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2课 祝福(学生用))_祝福学生学案

祝福语 时间:2020-02-27 15:51: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祝福语】

【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2课 祝福(学生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祝福学生学案”。

第2课 祝 福

一、整体把握

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细部探微

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祥林嫂是否对生活做过反抗?结合课文总结这一人物形象。5.结合全文,分析导致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6.结合全文,分析卫老婆子及文中侧面提到的祥林嫂的婆婆和大伯这三个人物形象。

中心主旨

《祝福》的主题首先表现在对于在封建礼教和迷信观念影响下的可以杀死千百个祥林嫂的社会环境的真实而透彻的揭露上,显示那个“病态社会”中压迫和摧残妇女的“畸形道德”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揭露统治着那个社会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吃人本质。

它的深刻性还在于,它揭示了劳动人民如果不摆脱封建礼教与迷信的束缚,不打碎这副沉重的精神枷锁,就不能避免悲剧的命运。还表现在它把问题尖锐地提到“我”这类知识分子面前,以及把劳动妇女的悲剧和地主阶级的“祝福”进行了强烈对照。

总之,《祝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本质。在它的全部描写中,包括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监(jiān)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

抟(tuān)B.镯(zhuó)(镯子,戴在手腕上的一种环形装饰物)

荸荠(bí qí)(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C.暄(xuān)(大声说话)

讪(càn)(难为情的样子)

D.惴(chuǎì)(忧惧不安的样子)歆(yīn)(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2.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烟霭 和蔼 谬论 纰谬 未雨绸缪 B.朱拓

聊赖

鄙薄

俨然

沸反盈天 C.鬼秘

窈陷

逍遥

炮烙

宽洪大量 D.蹙缩

歆享

怨腑

渣滓

走投无路

3.下项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______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____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____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

B.因为

所以 C.既然

所以

D.即使

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西省临汾市“9·8”特大溃坝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社会上特别恶劣的影响。

B.曾经撰写著名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魏巍,于8月24日告别人世,消息传出,被他的作品所感染教育的几代广大读者无不为之惋惜和痛悼,我们只能与他道一声别,祝愿他在天堂的旅途中一路走好!

C.中国旅游者对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面三百公里处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纵观20世纪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列描写祥林嫂的片断,回答文后问题。

(1)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2)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3)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5.《祝福》中三次描写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描写可以说是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请仔细品味,概述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6分)

6.鲁迅先生指出: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篇小说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请试作分析。(4分)

7.“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改为:“她一手提着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可以吗?为什么?简要说明理由。(4分)

8.对祥林嫂的死因,有着不同的说法。可以说,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但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请你结合着小说中的“出逃、抗婚”和“捐门槛”相关的内容,简要地分析一下。(4分)

三、课堂延伸(18分)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经是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9.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而“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又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10.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分)(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2分)

11.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1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6分)

四、语言运用(12分)13.《祝福》中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说的话各有特色,个性鲜明。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遇到接电话的情景,请你回忆一下,按下列要求描述出来。(要写出接电话人的语调、神态。)(6分)

(1)顶头上司打来电话让去办一件事。(2)同学、朋友打来电话要聚会。

(3)正在打扑克时,陌生人打来电话找人。

14.仿照示例,从鲁迅、巴金、老舍、曹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3分)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带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15.当巴金先生逝世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来缅怀先生。对联的主要内容是由巴金先生的作品构成的,对联如下:

巴金离去家中无春秋,寒夜英雄儿女传; 尧棠盛开雾里看雨电,随想人民艺术家。

请你模仿上面的对联,为鲁迅逝世70周年写一副对联。(不超过45个字)(3分)

五、随堂练笔(30分)

16.和其他同学组成课外“探究”小组,学习剧本的写法,然后搜集资料,写一个《祝福》课本剧并组织同学排练,在班内或校内演出。

【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2课 祝福(教师用)

第2课 祝 福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点读 ①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能够引人入胜。 ②突出典型环境,祥林嫂的悲剧......

【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3课 老人与海(学生用)

1 D.榫头(sǔn)桅杆(wéi)静悄悄(qiāo) 悄无声息(qiāo) ....第3课 老人与海一、整体把握1.这篇课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二、细部探微2.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

【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3课 老人与海(教师用)

第3课 老人与海一、整体把握1.这篇课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点读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情节,可把全文划成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后来它就慢慢地沉......

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第2课 诗两首(新人教必修1)

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课 诗两首一、整体把握 《雨巷》1.分别概括每节诗的大意。点读 第一节,诗人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第二节从......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案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案濮水柔情课时安排二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2、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3......

下载【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2课 祝福(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人教版必修3学年同步教学案:第2课 祝福(学生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