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效课堂提问读后感”。
读《有效课堂》有感
武汉市汉铁寄宿初级中学李柏生
《有效课堂》一书探讨了课堂教学的九种策略,行文中有理论有例证,条理分明且饶有趣味。特别是其中的合作学习对指导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办法通常有固定分组与动态分组两种。
1、固定分组。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同质编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异质编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利于开展“帮教”活动。
2、动态分组。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渐渐地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
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是课堂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分组方式,笔者认为两者无优劣之分,应针对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做好示范工作。主要是给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一个活动模型,这种形式主要用在对于练习性、游戏性、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开展的小组活动。虽然是练习性的内容,由于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怎样进行操作,需要示范指导。如一年段上册的“数学乐园”,其中的一个活动“对口令”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教师先选一个水平较高的小组(2人)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学习、评价)两个学生手里都有1-10的卡片。一个学生举3,并说3与几组成8。另外学生接着举手5,并说3与5组成8。这样依次进行、2和6组成8,4与4组成8„„ 没等8组成全对完,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小声对起口令,这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活动了。
2.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恰当时机适时适当的激励。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3.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
(1)选好合作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应根据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发现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知识点进行解剖。设计出可供学生揭示规律聚集性的问题,设计出可供学生判断正误思辨性的问题,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出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设计出探究性问题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新知,培养他们合作能力。
(2)找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段,即一是部分人已经弄懂,部分人尚未完全弄懂,部分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当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出现时也可开展合作学习。三是一个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操作、探究才能解决时,就应开展合作学习,四是大部分学生尚未弄懂的疑难问题出现时,应当开展合作学习。五是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让思维相互碰撞,实现集体智慧的飞跃。同时要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富有成就的探究。
4、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小学生不懂如何交流,在开展合作学习前应加强训练,教给他们合作的技能。
(1)学会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学会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集体意识。在小组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分工。即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整理记录)、资料员(负责学习材料收集)、报告员(负责反馈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如二年级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黑板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有人拿米尺测量,需要有人在旁边帮助扶平米尺,做好记号。也需要有人记录测量结果。这时就需要大家先分工、决定谁来量、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
(3)学会与同学交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发表见解。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①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对别人的发言做好评价。通过交流最终形成共识,促进共同提高。②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既能培养学生的胆量,又能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思维更严密,更有逻辑性。而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他们在合作交流时经常处于听众的位置,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交流时要敢说、多说,并且要为他们提供说的机会,让这些学生先说。③学会文明交流。在小组讨论时,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要等人家把话讲完再各抒己见。同时,不要大声说话,控制适当的说话音量,不妨碍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积极地引导,深入地指导,细心地发现,要使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合作精
神与形成合作能力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要关注“两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于学优生,要指导他们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学会鼓励、帮助别人,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既组织好,又协调好,当好主持人;对于学困生,则要帮助其建立信心,鼓励他们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去,指定一些适合他们完成的任务,使他们也能有所为,不至于被小组同伴冷落、搁置在一边。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合作与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价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这两个价值,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还会完全地“事”与“愿”违。
《有效课堂》读后感我们平时的听课和评课时常提到一个词儿——有效课堂!什么才算是“有效课堂”?这是我们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那么有的专家指出所谓“有效”......
课堂有效教学读后感体育组张勐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应当肯定,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沉闷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第三实验小学 闫宁宁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们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学生之间,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后感这次学习了《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感觉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指明了我们在今后的后教学工作的方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
《优秀有效课堂》读后感华益民办小学曾文荣我们平时的听课和评课时常提到一个词儿——有效课堂!什么才算是“有效课堂”?这是我们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那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