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国税干部推广普通话心得
国税干部推广普通话心得
语言是人们日常沟通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统一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方言的国家,在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标准语,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同时也是我国的官方语言。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经济建设改革,在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使汉民族共同语不仅要表现在书面上,还要在口语中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发挥它在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大力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实现一个国家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克服语言隔阂,促进人员交流和建立统一的商品流通市场,对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通话的发展。据考证:“普通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末。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首次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在拟定的一份简章中也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这个名称,还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即“各省通行之话”。辛亥革命后,随着国家意识的高涨,海内外还兴起了“普通话”、“汉语”、“华语”、“中国话”等诸多叫法,中国大陆叫普通话,台湾叫国语,港澳地区过去称国语,现在也逐渐改称普通话,新加坡和其他一些海外华人社区多数称为华语。其实,普通话、国语、华语三者名异实同,都是指以中国大陆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中国话。
新中国成立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还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标准: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从此以后,“汉民族共同语”就有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即“普通话”。后来,在修改后的《宪法》总纲第十九条中,明确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
---怎样说好普通话。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和无穷的享受。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学好拼音。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主要区别于语音方面,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的语音也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就是要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要按照字辞典上标注的拼音声调,发准声母和韵母,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掌握好正确的发音声调,区别好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规范读音,不要带有明显方言语调来学练普通话,以此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在掌握了正确的发音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这是学好普通话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要勤于练习。必须专注地通过嘴、耳的训练才能学好普通话,主要体现在多听、多读和多说三个方面。多听:就是要多听标准的普通话。主要以听普通话录音教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标准读音为主,在听的同时还要注意边听边模仿,用感官的协同参与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模仿不仅是学习普通话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增添我们的学习情趣,才不致于感到枯燥乏味,并能从模仿对象的读音中找出自己与标准普通话读音的差距,从而不断修正。
多读:就是要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即使环境不便读出声来,也要养成默读的习惯,这是尽快熟练掌握普通话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汉字的读音上要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汉字的音节结构一般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要掌握好每个汉字的读音技巧和方法,对看不懂的汉字要勤查字典、勤做记录,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在普通话读音上以求达到“珠圆玉润”的`效果。
多说: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量说普通话,坚持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或笑话,但不能因此而退缩,要做到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把尴尬或笑话变成自己强化学习的一种动力。要经常自觉身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的普通话夹带一些地方方言,也会受到感染而逐步矫正。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在说普通话的候,要注意听一些说普通话很标准的人的发音,才能从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正确的发音方法。要坚持长期训练和勤奋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并且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逐步减少直至避免出现用方言思考问题用普通话说的现象。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不愁训练不出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
再次是要广泛交流。积极参与语言艺术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参加朗读朗诵、演讲辩论、语音播报、节目主持等语言艺术训练;经常与普通话老师和同道朋友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注意倾听、注意模仿和注意比较,把语感、语调、词语读音的轻重缓急与连读音变和声调作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以此达到学用结合,激发兴趣和精益求精。
我们政务服务中心,是联系群众和为民办事最前沿最直接的地方,克服地方语,说好普通话对我们每个从事政务服务工作的人来说最为重要。只有学好了普通话,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政务服务工作,更好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更好地为人民服好务,办好事,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2篇:推广普通话心得范文
推广普通话心得范文
篇一:推广普通话学习体会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推广普通话是中国的基本政策,普通话在中国大陆也推广了四十多年,但据最新的调查,中国大陆会说普通话的人尚不足人口的一半,若要求“标准”些,则会说普通话的人的比例少得可怜,而以普通话为第一生活语言的人近乎零。这与当初的推普设想相差太远,十分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有人把这归咎于方言的顽固势力。但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方言对推普的负影响,而是正面讨论普通话本身所陷入的新的危机。
作为一名向学生进行教授知识的老师,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1.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自己是北京人,自认为普通话说得是不错的。但是,自己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出现老北京话的地方方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既不能畏难,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尤其是要纠正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老北京话的发音。
3.勤向语文老师学习。语文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勤听普通话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性收听收看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帮助。这是拓展学习方法。
篇二:推广普通话的学习心得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
篇三:推广普通话总结
羌充村小学普通话推广周工作总结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语言。大力推行积极普及普通话并逐步提高全民说普通话的水平,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推广普及普通话不仅因为普通话具有任何方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且因为普通话还具有任何方言都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推广普通话意义重大。
我校按上级指示和布署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9月8日-9月14日是第19届全国普通话宣传周。为做好今年的推普周,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李小梅、黄宏模、丘秀欢、卢燕群、林琼等全体老师为成员。一直以来,我们要求每个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有来宾必须用普通话交流,学生进校门后必须在校内使用普通话。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活动。
一、加强宣传,明确意义
我校召开教干会,布署和做好宣传,利用学校广播、国旗下的讲话和班会课,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以“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为主题,让师生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是我们的国语,通过宣传画等方式激发了师生讲普通话的热情。
二、领导带头,力促“推普”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推普工作,校长带头在开会时使用普通话,在交流中用普通话表达。召开各种会议时也使用普通话,教师办公室也已形成推普点,由于领导以身作则,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推普工作初见成效。
三、营造环境,渲染气氛
在这次推普期间,我们在校园内书写“爱国歌、唱国歌、说普通话”的横标,结合实际在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宣传栏上出一期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板报,使每个学生知道“推普”的目的、意义。校园内我们在显目地方设置提示牌:①请讲普通话,请用文明语;②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③推广普通话,你讲我讲大家讲。通过营造环境,使师生时时处处不忘学普通话,讲普通话。
四、落实措施,成绩突出
学校除了按上级指示做好规定工作外,结合学校实际,落实推普措施。我们学校还以多种形式开展内容广泛的专题活动。通过专题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在双周故事交流中开展普通话演讲会。既提高了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把推广普通话活动做得更深入,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推广普通话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育局、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第13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我校非常重视,在召开了年级会议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周密部署,围绕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题,让学生了解这次推广普通话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我校语文科对这次活动作了具体部署,现将这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首先召集校会,要求师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语言,利用学校可利用的宣传阵地,张贴标语口号。比如有的学校张贴出 “规范语言,沟通心灵,和谐发展”等口号,使推广普通话活动在校内外深入人心。通过以上各种宣传措施,提高了学生对这次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共识,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周密部署,认真实施
1.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教师是学生的施教者,也是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者。鉴于教师的这种特殊地位,学校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在教学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施教给学生;二是在社会活动的参与中使用正规的普通话语言,影响社会。
2.在年级进行普通话知识竞赛,让学生从最基本来了解普通话的意义。
3.在学生中进行古文朗诵大赛活动,由领导、教师作评委。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展示了我校师生的风采和精神面貌,同时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古代作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4.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互监互察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平素的授课过程中和学生发言时,师生之间互相纠正、学生之间互相纠正读音;学生在游戏中,教师在组织学生的娱乐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在某些读音方面易犯的错误,认真纠正作文及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等。
5.在学生中开展征集、创作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活动。
6.有些班级还利用课前才艺展示时间,开展普通话训练或展示,如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讲故事、成语接龙、激励语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第19届推广普通话活动,使在校师生及社会的普通话普及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校师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师生们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地域文化既给我们带来了灿烂多彩的文化,同时也为普通话推广带来了一定障碍。因此,普通话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通过几次活动就能告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之有些人对这次活动认识不足,认为语言只是人们日常交流思想的工具,只要互相之间能明白意思即可。因此,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对其帮助、教育,提高其认识。另外还有些学生的普通话和汉字书写不太规范,有待于帮助其加强学习、训练和提高。
第3篇:推广普通话的心得
推广普通话的心得
崇仁县幼儿园甘晓梅
推广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大事,经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通过,进一步确定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由于历史地理的诸方面因素,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特色,而中国语音文字协会对普通话的定义和命名,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统一的通用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交流工具——普通话。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是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师生能够运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这是我们成功走向社会生活走进经济文化舞台的必备因素。在我园的各班家园联系栏、走廊上,都贴有 “说普通话,讲文明语,写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
第4篇: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共和中学第十六届推普周活动简讯
为响应《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贯彻国家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广大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共和中学根据学校《开展第16届推广普通话活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切切实实推广了普通话,弘扬了主旋律。初一级非常重视推普工作,加大宣传度,注重覆盖面,侧重影响力,为推普周的开展做了大量筹备工作,不断拓展推普周宣传活动的形式和途径。在9月17日下午,初一级在学校中厅小广场举行普通话诗朗诵、讲故事活动。各班级积极备战,踊跃参赛,经过紧张的比赛角逐,初一(5
第5篇:推广普通话
心相印,语相通
高二(8)班宋欣悦 ①普通话的源远历史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位说就是山东人。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明清时期社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