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户联责任区制度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_党领导下在村民自治

章程规章制度 时间:2020-02-28 22:03: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章程规章制度】

深化户联责任区制度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党领导下在村民自治”。

兴山县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村级区划调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自2001年开始至今,探索并推广了以屋场院子为单元的邻近10户左右农户民主选举一名区代表,以“经济联合、治安联防、困难联帮、文化联学”为主要内容的户联责任区制度。2004年,县委注重深化户联责任区制度,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构建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为突破口,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工作。并于2004年6月正式在黄粮镇金家坝村开展了试点工作,相继在全县8个乡镇10个村开展了试点。本文主要以金家坝村的试点工作情况对此进行研究探索。

一、理顺三个关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结构

1、理顺村党组织与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村党组织体系。村党组织对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而不是村民自治具体工作的包办代替。村民代表会议与村委会之间是决策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三者在村民自治中构成组织保障、决策监督和具体实施的关系。金家坝村在试点中,设立了村设党总支和4个联区党支部,在17个户联责任区成立党小组,在党小组内还确立了27个党员中心户,形成了村党总支——联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体系。

2、理顺村民小组与户联责任区的关系,健全村级组织体系。村民小组是村委会的下级组织。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行政事务大幅减少,村民小组的职能呈日益弱化之势。撤消村民小组既符合农村税费改革减少村组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的政策,又有利于强化村民自治功能,发挥村民代表工作积极性,推进村民自治工作。而且减少村民小组这个层级后,户联责任区的设置,也可打破原村民小组的行政区划进行优化。我们在试点中,健全了村级组织,撤消了村民小组,按15户左右设置了27个村民代表联系户联责任区,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部分村民代表、村级群团组织的负责人按规定程序进入“两委”班子。

3、理顺村民代表与户联责任区代表的关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一是实行户联责任区区代表与村民代表两者合一。村民代表是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由村民按5—15户推选产生或者由村民小组推选产生。户联责任区代表也是以15户左右规模设置小区并由小区内的村民推选产生。二者选举产生办法、工作上的民主性特征等都相同,而且中办发[2004]17号文件也要求“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为此,我们在金家坝村组织试点中,将户联责任区区代表与村民代表两者合一,既履行村民代表的职责,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发挥作用,又履行小区事务组织员、经济发展指导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民事纠纷协调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村“两委”班子监督员“六员”职责。打破村民小组界限,将46个户联责任区调整为27个,最大的管理39户,最小的13户。二是按照有利于村民代表会议开展工作行使权力的要求,设置村民代表会议主席一职,主席主持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的日常工作。主席从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由

村书记担任。从而形成了“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户联责任区的村民代表——基本农户”的村民自治组织结构。

二、建立健全三项制度,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

1、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是明确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职权及讨论决定的事项范围。通过村民授权,赋予了村民代表会议诸如审查和批准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评议村委会成员的工作,审议村财务收支情况,讨论决定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监督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讨论决定涉及全村利益的重要工作措施和重大工作安排,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监督实施等更多的职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程序。村民代表会议的议题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1/10以上村民联名或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村民代表会议主席召集村民代表会议,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向村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村民代表会议每年不少四次,一般可定为每季度最后一月举行。三是规定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表决程序。对需要由会议讨论并形成决议的,到会代表应达到代表总数的2/3才能召开会议,决议经全体代表1/2以上通过才能有效。四是明确了村民代表会议决策事项的办理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

2、建立村民代表工作制度。一是规定了村民代表的产生及任期。村民代表必须从本村遵纪守法、公道正派、有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能够代表群众意愿、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本村村民中,按每10—15户农户民主选举产生。其任期与村委会任期一致,可以连选连任。若选举该代表的选举单位有三分之一的户代表提出罢免要求,召开选举单位的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罢免,过半数通过罢免有效。二是规定了代表的工作职责。村民代表实际履行两个方面的职责:一方面,作为村民代表的职责,代表户联责任区的村民意识、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户联责任区内,通过组织小区农户开展经常性的经济联合、治安联防、困难联帮、文化联学“四联”活动发挥作用,履行小区事务组织员,经济发展指导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民事纠纷协调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村“两委”班子监督员“六员”职责。三是规定了村民代表考核及待遇。村每季度对村民代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传达各级会议精神。村民代表会议每年组织代表户联责任区的农户对本区村民代表进行一次评议,评议工作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议内容为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带头致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评议为优秀的村民代表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连续两次评议为不合格的村民代表可以依程序进行罢免。

3、建立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一是建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人组成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并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村集体财务等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组织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民主管理活动,向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里健全了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村一事一议集资筹劳与管理等制度,村里涉及重大财物决定的事项,均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二是建立村务民主监督制度。经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5人组成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和村集体财务,向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建立了村民代表评议两委班子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等制度,经常组织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如村务公开制度具体明确了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和纪律,民主理财小组具有参与决策、帐前审核、财务公开以及督促纠正的权力,职责明确,权力到位。

三、实行四个转变,构建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配套体系

1、乡镇党委和政府转变对村的领导方式。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定目标、下指标、擂任务为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通过政策和投入机制,指导村委会组织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帮助村级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村党组织改善对村级组织的领导关系。村党组织依法行使核心领导权,凡是涉及多数村民利益的大事,都应提议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加强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确保村内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权利的工作方式。通过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树立在村民自治活动中的权威,及时向村“两委”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把群众的意见、要求作为行使村民自治决策权的重要依据。

4、村委会加快“角色”转变。主动接受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大力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积极争取乡镇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按照村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村务活动。

四、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1、激发了干部和群众的活力,调动了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让村民代表参与村级事物的决策和管理,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所有试点村村民代表会会议到会率达95%以上。村民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将村干部从具体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精力去办更多的事情,村干部实现了角色的转换,由从事包办的决策人,变成民主决策的执行人,工作责任心也更强了。

2、规范了干部行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试点村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村党总支、村委会、村代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另一方面,村级工作受到方方面面的监督,选举产生的村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申报村务监督岗的党员对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在财务管理上,对“哪些该报,哪些不该报”做了详细规定,避免以往财务工作中的矛盾,将村级活动置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之下。

3、有利于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无职党员当选为村民代表后,为其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据试点的12个村统计,共选举村民代表324名,其中党员216名,占60%以上。在全县建立的2819个户联责任区中,党员区代表有875名。区代表很好履行了“六员”职责,仅2004年无职党员区代表参与农村公益等活动就已达22556人次,宣讲农村政策13560次,调处农村各种矛盾纠纷3565起,被农民群众誉为不拿俸禄的“村官”。□

村民自治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一、根据村民自治章程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村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二、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后由村民委员会确定,村计生协组织实......

村民自治制度

武清区村民自治示范章程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障村民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村民自治制度

董棕河村村民自治制度为了促进村民会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文明”)建设,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制......

干部学习讲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干部学习讲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李军鹏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实现农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完善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

完善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乡村关系的重构作者:苏爱萍来源:《东岳论丛》2006年第3期[摘 要]村民自治作为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体制安排,意味着以“命令———服从......

下载深化户联责任区制度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户联责任区制度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