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
对“教育公平”在基层落实情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党的“教育公平”方针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寒假期间对家乡的小学进行了走访,了解到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出现不平衡的局面。
我的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比较闭塞的农村。虽然在这里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仍然较低。部分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务农或者学习一些费用较低的技术工作的主要原因。在这里不少孩子才初中毕业,就因家庭负担不起学费,早早地出去赚钱谋生了。
其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虽然农村的教育不断地受到重视,教育教学条件也在不断提升,但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1.部分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小学有一小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他们中有些只是通过教学期间的进修不断获取专业知识,而以前并未接受专业教育,或者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而人员和学校经费紧张使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又不容易争取。这样必然导致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在与我的几位小学老师的交谈中,我发现学校中大专毕业的教师是较高学历,部分仍为中专、初中毕业的教师。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使他们在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质量可想而知。
2.教师资源紧缺
农村小学的工作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因此青年教师的获得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农村教师负担也比较重,部分教师要同时负责语文,数学甚至更多学科的同时教学。而且,不少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用时间,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无法保证。
3.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
从调查中得知一半以上的村民认为农村教育问题主要在于学校教学条件差。的确,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极为滞后。这里的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很多农村学校因为缺乏师资或者设备不齐全,这些课程基本等于形同虚设,即使开设了这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
4.小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难上加难
农村的家长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真的不容乐观,学生受不到良好的素质教育,不能够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部分家长想方设法让子女到所属城镇读书,以避免和现代社会脱轨。但是,高昂的借读费用又让他们望而止步。这样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学生流失严重,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导致恶性循环。
义务教育法赋予了每个儿童应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虽未由法律明文规定,但在义务教育法中已有充分体现。例如: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第八条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教育公平缺失在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从2002年全社会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未找到最新数据)来看,当年,占全国总人口总数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从这个数字可见一斑。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城市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的教育设施,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如此的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农村的孩子可以说一直在接受“不断改善的劣等教育”,但终究是“劣等”,势必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可以说,“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基础。这三个层次可依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那么,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我只能说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公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广大儿童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更高的教育质量,即对教育教学品质的追求。要求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但是“平等”在农村却一直艰难地进行着,我们真的期待教育的平等性可以充分体现,在农村的孩子们也可以接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充满新意,不仅把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的一个独立目标,而且把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新的起点。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如今,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遭致损害。
在城乡、地区、阶层差异日益拉大的今天,想要实现跳跃,过上更为殷实的小康生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社会的稳定,往往依赖于各种差异之间的和谐。假如一个体系内的差异扩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个体系必陷入混乱和崩溃。通过教育,处于弱势的群体获得了通往较高层群体的渠道,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会有益地降低对现状的不满。反之,如果没有了教育这个通路,或者教育不公平,通路行不通,这个群体便无法找到改变自身状况的方式,社会会失去自我调节的机制,以至矛盾无处化解、不满无处释放,于是混乱便不可避免了。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基本上做到了不管贫富如何悬殊,孩子们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有书读。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中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差异,仍然造成了教育的众多不公平,尤其是农村教育的不公平。但我们坚信只要正确对待现期部分教育不公平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这一问题一定能够得到缓解。同时,我相信在政府不断重视农村教育的大环境下,农村孩子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接受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寒假实践报告
工程管理二班 1081310210 王琦
关于“酒店员工激励方法”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激励作为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活动,......
暑假勤工俭学实践报告10计科班 汤燕 20100806051029 关键词:勤工俭学、工资录入、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在2013年的暑期中进行了为期15天(2013年7月20日——8月3日)的勤工俭学实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透过318国道石镜段窥视道路对于怀宁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国道并不陌生,随处可见。而318国道作为中国最长的国道对贯穿东西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3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系别 贸易经济系 专业 金融与证券 班级 11-2题目会计姓名岳媛指导教师刘金顺调查单位 汉堡王(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二○一一 年 十二 月社会实践报......
对农村中学生心里健康的调查一、调查背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