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丰碑的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密山市逸夫小学 周丽萍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二、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丰碑》是第五单元教材的一篇精讲课文。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句子的深刻含义,并注意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的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丰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在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感悟“丰碑”的真正含义,在读中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情感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5.教学难点: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也是贯穿全文的问题.四、教法、学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同人物共鸣、入情入境、抒发崇敬之情,揣摩写作方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流程
(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板书:丰碑。齐读课题
教师提出:这是一座什么纪念碑,是纪念谁的?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军需处长会变成一座丰碑呢? 出示学法指一: 读:请默读8、9段落;
画:用“ ”划出将军神态变化的语 句; 用“﹏﹏”划出将军说的话;
思:从将军的神态对比和前后语言描写 中,你体会到什
么?
学生汇报交流时,重点抓住以下语句的对比: 神态变化对比:
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前后语言对比:
“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将军已经达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那么将军为什么如此的生气呢?
出示学法指导二:
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多媒体提出自学要求:
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写出你的理解。
在学生汇报交流,抓住 “贴”、“镇定、安详”等重点词进行点拨指导。然后利用电教手段辅助以“、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画面来感受天气的严寒。接着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他冻僵时为什么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然后出示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
师:如果此时此刻,面对着被活活冻死的军需处长,你想对这 位老英雄说点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不同体验,配乐读出不同的感受。力求达到有效指导朗读。
师:当将军得知被活活冻死的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愣住了。
出示: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他久久地徘徊什么?他为什么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举手地动作为什么如此地慢?
通过分析得出此时的将军内疚、感动、敬佩之情。出示: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一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一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把它变成肯定句是:
师: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学生完成:
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
()这样的战士,他们有着
()的精神,一 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小诗助兴 情感提升 丰碑
你是一座(),你把()给了(),你自己却()
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四)拓展延伸 体现人文。根据下面的题目,自选一题,课后完成。1.搜集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办一份手抄报。2.给这名红军英雄写一则简洁的碑文.红军长征故事推荐:
《金色的鱼钩》、《一袋干粮》《过雪山》、《九个炊事员》《十八勇士》、《四渡赤水》
附:板书设计说明:
为了体现有效,使板书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 “军需处长”几个大字为背景,以“ 舍己为人、勇于牺牲 ” 几个大字为碑座,设计成一座丰碑的简笔画。并在碑的背景处,有层次地随
文的深入添上一圈光芒。这样设计,既深刻突出主题,又体现了 人物的人格魅力,新颖别致,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碑》课后反思
密山市逸夫小学 周丽萍
第四届精英杯比赛在上学期已经落下帷幕。现在回想当时静心聆听的每一节课,至今还另我久久回味: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而自己到校展示的这节语文课算是对学习之后的一种践行。现在想想自己上完的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诸多地不足:
一、小组合作 效果甚佳
本节课我在导学设计上运用了两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学生的自学到合作,再到展示,学生真正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都能找到自己弄懂的和不懂的地方,而在不懂的地方通过合作得到了答案。在展示中各组间又充分地进行了意见的交流。从中可见,我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课堂主人地滋味。
二、音乐渲染 激发情怀
这节课,我运用了两首音乐。第一处在学完第七自然段后,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时,如果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位被严寒活活冻死的军需处长,你想对这位老英雄说点什么呢?出示了一首钢琴曲。在有感情读第七自然段时,我配乐让学生读了这段饱含深情地文字。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军需处长的光辉形像。为后面的小诗的题做,做好了情感地铺垫。
三、情到深处 落笔释怀
《丰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
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情由心生,而这份情是需要言语的表露,再落实到笔端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释怀。考虑到刚上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诗还不能恰当地运用。所以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落笔释怀。丰碑
你是一座(),你把()给了(),你自己却()
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在学生完成后的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填写的比较恰当。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课后,我及时地找到了张校长、庄主任、张主任,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不足。这几位领导也忠恳地向我指出了几点建议。从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课堂随意性太大
这种随意性不是指教学过程地随意性,而是指我的语言的随意性和行为的随意性。其实这毛病早就有了。作为一名教师,言
语之中应透露出文化,行为之中应显示出底蕴。而自己的语言匮 乏,行为不端真应该好好改一改了。另外,我在课堂上,有时走动过于频繁。今后,应在课堂上改正这几点,从平时的课堂上做起。
二、语言人重复现象
刚踏入班主任队伍时,自己的确有很多重复语言的现象,一是重复自己说的话,二是重复学生说的话。可随着自己一次次地出示,感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不知这节课怎么了,为什么又出现了这样的低级错误。但这一点我相信自己稍加注意一定会改正的。
三、纠正字音 学生领读
在课堂上,一位男生在纠正字音时,把“话音”这个词错领读成了“话语”,他本来是纠正错误的,却自己出现了错误,并且他还做了领读。庄主任对此提出了异议: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纠正错误读音的方式。我一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尝试新的方法。尽快探究出一种合适的纠错呈现方式。
另外,我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分析的多,而课文读的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一直在想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得到点什么呢?所谓的一课一得,我的这节课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在内心我始终在问自己。
如果今后的课能够从课中挖掘出点什么,让学生每一节课都
有所获,并且所得及时变为所用。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真正上 出了语文味。
一次出课,一次历练。自己要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羽翼,让自己能够在小学语文的这片蓝天中展翅翱翔。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条新的,有自己特色地语文教改之路。
2013
年9月18日
《丰碑》教学设计长铺中心小学张丽华[教材简介]这篇精读课文以将军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
29丰碑07数2唐利娟1073000178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29课教材分析:本单元,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丰碑》教学设计语文课题组高芳[教材简析]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
《丰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
《丰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