就如同清王朝衰落一般,许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于闭关锁国,在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中,老师同我们探讨了这一问题,其实,我们应该在因果之间做一个细量的考察。我们是否还应看假如没有闭关锁国清王朝会变得怎么样呢,当然从现在的角度讲这似乎不能够实现,但这无异于在我们下定论之前提供了一条思维方式,即在理工科常用的控制变量思维。回到史记,也就是说,外戚的影响是否为主因还有待考量。但这一点的提出,的确揭示了夫妻关系,尤其对于统治者的婚姻关系需更为慎重。由此而得出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的结论。婚姻,是人类长期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这是一种规范与保障制度,又由于牵连的甚至是家族与家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古代宫廷制度之下,权力的争夺,明争暗斗,腥风血雨,婚姻便也就不再单纯了。
当出现了柔弱的女子也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之时,也不要忘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未曾被历史记住的深宫女子默默地就这样消亡,甚是说当作了王朝的陪葬,此时也会想起王昌龄的些许宫怨诗来《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那般惆怅与凄凉。多少女子香消玉殒。同样的,在《史记》中也读得出对他们悲剧命运的同情和无奈。有人也总结过《史记·外戚世家》中女子生存的方式分为不惜一切竭力争取和无为而至两种,可在我个人观点看来实则都是形势所迫,女子也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两种方式其目的都在于“活”,显赫也好,苟且也罢,也关乎着家族史的存亡吧。
《史记·外戚世家》中描写了诸多人物,外戚世家这一部分也堪称鲜有的女子列传,我就以几个代表人物进行我自己的解读。历史上被诸多学者研究的,吕后算是其中之一。其实在吕后的身上我们便可得出共性来。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妻妾成群,所以也不存在有绝对的宠幸,时光流转,或年老色衰之时,在后宫的争斗之下,也是如履薄冰,谨言慎行。除了保全,甚至还有防卫与反击,利益驱使下或者利益迫使之下,弱肉强食。宫中更有母凭子贵的铁律,这似乎成了争权夺势的一块敲门砖。有人选择无争,有人选择争。而争的那一部分人,走到最后的毕竟是少数,这算是一种“活”的信念,必须选择,要么就将被历史淘汰,整个家族也将被历史淘汰,因此多少选择争的人惨死在了这条道路上,这就是皇宫里的生存法则。这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看到的吕氏专权,吕氏家族的鼎盛兴旺,而吕后过世,伴随着的吕氏势力也跟着逐渐没落。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古代皇室的家戚缔结、亲上加亲也证实了对外戚势力的巩固。而后的薄太后受到命运垂青,不仅是各方势力的权衡,也是印证了在古代这样的皇室环境之下母凭子贵的道理。在《史记·外戚世家》中,所提到的外戚,家族中封侯分地的数也居多,可见,外戚对于国家朝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母仪天下38载的卫子夫卫皇后也是《史记·外戚世家》中一个较为出众的人物。卫子夫虽然出身卑微,但在得到汉武帝宠幸之时,也没有恃宠而骄,生下一儿三女,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他依旧做事谦虚谨慎。即便年老色衰失宠以后,依旧得到汉武帝的尊敬,卫皇后平稳的处事风格以及良好的品德,赢得了武帝的信任,除后宫诸事为卫子夫职责之内,武帝每每出巡游幸天下时亦将少府所掌宫中事由交予卫子夫定夺。有时武帝还会听取卫子夫的意见,卫子夫也是宠辱不惊,凭借平稳的心态和公正的处世态度赢得百姓称赞。司马迁后来在《史记自序》还称赞卫子夫“嘉夫德若斯”提到外戚,卫氏一族可谓是建功立业,其弟弟卫青大将军和外甥霍去病骠骑将军为汉武朝立下汗马功劳,都说外戚势力过大会威胁到王权,然而卫氏一族可谓是忠心耿耿,尤其是在抗击匈奴之时两位都是骁勇善战。这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拥护。不过也正是由于与卫子夫的裙带关系,卫青和霍去病的才华才能如此顺利的得到施展。但后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卫氏一族外戚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事端,在巫蛊事件中,东窗事发之后,卫氏一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可见,外戚势力是牵连一起的,同衰共荣。
浅读《史记·外戚世家》,对于女性和外戚势力以及国家存亡之间有了简单的理解,其实,正是因为是女性,这样赋予了历史以更为传奇的色彩,司马迁在对《外戚世家》27位女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记录历史写实,从太史公的角度,我们也读出了对于女性的同情之心,在深宫后院,有多少女子随着时间就这样消亡,即便有的可以权倾朝野,可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是他们自愿的还是为了活下去而被迫的呢,命运就在无数的斗争之中起起伏伏,历经沧桑,这与人们印象中女子柔美的一面不太相符,这大概也就是身为宫中女子需要承受的吧,需要去适应生活里充斥着争斗、尔虞我诈,不仅为了自己,也是肩负着家族荣辱,在波谲云诡之中艰难地行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外戚世家史记文言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外戚世家史记文言文外戚世家序 作者: 司马迁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①,非独内德茂也②,盖亦有外戚之助焉③。夏之兴也以涂山④,而桀之放也以末喜⑤。殷之兴也以有娀⑥,纣之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史记·外戚世家》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史记·外戚世家》练习题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
《史记·外戚世家》阅读原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