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科各制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妇女保健科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设疫情登记本,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必须登记并按要求填写报告卡,按时上报传染病报表。
2.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科室或当地CDC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积极配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中心相关科室(站)应依据访视常规进行访视,做好访视记录,不漏项,各项内容填写齐全,按规定时限上报区CDC。
5.疫源地及时处理,并做好消毒隔离指导,杜绝续发,做好宣传工作。6.定期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疫情报告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务人员为法定报告人。
2.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和报告办法。3.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4.填写疫情报告卡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要填全。
5.责任疫情报告人要定期进行传染病迟报、漏报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6.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严肃处理。
关于对疫情报告时间和程序的规定
1.执行职务(在岗)的医疗保健人员,以及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爱滋病、肺炭疽的患者、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时,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CDC报告,并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病源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1.在预防保健科主任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完成社区居民和集体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2.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卫生防病网,组织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防病知识与技能。
3.建立中心健康教育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4.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中心和社区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宣传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建立清洁卫生制度,做好防病工作。
5.担任本中心和社区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疫情报告统计、阶段性分析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工作。
6.认真完成各项计划免疫工作指标,预防儿童传染病的发生,降低社区传染病发病率。
7.指导并担任本中心和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技术指导和妇女病、儿童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8.做好社区内集体单位(托幼、学校、工矿企事业、工地等)的卫生防病宣传、传染病管理工作。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集体单位防病工作制度
1.保健科要有专人负责集体单位的防病工作,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并有年终总结。
2.要建立本社区学校、幼儿园、工地等集体单位以及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档案,并逐年核实。3.及时了解各单位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督促其建立急、慢性传染病登记。
4.每年监督检查食堂从业人员的体格检查情况,查看体检合格证,发现不合格者或无证者,立即调离岗位。
5.定期召开集体单位例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布置防病保健工作。6.抓好“女工五期劳动保护”及各单位女职工的保健工作。7.社区如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中心主管主任,并上报区CDC,做好疫源地和人员的处理工作。
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度
1.中心保健科应设立专(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辖区内的集体单位食堂和食品经营部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并依照《食品卫生法》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2.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部门和集体单位食堂应具备《卫生许可证》,其人员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3.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每年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学知识。自觉遵守各项卫生操作制度,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5.如辖区内发生食物中毒,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立即报中心主任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时采取措施。
地段保健工作制度
1.做好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和管理工作,24小时内及时访视,处理好疫源地,投预防药,指导消毒隔离,防止继发。2.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发动群众消灭蚊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3.协助辖区居委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晚婚晚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4.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计划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要安排好,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提高接种率及合格率。接种前做到三查八对。
5.对户在人不在儿童做到去向明,底数清,定期检查接种情况。6.对学龄前儿童,做好定期体检工作,发现佝偻病及营养不良儿童,及时转入体弱儿系统管理。
计划免疫室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按时到岗,衣帽整齐,八点前做好注射前准备。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证、信息系统、禁忌症。八对;姓名、性别、年龄、疫苗品种、针次、部位、剂量、有效期)4.向家长交待注射前后的注意事项。
5.备好急救药品,如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6.接种部位准确,皮肤严格常规消毒。7.认真做好一人一针一灭菌,一人一碗一勺,糖丸须用凉水溶化后服下,并告之注意事项。
8.对活疫苗做到打开后半小时内用完。
9.工作结束后做好统计和室内卫生,紫外线消毒。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社区妇女基本情况档案卡, 了解基本健康状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婚姻状况、月经情况、生育史、妇科疾患)。2.承担社区内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使孕妇管理率达标。
3.做好早孕的建卡、建册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每位孕妇产前检查8次;产后访视,不少于2次。
4.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管理率达到100%,病历和保健手册有标记,有追访;有分娩结局。凡高危因素复杂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转入上级医院诊冶。
5.做好孕妇学校工作,统一宣教资料,专人负责。采取群体与个人宣教相结合,孕期宣传不少于三次,并将宣传时间、内容登记在围产保健手册上。
6.有计划的检查、治疗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妇女五期(经、孕、产、哺乳、更年)保健工作。
7.按时登记、统计、上报有关的妇女保健基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保健系统管理,常住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3.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5.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和报表。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负责中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对社区内健康教育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督促指导。利用市民学校和居家委会,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普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不断更新宣传形式与教育内容。
3.积极配合有关科室(站)针对高危人群开展控烟、限酒、指导合理营养膳食、健身等干预活动。
4.督促各科室(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5.健康知识宣传栏或板报定期更换内容。
6.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宣传日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
预防保健科制度1、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网,培训提2、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和地段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宣传卫生知识,健全清洁卫生制度,3、指导担任本院和地段的多......
婚姻保健科目录一、婚前保健工作制度………………………………………………………1二、岗位责任制度……………………………………………………………2三、逐级转诊制度 …......
一、预防保健科主任职责二、护士长工作职责三、汇总(主检)医师职责四、终检医师职责五、前台护士职责六、导检护士职责七、身高、体重、血压护士职责八、采血室护士职责九、心......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预防保健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医务处、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对传染......
第七章:预防保健管理FB—01: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一、拟定医院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经院长和分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并定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