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问题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是怎样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结论的?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推导过程。
3.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每排摆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10排,问:这一层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大小正方体?摆这样的10层呢?学生列式:101010=1000个
4.得出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类推: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6.巩固练习(略)
三、实际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他们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看书,填表。
反思:
1.目标让学生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一个理念,但是怎样将这样一个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不妨从目标让学生提出做起。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前两个知识的学习经验,在面对体积单位时是有能力提出学习目标的。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的机会,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别人(教师)让我解决的问题相比,学生自然倾向于前者。
2.方法让学生探究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在做单位之间的化聚练习时出错,埋怨学生不细心。冷静的思考一下,学生做错题的原因真的都是不细心吗?有多少学生在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又有多少学生记混单位之间的进率而闹出笑话。造成学生会死记硬背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授给学生渔,而只授给学生鱼,学生收获的鱼多了,改用的时候就分不清该取哪条鱼了。
就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学设计如下:
1.借助一条线段是学生明确要表示长短要用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
2.有一条线段过渡到一个面,继续演示课件,形成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要表示这个图形的大小用什么单位。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他们之间的进率。此阶段的教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由线过渡到面,借助课件或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忆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应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继续演示课件,由面过渡到体,问学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常用的体积单位后问学生:接下来,你们认为我们该研究点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4.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汇报。此环节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汇报及时适时地点拨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评价。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之所以是1000,而不是100,是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厘米(分米),在1010的基础上,又乘了一个10。学生头脑中一旦有了由一条1分米(10厘米)的线段到一个边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再到一个棱长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的清晰、完整的过程,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6.演示课件后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化的时间。
7.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8.巩固练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专项练习。
9.引导学生探究不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之后进行专项练习。
10、综合练习,可以融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第2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后的最大收获是:我认识到教会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下面是课堂中的几个片段。
片断一: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能说说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生1: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
生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同时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1010=100平方分米来计算。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同样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铺垫,为接下来研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作好知识的迁移准备。但是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
片断二:
师: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这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猜猜看吗?
生1:可能是100
生2:可能是1000
生3:可能是10000
师:你能联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讨论,来研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吗?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1米也就是10分米,用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算出体积也是101010=1000立方分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思考、研究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学生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兴趣很浓厚,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或合作探究出进率是1000的。通过猜一猜,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吸引他们求知欲的活动。
当得出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后,1立方分米里面真有1000个1立方厘米吗?有那么多吗?
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学生认真地看,10个一排,10排(100个)一层,10层(1000个)一个大正方体。
1000深刻的记在了猜对的和没猜对的同学们心里。猜对的同学因为猜对的喜悦记住了,猜错的同学因为猜错的遗憾记住了。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理论上学生很容易接受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在头脑中却难以留下清晰的表象,如果不经过后面的观察及拼摆演示,学生纵然在课堂上知道了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但是由于头脑中不会有很清晰的表象,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容易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弄混淆。演示可以作为对前面理论结论的验证,又可以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空间表象,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课堂的应用练习部分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由于前面的环节没有把握好节奏,所以出现了后面应用没讲完,练习没做完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我在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上还很欠火候,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加注意。
第3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它的体积。
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而1dm=10cm,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4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五(10)班教室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许多数学老师进行了观摩,课后也及时给予了评价。通过教学和评课这两个环节,我的感受颇深。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
第5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九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已经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对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相互转化而设立的。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是采用光盘教学-------模式一教学方法,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指名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体积?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3.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4.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多少?前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内容,而后两个问题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学光盘中提出一个问题时我及时地按暂停键,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播放光
第6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索发现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教学中通过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它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而1dm=10cm,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