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忆旧》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雅舍的读后感”。
相思便是春常驻
——读《雅舍忆旧》有感
目断长空迷津渡。泪眼倚楼,楼外青无数。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驻。
——梁实秋
很喜欢梁实秋的这句话,读着觉着很有诗意,让我不禁想起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或许梁老的往事就如秦观写这《踏莎行》的心情是一样的,现在想起了不禁悲从中来,往事如烟,老来回忆更添几分哀思,思失去的韶光,思逝去的灵魂伴侣。我们常常这么教学生,要想读懂一篇作品,必不可少的是了解作者这个人,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废话不多说,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认识梁实秋这个人及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吧!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他是20世纪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为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他用他的生命垒起了一座座了不起的文化丰碑—— 独力译成四百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 著成一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并选择了一百二十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及三十多种英文词典和教科书。他更以《雅舍小品》等十余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忆旧》一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梁实秋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其中《槐园梦忆》深情叙述了他与妻子程季淑五十三年相濡以沫的传奇爱恋;《忆冰心》展现了他与冰心老人五十年的相知相惜;《忆老舍》记载了抗战时期老舍等人与他在重庆“雅舍”的交往和友情;更多的则是他在远离故乡的三十八里对故土的怀念„„
很久没有用这样的笔触写自己的感怀了。以往是倾心于余光中繁丽诡谲的文翰,或是林清玄细腻多情的妙笔,于平实含蓄只付之一笑。
只是我忽略了,那样波澜的文笔,对于余、林只是年轻时的耀跃;当他们经历了人生起伏,被岁月铭上了印记,文辞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简洁、深默、洞彻。
两睫交瞬之顷,我已有些许明晰:平实的文字亦有一番韵味,这是经岁月淘洗后的精华,持续得、也更久。
《雅舍忆旧》便是如此的动人心弦:梁实秋的文字如泉般清冽,就这样叩开你的心扉,蜿蜒流转间,让心灵重返安稳、宁静,回首过往如烟。
却也不是细腻能摸到纹理的叙事方式,只是琐碎纷纭的生活记载。忆事、怀人,简单的两辑,放弃了绚丽的文字,能写出澎湃充沛的情感,精准深刻的哲思,实属不易。
或许是梁实秋个人经历的丰富:清华八年、赴外留学、抗战烽火,还有——辗转艰难的爱情。这些如何不能让一个人成长成熟?
翻到书中他青年时代的照片时,看到了圆框的眼镜,微抿的嘴唇,就是一介清瘦书生的形象,却能在抗日时期四处奔走,编纂教材、动员宣传„„奋斗的笔尖,是不输于硝烟弥漫的机枪炮火的!但在文章《回忆抗战时期》的结尾,他仍写道:“抗战八年之中我究竟做了些什么事。就记忆所及,略如本文所述。惭愧惭愧。”实在令人动容。
有人这样评价《雅舍忆旧》:“‘散文大师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最珍贵的回忆。’
★ 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 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虽然我也有类似的体会,然我更喜欢文中写道的冰心对徐志摩的评价:“志摩死了,利用了聪明,在一场不入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蹋,看了使我心痛。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放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理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寥,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着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无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是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我觉得冰心的评价真是大块人心,她把别人不敢说,不会说的话大胆地说出来了,虽然是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的。这样的话,无疑非常给力!徐志摩虽然有才但是却空有才,没像梁实秋一样给祖国给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甚至还误了一个女人一生,或许他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但是身为女人的我,仍不免为他的原配妻子抱不平。不过,时也命也。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冰心
这如花般的男人,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和他妻子的爱情,他写的那些情诗,诸如《梦后》,就像作者说的,诗很幼稚,但是情感是真的。现节选一段“吾爱啊!你怎又推荐那孤单的枕儿,伴着我眠,偎着我的脸?醒后的悲哀啊!梦里的甜蜜啊!”
不但是白话,而且是白描。季淑赠给梁实秋一个枕套,是她亲手缝制的,在雪白的绸子上她用抽丝的方法在一边挖一朵一朵的小花。梁实秋如获至宝,套在枕头上,伏枕一梦香甜,有感而作。如玫瑰般热情的诗,多纯洁,多热情啊!
喜欢他译的《One Word More》,“感谢上帝,他的最卑微的主人 也有两面的灵魂,一面对着世人,一面给他所爱的女人看。”陷入爱情的男人最美,最像一朵花!
他与结发妻子季淑的爱情,也是在这抗战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日结深厚,终成生死相约的。几万字的《槐园梦忆》是这本书的第三辑,成稿在季淑逝后不久。文中记录的一点一滴,无不承载着梁老的思、梁老的痛,言出肺腑。那往日的欢笑与泪水如槐园中纷扬的花瓣,铺就一地的洁白,再没有两人的足迹共同覆上。
往事纷繁如柳。这样一个学者,有儿女情长的心思,也有与友结伴而行的豪迈。是啊,人生再多的不如意,也应有苦中作乐、乐观开阔的心境。他在《酒中八仙》中记叙了与闻一多、赵畸、方令孺、刘康甫等七位好友以酒欢聚。最有趣的是一处醒酒的描写“我们一行带着不同的酒意,浩浩荡荡的于深更半夜去敲店门„„先是以功夫茶飨客,红泥小火炉,炭火煮水沸,浇灌茶具,以小盅奉茶,三巡始罢。然后主人肃客登榻,一灯如豆,有兴趣者可以短笛无腔信口吹,亦可突突突突有板有眼。俄而酒意已消,乃称谢而去”。这竟是如此随意洒脱!
“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驻”,梁实秋在一阙词中这样填到。雅舍忆旧,于他,是对人生温情脉脉的梳理;于我们,是借梁翁的陈酿,来品味自己人生的路。
雅舍忆旧读后感梁先生这本《雅舍谈吃》谈的虽是食物,但是更多的是记载他记忆中故乡的熟悉的味道,一位老人在海峡的另外一侧,念想着老北平的各种味道,对味道的最深的记忆便是最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雅舍忆旧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雅舍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雅舍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雅舍》读后感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雅舍》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篇1:《雅舍》读后感大凡世间......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雅舍》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