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8-27 07:12: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三峡》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三峡

学习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学习重点 

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注音。

阙( )叠嶂( )曦月()襄陵()沿溯()

素湍( )绝巘( )长啸( )属引()哀转()

2、解释加点字。

(1)晴初霜旦()(2)夏水襄陵()(3)素湍绿潭()

(4)飞漱其间()(5)乘奔御风()(6)不见曦月()林寒涧肃()(8)空谷传响()(9)属引凄异()(10)春冬之时()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4、本文作者_____,__(朝代)人,选自___,它是有文学价值的__巨著。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

5、阅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导学释疑】

一、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板书:峡)根据“峡”字的字形结构,什么样的地势才可以称得上“峡”?(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出不同见解,最后明确“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我们古老的母亲河长江就有一条神奇秀丽的峡谷。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我们就随着郦道元一起去游三峡。(板书:三峡郦道元)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融入情境读三峡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展示三峡画面。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语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二)小组合作译三峡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用自已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书下的注释,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用笔圈出难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并提交问题,集体解决。

(三)理清思路诵三峡

5、阅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6、再读课文,用自已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四季景色的特点。

第二课时

(四)各抒己见品三峡

7、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8、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9、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本文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检测反馈】

(五)妙笔生花绘三峡

10、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11、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2、文中用“_____,_____”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3、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巩固提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_______沿溯阻绝________

2、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B、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春冬之时物外之趣

4、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高开喜

第2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点

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 ,选自《 》,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 专著。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 峡 峡和 峡。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阙处(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御风( )

素湍( ) 怪柏( ) 飞漱( ) 属引( ) 绝巘( )

3解释下列实词

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 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

飞漱其间___ __________________ 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阅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3、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找出文中描写它们特点的词或句子?(学生阅读课文,同桌间讨论回答)

(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作者描写景物,不但多角度,而且有形有色,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3.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阙: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 不知天上宫阙

③绝:哀转久绝 ④或:或王命急宣

绝巘多生怪柏 或一钱币乞之

沿溯阻绝 ⑥以:不以疾也

⑤其:其间千二百里 此独以跛之故

飞漱其间 以收族为意

3、重点句子默写

⑴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

, 。

⑵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 。

⑶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 。

⑷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句子 , 。

⑸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 。 , 。

⑹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子 , , 。

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⑻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注重字词的锤炼。

三、拓展延伸

1、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知识积累:有关三峡的诗歌(学生积累背诵)

(1)《水调歌头》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夔州歌十绝句之一【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3)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4)【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布置作业

(1)翻译并背诵课文 。

(2)做好“教学文本”中的“课后作业”。

(3)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五、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第3篇:三峡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及写作能力。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通过投入情感地诵读体会出三峡的美,感受三峡的自然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等。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图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峡》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三峡》导学案设计

课题:三峡(2课时,第1课时)

制作人:凌岚审核人:赵小倩(2014年11月24日)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三.知识链接

作者郦道元及三峡资料,见P191课下注释。

四.课文理解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阅后回答:

1、文章第一句写出山的和。这是正面具体写出山的绵延不断的景致。

2、文章第二句写山、。

3、描写三峡两岸群山巍峨绵亘、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三峡》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