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语文五年级《丰碑》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 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 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 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 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 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 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 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 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 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 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 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 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 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小组合作交流)
1 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 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 齐读最后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
3 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 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 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第2篇: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由于衣服单薄而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会本课生字,学习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为何称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7个生宇,学习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练习读熟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碑”是一种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志的石头(边说边板书:碑)。所说的“丰碑”(边说边在“碑”前板书“丰”)意思是高大的石碑。我们这课所说的“丰碑”是一块高大的石头吗?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大声朗读课题。
(丰碑)(板书:丰碑)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出本课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二)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准自己不认识的字及生字的读音。其中,老师特别要指导如下几个字音:劣;润;覆。
3、记清字形。
出示幻灯片练习判断。学生刚学会的字,印象是最清晰的。多加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牢记正确字形。
4、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冰坨:冰块。坨,成块或成堆的。
装备:配备的机械、器材、武器、被服等。
开辟:开创,打开新的境界、通路。
恶劣:(环境、态度等)很坏。
残酷:凶狠无情。
袭击:军事上出其不意的进攻。本课指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们的部队。
严峻:严厉,严肃。
倚靠:身体靠在物体上。
神态:精神态度。
镇定:不慌张,沉着。
安详:指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
抽动:本课指脸上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缩颤抖。
军需: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备等。
湿润:潮湿而滋润(多指土壤、空气等)。本课指眼睛被泪水打湿。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业绩、精神等。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艰难(艰苦) 率领(带领) 辨认(辨别)
覆盖(遮盖) 装备(配备)
开辟(开拓) 思索(思考) 抖动(颤动)
严峻(严肃)
反义词:
严寒(酷暑) 镇定(惊慌) 湿润(干燥)
6、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分段和归纳段意。
学生先各自读课文,读完后,左右两人一组,互相听取意见,商量如何分段及概括段意。讨论出结果后,举手发言。
7、明确课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
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意是本课的难点。要教给学生分段的步骤:
(1)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看看是怎样安排材料的,找找分段的依据。本文记叙的`是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章先介绍行军途上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又介绍了还将遇到的更多的困难,然后介绍了军队中被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因此,这篇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
(2)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与各段的关系。比如,第2自然段讲的是红军将要遇到的困难和将军的思索,与第一段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的实际描写不能合为一段。
(3)确定分几段。按这个步骤给本文分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3~13自然段):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14自然段):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8、学生按分好的段读熟课文。
自由组合4人小组,每人读一段,一个同学读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的好与差的地方,提高对方的熟练程度。同时,了解、感受文章四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详略之分,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读熟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感人之处。
第3篇:丰碑语文教学设计
丰碑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军需处长的
第4篇:丰碑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时的愤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受到感染
第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习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 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习本文的学习计划。
二、读练一 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