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探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企业文化创新的探索”。
企业文化的探索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的来源;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来源
至今为止,文化都没有一个固定了定义。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谈到,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他认为文化铭刻于人们的内心,它每天都在诞生,都通过获得新生力量并取代过去的权威力量,并且能维系人们的法律意识。
《当代人类学》中,哈维尔指出,文化是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当社会成员按照它行动时,该行为应限于社会成员认为合适和可接受的变化范围内。
关于文化的定义还很多,无疑,文化包含了行为、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规范了我们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
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生于日本的,最终由美国总结出来的。当我们回过头去看六七十年代,日本企业在世界市场上足以称雄。根据统计资料: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198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0300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到198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18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开始进行反思:为什么日本能迅速崛起?特别是作为一个二战中战败的岛国,一个经济基础几乎为零的国家,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因此,美国曾两度派了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赴日本考察。而考察的结果表明,美国经济状况不如日本的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而在于日本的先进管理。毕竟,投资决定赚不赚钱,而管理却决定了能赚多少钱。确实如此,我们就看早期老板的出身,基本上不是搞生产的就是做营销的,却没有重视于文化。也正是如此,以前的管理往往都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工作热情的重要性,而太过于定量分析,重理轻文,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重视,以往美国的管理正是缺乏这点,所以管理比较僵化,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在研究过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后,美国把焦点放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上,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及经济体制等各方面来调整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公司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提到: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他们合著的《西方公司文化》一书中中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其中企业环境是形成公司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价值观则为核心。
《Z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当然,还有诸如《追求卓越》作者等许多学者的观点,这里不一一列举。(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也是相当广泛的。
其实,在企业管理中,真正要做的事情只有三件:从伦理学上看,应该做正确的事;从科学的角度看,要正确地做事;从艺术的角度看,要愉快的做事。
做正确的事就牵扯到企业道德的问题,企业道德不同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虽没有那样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它是被人们普遍认可而形成的自我约束力。蓝田昭夫曾提出“零缺陷”理论,也正说明了他对企业道德的重视。
正确地做事,就需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哲学,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在面临矛盾及多选择的情况下,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艾克塔的“打野鸭理论”生动的描述了缺乏科学的经营哲学最终只会让野鸭飞走。
愉快地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为本。
在一个企业中,人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企业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家、企业英雄骨干、企业员工。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代表,微软公司是个典例,在微软,有一种“工作狂”文化,在这种文化下,企业员工都是心甘情愿地加班拼命工作。这种文化自然与比尔·盖茨缺不了联系,盖茨本身就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跨国企业》杂志有一篇文章对微软如何保持优势的原因分析中其一大原因就是:比尔·盖茨从来不睡觉。这种狂热精神自然而然的感染了全体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鞭策。试问,如果在一家公司,周边人都在热情工作,特别是老板,你怎么可能不会被带动起你的工作热情呢?其实在每家公司,企业家的行为都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企业家的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员工。如果连企业家都不能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员工自然只会进行机械的工作了。
英雄骨干是企业文化的中流砥柱。这不得不想到李嘉诚给出的用人哲学,他给出了三个结合:“新老结合”,元老重臣有对企业的深刻了解和丰富经验,而后起之秀则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给企业带来活力,注入新思想,推动企业前进;“中西结合”,长江集团,走的是跨国化道路,雇佣外国人更有助于了解和开拓国际市场、进行海外投资;“内外结合”,即借助与公司外部的智力资源,李嘉
诚认为决定大事时,集思广益才能降低出错的概率。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以人为本要求对人要充分尊重、正确看待、有效激励、善于理解。用人不仅仅是要用对人,更重要的是要用的能各得其所,并且充分发挥员工能力。
企业文化的一重要内容,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即是企业精神。每个企业都具有不同特色的企业精神,并引领着企业向前发展。
三星企业贯彻的是“人才第一”的精神,它是第一个用公开考试来选人才的企业,一旦选人便会投入大量资本来培养、训练,而且,三星还特别重视吸收社会各界的人才,社会舆论称三星为“人才汇集中心”。
IBM创始人沃特森在他写的《企业与精神》中指出,IBM之所以不断发展,就在于提倡和发扬了“最佳服务精神”。该企业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思考如何做到最佳服务,其研发人员经常了解市场,推销人员广泛收集消费者的意见。
3M公司一直都是我非常佩服的公司,他们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开拓创新”,他们的创新精神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管理层面。3M几乎平均每年会推出100种以上的产品,在我看来3M早已成为创新的代名词。3M有一个专门的“创新产品小组”,在小组里,一切都是自愿,有相当的自主权,其包含的人员全都是专职的。当然,3M还有“热衷、奉献”等企业精神。
沃尔玛的“低价销售、保证满意”的宗旨、麦当劳的“S.Q.C”(“服务”、“优质”、“清洁”)精神、强生的“每一件产品都要经得起100%的考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成功企业,他们成功的其一重要因素便是落实好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如企业形象和企业营销。企业形象犹如一个人的形象,它包含着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品牌的价值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商标、广告词等等都可能使我们对企业留下不同的印象。比如我们想到麦当劳就能想到干净、舒适的环境,听到“一切皆有可能”就想到李宁系列运动品牌„„
结 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我们国家企业还需要更加重视和更好的学习,而不要一直采用经验管理方式,在学习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更好。参考文献
1、石磊.企业文化案例精选评析,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http://baike.baidu.com/view/4152.htm
企业文化新探索、企业管理新思路今天我讲的中心议题是怎样看待员工、对待员工、管理员工。1992年,我访问英国时,看望在牛津大学读博士的中国体制改革研究所的几个部下,其中之一......
企业文化管理应用与探索为什么有一些企业长盛不衰,而有些企业昙花一现?通过比较发现长盛不衰的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区别不在于所谓的竞争战略上,也不在业务安排上,而在核心竞......
栏目主持海帆 农电论坛《农村电工》2010年第5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供电企业如何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
中小企业文化模式建设探索刘显睿【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出发,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与特点,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切实可行地以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文化模式的选择......
企业文化测评的实践与探索——海博智业企业文化12D测评系统应用实践与探索深圳市海博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是什么?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出发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