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史记·外戚世家》练习题
《史记·外戚世家》练习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如赵近家 如:到去B.比灵文园法 比:比较
C.为人所略卖 略:用策略D.识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
B.家贫,为人所略卖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
C.其家不知其处 从其家之长安
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3.对下列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而(刘武)又徙梁,是为梁孝王B.又复问(少君)何以为验
C.合葬(于)霸陵D.乃厚赐(侍御)田宅金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接连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C.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D.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少时曾多次被转卖,后来又入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不料山崖崩塌,睡在山崖下边的人只有少君脱险,其余都被压死了。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对 曰 姊 去 我 西 时 与 我 决 于 传 舍 中 丐 沐 沐 我 请 食 饭 我乃 去 于 是 窦 后 持 之 而 泣泣涕 交 横 下 侍 御 左 右 皆 伏 地 泣 助 皇 后 悲 哀。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②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
第2篇:外戚世家史记文言文
外戚世家史记文言文
外戚世家序 作者: 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①,非独内德茂也②,盖亦有外戚之助焉③。夏之兴也以涂山④,而桀之放也以末喜⑤。殷之兴也以有娀⑥,纣之杀也嬖妲己⑦。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⑧,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⑨。故《易》基《乾》《坤》⑩,《诗》始《关雎》(11),《书》美厘降(12),《春秋》讥不亲迎(13)。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14)。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15)。夫乐调而四时和(16),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17),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18),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19),或不能成子姓(20);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21):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22),恶能识乎性命哉(23)?
注释
①受命帝王:受命于天的帝王,这里指开国创业的君主。继体:继位。守文:遵守成法。 ②茂:美好。 ③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亲族。 ④涂山:古国(部落)名。这里指涂山氏女。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炎妻,生启,启建立夏朝。 ⑤放:放逐。夏桀暴虐,宠爱末喜,商汤灭夏,桀被流放于南方。 ⑥娀(sōng,松):远古氏族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简狄。神话传话,简狄吞燕卵有孕,生契,为商的始祖。 ⑦嬖:宠爱。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纣,商军倒戈,纣自焚于鹿台。 ⑧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 ⑨禽:同“擒”.西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昏乱,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骊山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亡。 ⑩《易》:《易经》。《乾》《坤》:《易经》六十四封的头两封。乾为阳,坤为阴,乾坤象征天地,又象征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两封是《经》诸封的基础。 (11)《诗》:《诗经》。《关雎》:《诗经》的第一篇诗。《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 (12)《书》:《书经》,又称《尚书》。厘降:下嫁。这句指的是,尧听说舜有贤德,就把两个女儿下嫁给他为妻。 (13)《春秋》讥不亲迎:按古代婚礼规定,不论贵族平民,在迎亲时夫婿都应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鲁隐公二年(前721),国大夫裂Φ铰彻为其国君迎娶鲁隐公之女。《春秋》的记载是“纪裂来逆女”.《公羊传》认为《春秋》这样记载是“讥始不亲迎也”.逆,迎接。 (14)人道: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 (15)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16)调:和谐。古人认为音乐与自然和社会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里说“乐调而四时和”. (17)人能弘道:此语出自《论语·卫灵公》。仅,扩大:道,这里指人伦之道。 (18)妃(pèi,配)匹:配偶。妃,通“配”. (19)欢合:夫妇的欢爱。 (20)成:成熟,收获,引申为繁育。子姓:子孙。 (21)要:求,取。终:结局,归宿。 (22)幽明:阴阳。 (23)恶:哪里,怎么。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译文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d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好色。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解析
本文是《史记·外戚世家》的序。《史记》中的外戚指帝王的后妃及其亲族。作者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汉代自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反复造成祸乱,因此作者本文是有所指的。但行文吞吞吐吐,大概有不便明言的苦衷。
第3篇:读《史记·外戚世家》有感
读《史记·外戚世家》有感
摘要:外戚势力之下,个人荣辱关乎家族存亡,同时前朝也影响着后宫。看似柔弱的女性,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兴亡,司马迁以较为全面的角度,不仅展现了深宫女子的血与泪,同时,也以此告诫从政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勿被外戚专权。《史记·外戚世家》也像一部鲜有的女子列传,不仅有母仪天下的威风,也有门庭冷落的凄凉,细细读来,不乏对女性无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哀叹,一个“命”字,贯穿全文,既是写实,也有情节的壮阔与回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解读。
关键词:女性 外戚势力 国家危亡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女性以其温婉贤良,勤劳质朴等东方特点闻名于世界。并且,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从古至今也鲜有描述女性对政治的影响,后宫不得议政、参政等的规章制度,但即便如此,后宫与前朝仍旧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与权力斗争。而《外
第4篇:《史记·外戚世家》阅读原文
《史记·外戚世家》阅读原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