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制度新增内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增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护理工作要求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级别:
1.一级:完全独立,各项活动能在正常时间内安全完成。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借助帮助。
2.二级:部分独立,在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并超过正常完成活动时间,动作不够安全。若提供必要的物品,生活可以自理。
3.三级:部分依赖,已尽最大努力仍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需要指导、监督或说服协助生活护理和功能锻炼。
4.四级:完全依赖,完成需要帮助。需要协助被动活动,指导部分主动活动。
护理查对制度
原则:
1.患者身份确认必须至少使用二种身份标识:床号和姓名,并让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和/或核对腕带。床号不能单独作为患者身份确认方法。
2.有条码标签及扫描仪设备的科室,在执行治疗时需扫描条码确认。3.有疑问时应及时澄清。服药、注射、输液查对
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指备药前查、备药中查、备药后查;
七对指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配置后检查药物的性状有无浑浊、絮状、沉淀,并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5.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阴性者方可使用。
6.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输血查对
护士在血库取血查对
(1)须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有效期,血/血制品有无凝血块/溶血、变色、气泡、血袋有无破损及封口是否严密。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长时间在病房存放需放入冷链箱。
(2)血袋上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上的信息相符。(3)有以上任何情况之一,护士可拒绝取血。输血前病人查对
须有两名医护人员核对病历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血袋号、供血者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1)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姓名、病历号是否与住院首页相符。
(2)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姓名、病历号、血型是否与血袋上的标签相符。
(3)交叉配血单上供血者的卡号、血型、血量、血袋号是否与血袋上的标签相符。(4)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血型是否与血常规报告单上的血型相符。(5)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相符。
(6)交叉配血结果。
(7)有以上任何疑问之一,不得执行输血。
检验/病理标本
1.根据医嘱书写或打印检验/病理标签,并将标签贴在指定试管/容器上。2.抽血前核对患者身份,抽血/病理标本放入容器前确认患者身份。3.检验科/病理科接收急诊标本时,需有签收记录。
(五)饮食治疗
1.护士核对饮食的种类是否符合饮食医嘱。2.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应核对清楚。
(六)手术查对:
1.进行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病人手术时,查对病人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及麻醉用物。查病人有无佩戴首饰、假牙、备皮情况。查血型、出凝血时间、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X光片、查术前五项(HBSAg、HCV、HIV、梅毒、不规则抗体)、禁食情况、女病人查月经情况等。
2.查无菌手术器械、敷料包名称、有效期及化学指示带有无变色,包布有无破损,潮湿。3.查无菌包内的指示卡有无变色,以及手术器械物品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在术前,关伤口前,缝皮肤前二人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等的数量,是否与术前相符。并有记录及核对者签名。5.病理标本应专人清点、登记、签收,认真做到四查四对。四查:查标本固定液、标本、瓶盖、标签 四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
(七)供应室查对: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及功能。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无菌指示带及数量。3.收回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质量、有无破损、清洁处理情况。
4.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据效果指示剂,干湿度,符合要求方可发放。
(八)诊断性检查、治疗
1.转运前由护士评估患者使用何种转运工具,根据医嘱准备好转运期间的连贯治疗(吸氧、药物等)。2.护士到床边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治疗项目,把患者交给工人或根据医嘱由相关医护人员一起护送患者。
3.检查/治疗前,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治疗项目,检查或操作者主动与患者交流,确保正确的检查/治疗给予正确的患者。
口头医嘱执行制度
一.口头医嘱范围标准:
1.医生因为正在做无菌操作,不能书写医嘱,而病人急需处理时。2.危重病人抢救,来不及书写医嘱时。二.口头医嘱执行要求:
1.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或手术过程中,医生提出口头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述一遍,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需及时督促医生补写医嘱。2.执行医嘱时,严格“三查七对”,两位护士(如一位护士时,可与医生一起)核对并检查、确认药物,确认无误后执行医嘱。
3.用过的安瓿,必须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弃去。4.各种用药应详细、及时、准确记录并签名。
5.抢救病人必须于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并签字。
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我院对特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患者的一种手段。
1.特殊患者范围为:新生儿、ICU患者、手术、输血、急诊抢救、神志不清、失语、沟通障碍、小儿等无法说出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3.4.5.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并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入院由病区护士佩戴手腕标识带,记录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号。
入院后必需经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由护士将腕带佩戴于患者手腕上,佩戴松紧以垫二指为宜。佩戴前评估局部皮肤,观察手部血运。有药物过敏史者选用红色腕带,(如住院期间新发现药物过敏则应及时更换为红色腕带),一般病人使用黄色腕带,新生儿使用蓝色腕带。根据病人生活习惯,选择佩戴肢体,一般建议佩戴右手,为方便术中动脉插管,若右侧手术戴左手,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
6.使用PDA的科室,给药或操作前必须使用PDA刷条形码确认患者身份后,才能执行各种PDA上的医嘱信息。如信息有误则条形码刷试失败,提示为错误的患者,医护人员不得继续进行操作。7.如无PDA,任何操作前均需核对腕带相关信息。
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安全制度
1.建立环境安全与温馨提示标识,护理人员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鼓励患者参与环境安全管理。
2.护士向病人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与指导,包括入院、疾病、用药、饮食、检查、手术、康复训练、出院等。
3.主动向患者说明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的重要性。4.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
5.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参与护理安全活动的知识、如防范跌倒、压疮、导管滑脱等措施与注意事项。6.护理部定期发放调查表,向病人了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存在问题及时分析,并加以整改。7.护士长每月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建议。
高危药物管理制度
一.定义:
高危药物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二.管理措施:
1.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应单独放置,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2.高危药物存放处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标示提醒医务人员注意。3.高危药物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认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方可使用。4.高危药物配置、用药要求双人核对,确保发放准确无误。5.加强高危药物的有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6.加强高危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上报、汇总、反馈。
7.新引进高危药物需经过充分认证,及时学习药品信息,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重点药物使用观察记录制度和应用程序
1.2.3.4.各科室根据专科用药的品种和特点,选定专科的重点药品。
及时收集专科重点药物的相关资料,汇总成册,便于科内护士了解与学习。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特点,定期组织重点药物的培训、学习。
患者使用重点药物后,护士应加强巡视,至少1小时巡视一次,严密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并在重点药物巡视卡上记录。
5.患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做好相应的处理以及抢救准备。6.应用重点药物的程序:严格核对医嘱的准确性→评估患者→核查配伍禁忌→用药指导→给患者用药→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汇报→根据医嘱采取措施。
7.常见重点药物种类:升压药、硝酸酯类、甘露醇、胰岛素、化疗药物等。
具体观察要点如下:
一.使用化疗药物时的观察要点
1.告知病人化疗时、化疗后三日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2000-3000ml/日,以减轻药物对肾脏、膀胱的毒性作用。
2.调节合理的输液滴速,并告知病人不要随意调节。
3.妥善固定输液针头和装置,并告知病人预防滑脱的注意事项。
4.及时巡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疼痛、渗出、红肿,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异常及时汇报
处理并记录。
二.静脉用扩血管药物的观察要点(硝酸酯类)
1.密切观察血压,用药后半小时内巡视病房,检查输液滴速,观察用药不良反应。2.主要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头痛、面色潮红。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记录。三.使用升压药的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血压,用药后半小时内巡视病房,检查输液滴速,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2.主要副作用:恶心、呕吐、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痛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记录。四.使用甘露醇注射液的观察要点
1.使用前检查液体有无结晶、浑浊,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输注时注意药物的剂量、速度,有无渗出、静脉炎表现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记录。3.观察病人尿量变化。
五.使用注射用胰岛素的观察要点
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剂量要准确。
注射后询问进食情况,嘱按时进餐。含速效成份的胰岛素注射后5分钟内要求进餐,含短效成份的 2.胰岛素注射后30分钟内要求进餐。3.注射胰岛素后观察:(1)有无过敏反应;(2)监测血糖变化;(3)询问进食情况;(4)观察低血糖反应;
(5)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如硬结、皮下脂肪肥厚/萎缩;(6)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记录。
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危重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 1.生命体征不平稳; 2.意识改变; 3.抽搐;
4.气管内插管;
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的药物;
二.转运前准备:
1.评估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1)心跳、呼吸停止;
(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3)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2.评估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3.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工作。4.物品准备:(1)氧气枕。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3)心律、血压监测仪器。(4)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7)清空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5.转运方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并通知电梯等候,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三.转运过程:
1.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应有医生一起转运。
2.负责转运危重病人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转运途中(或检查时),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关注管道是否正常和随身的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
3.转运过程及病人做检查时,医务人员应留在病人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4.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5.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
护理文书)病人由急诊直接入手术室,术毕才安排床位,则“入院时间”及“手术”需在体温单上补记,入院时间为手术开始时间,“手术”二字在入院时间下面同一列记录。术毕返病房后首次测得体温为第一个体温,点在相应的时间格内。
重要的告知如:需要有陪护的患者,护理并发症(坠床、跌倒、压疮、烫伤等)的预防,实施侵入性操作等,必要时在告知书上需患者或家属签字。17)输血记录
护理记录中需记录血型、血量(除红细胞悬液、冷沉淀、血小板用“U”表示,余血制品用“ml”表示),每袋血制品需记录输入起止时间,输血前用药需与医嘱实际执行时间相符合,用药记录应说明药名、剂量、用法。输血前后监测生命体征,输血结束后记录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前护士应认真检查“HIV、TPHA、乙肝、丙肝、不规则抗体”项目,注意采样时间应在输血之前。
转出护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转出时的一般情况: 生命体征、意识、活动、皮肤、阳性体征 , 患者
主诉不适症状; 患者正在进行治疗的护理措施 : 心电监护、血氧监护、吸氧、输液输血、微泵用药等;将转入的科室名称等。
告知书患者如不会写字,可用右手食指按印、右手食指有障碍,可用左手食指代替,但需注明(左手食指)。
坠床/跌倒防范管理制度
一.评估方法:按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二.评估环节: 1.入院时 2.转院时 3.病情发生变化时 4.特殊用药、治疗时
三、评估频次:
1.病情稳定者入院或转入时评估一次即可。
2.首次评估病人坠床/跌倒风险总分≥4分,需每周评估一次,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再评估。四.高危人群管理:
1.坠床/跌倒总分≥4分,床头予“高危坠床/跌倒”标识。2.护理记录上需有记录,提示病人有坠床/跌倒危险性。
3.留陪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告知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生活所需用物须放在易拿取处,需协助大小便。
4.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床、椅子应固定。
5.加护床栏,下列病人常规使用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约束:
(1)任何原因造成视觉障碍的病人。(2)意识障碍的病人。
(3)诊断“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病人。(4)镇静或麻醉恢复阶段的病人。(5)躯体/肢体移动障碍的病人。(6)儿科病人。
(7)活动不便的老年病人。(8)使用气垫床的病人。6.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
7.病房与过道设置安全保障措施,如床档、手扶栏、地面防滑警示标识。8.病房有预防滑倒的安全告知内容或警示标识,保持洗手间地面干燥。9.使用气垫床病人,床面距扶栏顶部需至少保持20cm以上,必要时取掉床垫。五.坠床/跌倒事件上报:
发生坠床/跌倒后需24小时内向护理部上报,填写护理不良事件填报表,说明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新增制度1 护理工作会议制度(修订)一、护理部例会制度由护理部主任主持,参加人员为护理部的全体人员,每周一次。主要内容:汇报及总结上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布置本周工作任务;传达......
护理核心制度包含以下内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一、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二、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
单选题1.贷款管理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原则中,依法管贷主要体现了:A、安全性B、效益型 C、流动性D、三项原则均有体现2.依法管贷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全面依法管贷原......
第三节护理核心制度一、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连续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以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交......
2010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新增内容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