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后感_读马克思传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7 22:21: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呲牙的北斗星

“他的思维能力变成了机械记忆。”这是马克思对一个机械工作的师傅的评语。是我在《马克思传》里记忆最深的话。这句话像一枚炸弹,在我心里空旷地炸响,声响久久回荡。是的,人要思考,人不是机器。

而马克思就是是“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宝库,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工厂”。起先面对《马克思传》的时候,并没有对它产生多么大的阅读欲望,觉得这是一本高高在上的著作,然后敬而远之。但是,如果知道自己会对这本书产生这么大的感情的话,真的应该早点认认真真真真切切地读一下。书里积满的俯拾即是深邃的思想,让人沸腾的话在我的大脑里被铭刻下了。

梅林的这部书让我看到了一位真实的思想家、伟人。他没有离我们很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会有一种错觉,这里并没有一世纪和几国度的距离横亘在马克思和我们之间。即使马克思是一位极为卓越的天才,提起他我们不由地会生出一股力量。但是我们也不会敬神般的对待他了,事实上,他是我们的朋友,一位导师般的朋友而已。

在童年时代,马克思已经看到了“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而他是“洋溢着要通过一种方式把人的个性完全发展出来的热情”的人了。小小的他在传统的小城里便开始了永不终止的思考。

起初马克思喜欢浪漫派诗歌,所思所想带着纯粹的、年轻的理想主义,曾充满激情地宣言信仰:为人类利益而牺牲生命。但随着成长,他看到了当下许多制度的虚假,使他明白没有哲学自己就不能前进。他写了一个新的形而上学原则的体系,但在这个体系的结尾又一次不得不承认它和自己以前的全部努力都是不恰当的。然后帷幕落下来了,他思想里最神圣的东西已经毁了,必须把新的神安置进去。他从理想主义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

然而让马克思放弃他浪漫的唯心主义,然后把自己移交给“敌人”,这一转变过程是极为根本的,也是极为痛苦的。传记中直接引述了马克思自己的话。那一刻自己读着,心里早已不冷静。原来这就是思考。思考不可能一下子就跑上轨道,需要不断的建造颠覆,甚至要像撕裂自己一样,把原有的鄙浅的成见挖空灌以真正的思想。

传记记录了马克思的一生坎坷,充满似乎没有尽头的厄运,穷困潦倒与斗争,还有不断地友谊无情的终结。其间他有愤怒,愤怒得拒绝一切安慰。有抱怨责难批判。面对痛苦他写信告诉恩格斯:“我情愿把灵魂预售给魔鬼。”两年后,他写道:“想到这些琐事没有尽头,我有时非常生气。”但是即使这没终结的恐怖痛苦、离群索居,他依旧在勤奋地工作思考,用典当来换取报纸杂志,纸笔墨。他为工作病倒,连续三夜,甚至四夜不休息。因而才留下了那么丰富的关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哲学、文学的优秀思想。

读完《马克思传》,看着马克思落幕,心里很悲伤。他最后的失望与孤独像酸汁一样让别人深受感染。他说:“糟糕的是现在人‘老了’,只能预见,而不能亲眼看见。”他留恋孩子们,发现这一“小小的微观世界”比“宏观”世界有意思得多。但是,难道自己要保留这廉价的伤悲吗?马克思先生一定不悦。他不需要同情,他需要看到希望。他的国际主义深深地渴望。他应该希望坚信年轻时的坚信:“能永远以神一般的精力和刚毅坚定的目光,透过一切风云变幻,看到那在世人心中燃烧着的九重天。”他应该希望回到年轻重复说“您,我的父亲般的朋友,对于我永远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证明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 心里深深地震撼,经久不息。当下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为什么不再思考了呢?我们可能当然不会有马克思那么伟大,但是我们要做没有思维能力的机器吗?我们能做缺乏教养的无知之徒和浅薄的文人吗?

我们都不希望马克思的故事结束,我们不希望铁铸顶的巨大的大理石永远地把马克思埋葬,那么我们就要想到他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不能“思维能力变成了机械记忆”,而应该把“人的个性完全发展出来”„„ 注:复制而得。呵呵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二)看过不少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每一次阅后都像火炬燃起心中的干柴,周身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比前二本更完整,更充实,更能反映了马克思的著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如果说燕妮是他亲爱的妻子,那么图书馆便是他的伴侣,他研究革命理论,尽管生活不很如意,但他是在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谋利益、求幸福。

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个平凡的人,并非什么“超级天才”,他的伟大是和他诲诲不倦的研究革命理论和参加革命实践所分不开的,难怪,那些马克思的“朋友”在诽谤马克思时,把他描给成一个很可怕的人物,燕妮要捧腹大笑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

文三

读书笔记之一---《马克思传》

关于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的不少,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我看的这本是198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张光明主编的。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当然,序言就明确表明这是一本适合中等水平读都看的书,不是专门用来搞研究的。所以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相信初学者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激起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2001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

读了《马克思传》,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很少,需要不断提高,而且读书的广度也要增加。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本来只是随便翻翻,但是很多东西看过之后,似乎也真的有了那么一点点不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

马克思传 读后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传》,读后心中有很多感想,对马克思本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在没有读《马克思传》时,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人,却不是很明确他的伟大之处在哪,读完以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却也多了一些思考: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他......

马克思传读后感

卡尔.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努力.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参与实际的法律宣传,并结合经济......

马克思传_读后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传》,读后心中有很多感想,对马克思本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

下载《马克思传》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