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7 06:12: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编写的,它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大学教授莫里·施瓦茨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症后,面对着逐渐失去活动能力的身体,面对着日益逼近的死亡而产生对一系列人生问题的思考。在莫里患病的日子里,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到教授家里听课。课程直到教授去世持续了十四个星期,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课程虽然没有终结考试,但作者必须就所学的内容写出一篇长长的论文,而这篇论文就是这本《相约星期二》。

记得当时我在图书馆里寻找用以写读书笔记的书,当我翻看起这本《相约星期二》时,我陷入了莫里教授的课堂之中不能自拔。

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待着微言大义的话,你可能会失望的。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 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面对整个社会„„这 些极为朴实的话,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不需要权势地位,不需要大富大贵,人生的谜底就是爱啊,亲人的爱,朋友的爱,爱人的爱......爱与被爱都是美好的事情,这些美好,才是人生的真谛。

在书中莫里教授的一句话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当我现在同你交谈时,米奇,我就尽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谈话上。如今有多少人以忙为借口,在与人交流时三心两意,敷衍了事。在你认真地跟他们交谈时,他们的眼光只停留在你身上三十秒钟便游离开去。他们早已驰心旁骛”给某个朋友打电话,给某个地方发传真。只有当你的话说完时,他们才猛地回过神来,和你“嗯嗯啊啊”、“是的是的”地敷衍几句。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是对别人极大地不尊重。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重要的品质。一颗真诚的心去靠近另一颗真诚的心,两颗心水乳交融让交谈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只有拿出自己的认真与真诚,才能收获到真情。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变得冷漠?当你在抱怨世界对你冷漠的时候你思考过自己对待实际的态度吗?尊重是彼此的,情感是相互的。不仅是你在乎的人和你说话时你应该投入地倾听,其实无论是谁主动和你交谈,你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那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作者米奇也对他的老教授在与人交谈时表现出的专注表示赞叹,“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们每天的第一次见面都能像遇见莫里那样——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得多。”我们都应该努力,冲破人与人之间冰冷的隔阂,用心去温暖彼此的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海伦凯勒说过,我们要把活着的每一天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她这句话是在警醒世人要珍惜时间,好好把握每一寸光阴。而莫里教授就是最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的人,也许只有面对着步步逼近的死亡,人才会真正体会到每一分每一秒的珍贵。书中有一段话记载了作者在看八卦新闻时的所思所想,“人们很欢迎这些通俗小报,津津有味地读着那些小道新闻。不知什么原因,每当我读到那些无

聊的东西,我就会想起莫里。想起他挤出每一分钟时间去陪伴他所爱之人的情形。而我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那些对我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什么电影明星啦,超级模特啦,有关迪公主,玛多娜或小肯尼迪的传闻啦。说来也怪,虽然我悲叹莫里来日无多的生命,但我又忌妒它的充实。我们为何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无谓的琐事上?有人为了收看八卦新闻而情愿放弃整个午饭的时间,还要再预录下来不及看完的部分到晚上补看。他们并不认识那些人,他们也不认识和新闻有关的其他人。然而他们却甘愿为此浪费掉时间,整日、整个星期地沉溺在他人的闹剧里。我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浪费在那些无聊八卦新闻上的时间真的多得无法计算,我甚至是一拿到新报纸就直接往娱乐版那儿翻,现在才产生了像作者米奇一样的困惑,我们怎么会甘愿整天沉溺在他人的闹剧里,而且乐此不疲呢?把时间浪费在他人的闹剧里,究竟意义何在呢?

整本《相约星期二》在字里行间都在透露着莫里教授对死亡的坦然,看着教授说的话,我深受启发。“死是很自然的,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其实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生老病死是人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我们又何必惧怕死亡呢,死亡只是自然地规律,世界上万事万物循环往复,新旧交替,生生不息,生与死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罢了。总是觉得莫里的思想和老庄之道有共通的地方,他总把死亡看得云淡风轻,但他又并不消极,他珍视活着的每一天,而且坦然面对死亡的那一天。莫里教授面对在他面前张牙舞爪的病魔,他也把乐观的精神表现到极致。他说:“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地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他笑笑说,“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他居然能把慢慢折磨他的病痛看成是一件幸运的事,我心中真的只剩下惊叹与钦佩了。

学生问他:你这样受罪,你为什么还要去关心别人?

老人说:我当然在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仍像以前那样健康。

所以,老人在他的课程里一遍遍艰难地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与人,并去接受。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没有了爱,我们变成了扯断翅膀的小鸟。

老人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微弱的力量设计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课程,他把自己当标本,边讲解,边洗涤,边解刨。

他的家,他的卧室,成了充满爱,传播爱的课堂。

临死前,他为自己拟定了碑文:一个终身的教师。是的,他当之无愧这样的称号,他讲了一辈子的课,最后一课有关人生!他已经在碑文下休息,但是他的课堂留了下来,不仅留在了美国,也延伸到了中国。

这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老师!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读《相约星期二》有感“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本书的内容概括。面对这样的概括,你或许不会对这本书产生怎样的兴趣......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约星期二》这一书名在众多推荐书目中引起了我的注意,带着些许轻松的气味。于是也没多了解便从网上购买回来了。拿到书,题目下还有一行小字:一个老人,一......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因为这是失去自理能力的最后界限:得有人替我擦屁股,但我在努力适应它。我会尽力去享受这个过程。”“享受?”“是的。不管怎么说,我又要当一回婴儿了。”......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他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最早听@Magck丁布提起过,后来几个月前又看到@小庞友写的这本书的书评,很想找来读一读,感谢@kindle阅读者提供这本书的电子版。作者MitchAlbom在毕业15年后......

下载相约星期二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相约星期二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