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精品范文 时间:2025-01-14 07: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1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

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集体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择,不要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

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现在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奇怪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系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欢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常常会读些书来充实自己。最近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们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达到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知道,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起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责任、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知道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在为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负起天经地义的责任,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3

我花了一个上午认真读了《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在这本书里我真的是学到了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或者忽略了的育儿知识。

首先看第一部分:无穷的宝库。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无限的宝库,等待父母去启发、去发掘,第一部分提到的特质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所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作者提到孩子的各种能力,可能都是父母比较容易忽略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影响深远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下。比如想象力让孩子拥有超能力,而想象力的游戏,就是想象力最佳的训练方法,读了这部分后我会更有目的地培养女儿的想象力了。

对于自然力的无穷力量我深有感受,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身心快乐的源泉,大自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开心和喜悦,虽说小区花园也不错,但一有空时我和老公都会带女儿出去外面玩,让女儿尽情地拥抱大自然。说起神通力我还有点陌生,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孩子的神通力,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去发现和赏识,不要只是把孩子送去潜能开发和学习,父母本身也需要开发,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也能让孩子将来的人生越来越成功!

再读第二部分:危机就是转机。当孩子的人格、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时,作者提醒父母不要急,不要慌,好好地静下心来,危机就是转机,应付危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其实很多小孩子的问题多缘于父母的问题,比如缺乏耐心易让孩子成为多动儿,父母要思考很多的问题,是否自己不够有耐心啊,有时我就是这样,如果女儿调皮撒赖时我就容易激动,很快失去耐心,今后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行。说到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闭症,小区里有个小男孩就有自闭症,虽然我没跟他父母深谈他们自己本身是不是有安全感的大人,但我只到看到他出来时,我都会鼓励女儿去跟那个小男孩交流。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真是一本不错的书,让我受益良多,希望有机会再一次捧起来深读!

学前教育书籍的心得体会4

编者在序言里写到,现在出版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中,真正适合一线幼儿教师阅读的偏少,而所有的书大体都会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性的,让我们只能是望而兴叹;另一种是实用类的,像环境创设呀、活动方案呀,虽然实用,但是这样我们就是“拿来主义”,不去再动脑筋,局限了我们的创新和反思能力。而《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没有大篇的理论,书里几乎都是些幼儿园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写出来的他们对日常工作的经验,涉及到了我们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看这本书真的能让我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和反思。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对于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最头痛的家长工作,一些教师说出了她们的想法和在实践中的做法,我看了也感想颇深。

家长工作在是幼儿园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也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难点,在工作中,常常能听到老师们关于家长的不满,的确现在几乎都是六个大人对一个孩子,家长的溺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家长工作做不好,对于教师以后的工作都会有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我们要理解家长们的想法,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不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的建议,这样营造出来的环境,才会让家长乐意听你说话,愿意与你交流。

第二、要及时的将孩子的优点、点滴的进步及时的告诉家长,不要吝惜自己对幼儿的赞美。教师对孩子的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这种奖赏性的行为不仅让孩子们乐于去努力,也让家长更加轻松、自信、愉快的面对老师,更能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或者困惑,以期待得到教室的指点与帮助。

第三、因为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尽相同,这也需要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家长,以便能有针对性的与家长沟通,针对家长的个性问题帮助其想对策、想方法。

第四、教师要经常的换位思考,要体谅家长,因为在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哪怕是孩子们犯了错,也会认为孩子们年龄小等等,所以这就容易跟老师产生矛盾,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家长,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喜爱、关心他们的孩子,家长就会变得更容易接受教师的一件和建议。

第五、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从而换来家长的心爱。

在书中的最后写了这么一句话:因为理解,所以支持;因为支持,所以爱;因为爱,所以家园的教育才会更和谐。的确只有家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孩子,如果我们都爱孩子,都互相理解、支持,那么家长工作还有什么可难的呢?

第2篇:学前教育的书籍

一、学前教育基础类的书

1.幼儿政策与法规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作/译者:王相荣 ;出版社:新时代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概论》作者:孙葆森;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年10月1日

《幼儿教育法规》作者: 林雪卿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0年08月01日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

张乐天主编;出版社:华东师范出版社,2002年8月份第一版

2.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作者:石筠弢;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1日第1版

《幼儿园课程论》作者:王春燕, 王秀萍, 秦元东;出版社: 新时代出版社;2009年6月1日第1版

《学前课程的多视角透视》作者:虞永平;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年05月出版 《幼儿园课程》作者:朱家雄;出版社:华东师范出版社;2003年09月出版

《幼儿园课程评价》作者:虞永平,张辉娟,钱雨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版出版 3.教师发展

《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作者:朱小娟;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04月出版

《纪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 朱家雄,郭敏华,曹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01月出版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张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出版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胡福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01月出版社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刘占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年11月出版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高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1月出版 4.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作者:陈文华主编;出版社:科学;2011-3-1第2版出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5年制)》 王莉娅,麦少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1日第1版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作者:何晓夏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1 《中国学前教育史》 作者:刘彦华著;出 版 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3-01 《学前教育史》编者:周玉衡,范喜庆;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外国学前教育史》周采,杨汉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07月 5.游戏与教育

《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01月出版

《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06月出版 《学前游戏论》丁海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小游戏大学问: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伊莉莎白.琼斯,格雷琴.瑞诺兹,陶英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06月出版

二、与学前教育的相关的学科:

有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英语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音乐教育;机电技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文秘教育;华文教育;家政学;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三、有关专业的网站和需要看的书籍

1.网站

中国学前教育网;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论文网;中国早教网;免费论文网;中国知网;豆丁网;卓越网;淘宝网;教育教学论文网;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无忧论文网 等。2.书籍: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李平沤译 福禄培尔《人的教育》孙祖复译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与《童年的秘密》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与《民主主义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与《育人三部曲》 陈鹤琴《活教育是怎样实施的》

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与《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下册 卡洛琳.爱德华兹等《幼儿的一百种语言》 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 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 许卓娅《学前儿童体育》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史静寰,周采《学前比较教育》 董立言,刘振运《舞蹈》

姚伟《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换》

四、学前教育的名著:

伯拉图的《理想国》 卢梭的《爱弥儿》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智》、《童年的秘密》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等

五、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

社会教育发展的一般原理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儿童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的任务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与途径 幼儿园主要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指导 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的衔接与配合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与专业发展

六、目前学前教育的主要课题有:

法律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公平,怎样用立法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的课题。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研究的课题。

学前教育与其需求之间形成的矛盾供需关系该怎样解决的课题。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课题。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课题。国外幼儿发展计划给中国带来的启示的课题。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课题。

市场机制在幼教财政资金配置中的作用的课题 民办幼儿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课题,等等。

七、学前教育中的三学五法指的是:

在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中就确定了幼儿师范专业“三学五法”的专业课程结构。

“三学”是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五法”是指:认识自然教学法、语言教学法、体育教学法、音乐教学法和绘画手工教学法;

改革开放后,1985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将“三学五法”调整为“三学六法”。这其中的变化是把“认识自然教学法”改为“常识教学法”,同时加入了“计算教学法”使之“五法”变为“六法”。

第3篇:学前教育书籍表

1、如果对区域活动指导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陈磊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如果对项目活动感兴趣的可以阅读:

——《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美]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美]ElizabethF.Shores &Cathy Grace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毛美娟,华培主编,朱家雄主审: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

3、如果你是一位新教师,你可以阅读——《新手老师上路喽!——幼儿教师入门必读》(陈娟娟等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如果对专业成长感兴趣的可以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学前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前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

休息时,我读了《学前教育》这本杂志,看中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涵盖了很多的内容,有教师随笔,专题研究,优秀课程,还有家长课程等等。虽然这都只是一些书面上的知识,但是多看,多读,总归是有好处的。至少理论上的知识增长了不少。

看了此书之后,更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重点又是什么。它是丰富多彩的,每天的生活都会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内容。真的值得我们去体会,去回味。看完了这本杂志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阅读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心得体会是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条不紊地梳理我们的心得和收获。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阅读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立体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学前教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我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发现立体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我通过实践体会到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立体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传统的平面阅读只能给孩子提供文字和图画,而立体阅读则通过立体书、立体编织、立体拼图等方式,让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实物,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在班里引入了一套立体书,孩子们非常喜欢翻阅这些书籍。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1

近期为了应付教育局组织的考试,自学了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从粗粗的看到仔细阅读,使我受益良多。书中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一步丰富了我个人的知识经验。

《学前教育学》一书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学前教育发展。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价值,明确了学前教育理论了发展和形成。在第二、三章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下面几章中,李生兰教授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社会教育、游戏、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书籍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