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修正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
校 园 景 观 与 教 育 功 能 研 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反映学校文化价值的主流观念,尤其反映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融入校园景观的设计中,传达给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和成长的莘莘学子,不仅要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并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外体现学校的魅力和个性所在。这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深层目的。
二、研究基础
无锡市一中位于太湖之滨、惠泉山麓、运河之畔,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我校注重利用校园环境的自然条件,构建富有精神底蕴的物质文化。
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江南名校,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才。我校注重发掘百年老校的精神内涵,传承“独立 协作 创造”的校史文化。
我校坚持“素质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我们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的人生觉悟,培养自尊自爱、利人乐生的行为文化。
凡此种种,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概念界定
校园景观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和自然的特征,是物质文化的“表达式”。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即“景观化”,是一个动词,它反映了校园景观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
校园景观是学校对师生施加影响的隐性教育因素,是最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提供了潜在无形而又巨大的影响力。校园景观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题研究,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把继承和创新发展完美结合,去创建适合一中特色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育人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提高一中师生的人生价值,进一步提升一中的办学品位!
四、问题解决
校园景观的解读。通过解读,使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更趋科学,使校园景观的个性、品质得到更好彰显,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以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以体现人本精神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品位、内涵的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物质文化。
凸现校园景观个性、品质。在创造宜人景观的同时,展现学校历史,传承学校文化,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兼顾目的深层性、过程渗透性、作用持久性和传统继承性,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发挥出作为隐性课程应有的教育功效。
五、研究方案
(一)、校园景观的含义与解读
校园景观所包含的潜在因素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这些因素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 但却能够持久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校园景观是可以解读的,学生对景观解读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景观是校园的陶冶之源,解读是精神的建构之本。
(二)、校园景观的类型及设计
1、校园景观的类型分析
通过宏观层次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中间层次的建筑造型和景观形态,以及微观层次的文化设施、形象标识等去物化和表述学校长期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使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具有新的内涵和特色。
经过多年努力尤其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我校校园景观已具雏形,主要表现在:
(1)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
如:四大功能区:科学文化区、自然文化区、素质文化区和生活文化区。
绿色广场:学校重要的物质文化景观。
(2)建筑造型和景观形态
如:景观形态:采用园林化布局,反映我校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意蕴。
建筑造型:运用建筑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
学校正门:学校的窗口,学校外在形象的突出体现。
教室布臵:以良好的教室环境营造温馨的气氛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图书角、才艺展、志愿花、心情树、植物区均入教室。
(3)文化设施、形象标识
如:景观石: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激励性的校园景观,其德育功能也十分突出。
校园雕塑:学校文化观念与品位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校园建筑的核心和景致规划中的灵魂。
徽标:学校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校训及校训延伸:学校的精神,反映学校的办学宗旨,砥砺学子的人格品行。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道里悬挂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以此作为校训的延伸。
然而,在校园景观设计、布局上尚有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
如:大师的利用:宜选择对本校有着重大影响,在学校发展历程上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师们,或树碑,或立像,或以名字来命名某些建筑物。
院士墙的修建:一个学校里出来的杰出人物带给后来者的不仅仅是一种谈资,他们的模范作用同样巨大的,他们是后人赶超的对象,学习的动力的源泉,也是一个学校底蕴厚实与否的评判标准。
科技长廊:使学生认识科学、了解自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文学长廊:介绍国内外名著、诗词歌赋、名篇佳作等,营造文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鉴赏能力。
今后一方面应加强已形成的校园景观的完善,另一方面宜加强楼名设计、主题园雕塑、陶艺馆建设、学校内庭景观规划设计和园艺设计等文化景观建设,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园景观。
2、景观设计、布局的主要目标和评判的重要标准
校园景观不仅具有物用功能,而且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人本思想、校园文化和品位内涵,是我校景观设计、布局的主要目标和评判的重要标准。
(1)体现人本思想。
校园景观各要素应以人本主义为思考原则来组织,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营造人性化的空间,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强调对校园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
(2)传承校园文化
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景观设计、布局的过程,实则是对校园文化价值挖掘和升华的过程。景观无论规模大小,其造型、色彩、体量、布局都应都把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与风物景观结合在一起,使校园景观元素记载历史的沧桑,展现校园的精神,传承校园的文化。
(3)追求品位内涵
无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校园环境应与古城风貌相映成辉,既丰富校内景观,又改善周边生态,使内外环境得以相互渗透。校园景观设计应凸现不同的功能区,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功能区的氛围要求,与功能性质相矛盾的景观则进行适当改造。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景观的观赏价值和物质功用,更要注重它的精神价值,亦即“场所精神”。通过校园景观建设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优秀的品格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景观化校园的个性、品质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校园景观所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更是一种历史的文脉。
1、融合学校底蕴
景观校园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以及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一所学校的历史越是悠久,其传统越是凝结于物化的校园之中。因此景观校园要体现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渊源。我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应由近而远,融合学校的现状及历史,理念及目标,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2、反映校园文脉。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校园景观所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更是一种历史的文脉。虽然学校景观建设应当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吸收时代的精神,但应当尊重学校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凝聚了学校基本精神的、为学校成员引以自豪和刻意弘扬的优秀传统。优秀传统是维系学校的精神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续性和发扬继承的价值,也只有通过继承的方式才能使学校文脉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物化学
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特别重视人文因素在其中的应用,把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与风物景观结合在一起,使得景观元素能给人一个总体感和总体效应,给在校师生一种为某种精神而奋斗的感染力。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应努力体现学校精神。这就是说,校园景观要物化和表述学校精神,使千万学子步入学校殿堂时,就受到学校精神的无形感召、无声召唤。
(四)、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校园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
1、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
(1)增长见识功能。
校园景观是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一种造型,一段碑文,一些图案,一座小品等等,其的传达的信息就可以是一部“教科书”。借助校园景观这一信息载体,可以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2)心理调节功能。
人们认识外界环境首先通过感觉器官,当身临优美的校园景观时,必然感到心情开朗,疲劳顿消。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3)审美教育功能。
优美的景观是一种有形的美育,可以给学生生动、具体、可感知的美的形象。通过校园物质文化途径,让生动的、可感的美的事物直接呈现在受教育面前,让受教育者品味、鉴赏,从而感受到美的召唤,美的感染,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效果。
(4)道德潜化功能。
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都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它们的长期熏陶下,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而逐渐将优秀的伦理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内化成自身的高尚品质。
(5)情感激励功能。
以校园景观这个载体,引导学生不仅要把“第一”写在我们的校门上,不仅要把“第一”
写在我们的校服上,而且要把这“第一”铭刻在我们的心底里。就应该有追求“第一”的信念,也应该有敢于创造“第一”的实力,将来能成为各行业领军式人才,让人生散发金子般的光芒。
2、教育功能的实施途径
一是要切实加强百年校史、历史文化开发、搜集、保护和筛选工作,融合学校底蕴,反映校园文脉,物化学校精神,秉承“独立、协作、创造”的校训,悦纳“读书、明理、求进”的校风、“崇德、敬业、立新”的教风和“博学、深思、笃行”的学风,使校园景观整体设计体现养成人格、陶冶精神、启蒙大众的教育功能,使莘莘学子步入一中学校殿堂,巡行在校园景观中,受到学校精神的无形感召、无声召唤,兢兢业业的去追求美、创造美,把自己培养成完完善善的新人。
二是要切实加强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的研究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校园景观的解读,让师生亲历亲为,特别是通过学生参与、建设校园景观等各种活动及富有个性化的解读,让校园景观的学校物质文化,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历炼化人、造就文化人,实现从隐性功能向显性功能,从物化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化,探索出一套方法途径策略来。
六、本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校园景观以及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通过本课题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加强校园景观的设计、布局,发挥出作为隐性课程应有的教育功效。
(3)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凸现校园景观个性、品质,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的行为方式。
(4)叙事研究法:将有关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研究者和实践者以此反思自己的文化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学校文化。
七、研究计划(包括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时间安排和经费保障)
(一)人员分工
于志华:课题组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主持课题实施计划的制订,主持课题的总结及结题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和有关政策性(文件)制度的出台。
浦培根:课题组秘书长。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协助课题组负责人实施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主报告的撰写。
朱晴怡、张晓辉: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一---校园景观的含义与解读的研究 顾协时、朱士林、张振明、刘德龙、黄晓华: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二---校园景观的类型及设计
陈传文、薛晓红: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三---景观化校园的个性、品质的研究 朱季华、冯婷:负责课题的创意,重点负责子课题四---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的研究。
(二)研究步骤
该课题时间从2006年10月—2009年11月,历时3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4月开题论证阶段
落实子课题研究内容和人员,建立研究队伍;参加总课题研讨会,接受课题研究培训;搜集研究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8年4月第一研究阶段
确定子课题目标、完善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按计划有步骤开展第一阶段研究和实践;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议,交流阶段性研究和实践的情况;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第三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2月第二实验阶段
开展第二实验阶段课题研究;参加总课题组活动;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议,交流阶段性研究和实践的情况;制订第三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第四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1月总结阶段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汇总、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制订总结计划撰写实验工作总结;参加总课题组活动;课题结题鉴定,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上报评审;课题有关成果展示。
(三)经费保障
学校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专项经费,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保障,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阶段性实验成果、终结性实验成果)
(一)阶段成果
1、“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开题报告;
2、“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阶段报告;
3、形成“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相关策略;
4、撰写“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相关论文;
5、校园景观得到初步改善。
(二)最终成果
1、“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结题报告;
2、“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论文集;
3、“校园景观与教育功能研究”个案集;
4、校园景观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7
无锡市第一中学 年6月16日
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晋中市介休连福一中 李强学校教育不能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不能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学校文化作为一......
学校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所谓学校办学特色,就是创建学校文化上的自身特色,从本质上说,就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底蕴的彰显过程。一定的文......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形象表达出学校文化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大影响。就一所学校而言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终身影响的往往不是分数的高......
龙源期刊网 http://.cn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作者: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03期编者按: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一......
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多年的办学,形成了集环境文化、党建文化、制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