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科有关制度_预防保健科管理制度

章程规章制度 时间:2020-02-29 01:14: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章程规章制度】

预防保健科有关制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预防保健科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预防保健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医务处、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监督;根据最新情况制定传染病的相关制度。

2、每个接诊医生都是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符合《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一律填写合格的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率和及时率要达到100%。

3、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报告知识的培训工作。

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灰、肺碳疽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暴发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2小时内实行网络直报,预防保健科上报主管院长、同时报当地疾控中心。

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需转诊的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转诊,并按规定对患者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和处理。

6、预防保健科的专职疫情报告员负责收集、审核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实行网络直报并登记。发现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不齐全、地址不详等情况,及时将报告卡返回上报医生,重新填写上报。

7、预防保健科的专职疫情报告员通过信息平台每日检查门诊登记、检验科化验结果、放射科的检查结果,杜绝传染病病例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8、疫情管理人员,每月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及时补报,对本月报告传染病例汇总、统计及总结,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改进。

9、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及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实施。

10、医务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将就诊的传染病病人信息公开、泄露。

11、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以及相关资料保存3年。

11、任何人对传染病的疫情不得隐瞒、缓报,不得授意任何人隐瞒、缓报。

12、对少见的传染病和本地已经消除的传染病信息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控中心,经过疾控中心确认以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要熟知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报告流程。

2、相关门诊、临床科室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类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登记。

3、首诊医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医师接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立即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并将病例信息登记在本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首诊医师接到与传染病相关的放射科、检验室的检查、检验结果,按规定时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本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登记。

5、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甲类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灰病例、疑似病例或病原携带者,立即报预防保健科或总值班,预防保健科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例24小时内由首诊医师报告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按规定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6、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预防保健科或总值班,并向院领导和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7、预防保健科专职疫情报告员每天负责收集、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发现迟报、错报或不合格的报告卡及时纠正。

8、预防保健科定期到各科室核对疫情报告情况,发现传染病漏报病例,要求经治医生补报外,同时根据冀州市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9、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10、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瞒报、漏报、谎报疫情。

传染病病例登记制度

1、门急诊医师做好门急诊日志登记工作,各病区做好出入院病人的登记工作。

2、门(急)诊各病区医师、对于传染病病例,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填写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须注明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年级、班级。

3、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与传染病有关的化验、检查结果,应将化验、检查结果返给主诊医师,并做好科内登记。

4、预防保健科建立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登记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的详细信息,并定期汇总分析。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传染病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由预检分诊处人员及接诊医生负责。

2、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主要症状、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到相应的门诊就诊,同时对就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处,经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门诊就诊。

4、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它必要的防范措施。

5、不具备某种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救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转至相应的医院。转诊传染病患者时按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预防保健科负责督查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浏览门诊信息平台、放射科、检验科的检查检验结果,核查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发现漏报病例及时督促首诊医师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每半年疫情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全院的传染病检查,并有检查小结。

4、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上报疫情领导小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5、预防保健科应配合本市及上级疾控中心进行传染病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6、预防保健科年终根据检查的各科室传染病上报登记情况,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落实奖惩。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1、各科室做好门诊日志及出入院患者的登记工作。

2、与诊治传染病相关的科室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发现传染病例,根据疫情的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漏报自查管理工作。

3、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每月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改正、并做好督导记录。

5、、预防保健科将传染病报告检查结果,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对发现的迟报、漏报、瞒报者按规定给予处罚。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1、预防保健科负责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每年开展两次有关传染病法律、法规、报告流程等知识的培训级考核。

2、新上岗医生和实习医生上岗前须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年终根据培训内容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年终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成绩记入个人业绩考核。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疫情责任报告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的根据情节予以处罚。

1)凡迟报、漏报1例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爆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

2)对1个月内累计迟报、漏报超过3例者按规定处罚并全院通报并视情节进行处罚,科主任负有连带责任。

3、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且后果严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八章第69条规定处理。

4、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情况纳入年终评审先进科室及个人的考评方案。

医院职业安全监测制度

1、预防保健科负责员工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考核。

2、各临床医技科室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对合同制、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临床医技科室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防护及急救用品,并定时监测、检查。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臵设臵安全标志。

6、各临床医技部门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

7、建立、保存好相关员工的健康档案。

员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预防

措施

一、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1、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做包扎处理。

2、皮肤或黏膜暴露后的处理: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3、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首先进行职业暴露的初步评估,并电话报告院感科。(2).当事人疑HIV暴露,由感染管理意外事件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分管副院长,并组织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锐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预防保健科制度

预防保健科制度1、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网,培训提2、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和地段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宣传卫生知识,健全清洁卫生制度,3、指导担任本院和地段的多......

第七章 预防保健科制度

第七章:预防保健管理FB—01: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一、拟定医院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经院长和分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并定期总结......

预防保健科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保健科消毒隔离制度一.工作人员的管理:1.上班时要衣帽干净整齐,按规定更衣,戴帽子口罩,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手部卫生规范洗手。接触病人或操作前后要洗手。 2.严格执行医院消毒......

预防保健科

预防接种:每天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节假日不间断,保证了新生儿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二十多年来共为16000余名新生儿接种了疫苗;共为门诊群众接种了乙肝疫苗21070余......

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杨丽芳 1、何谓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 又称儿童多动症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多动、情......

下载预防保健科有关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保健科有关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