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31 07:12: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个框题,

是第三课的重点内容。本框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依赖的危害,懂得自立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立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依赖,中学生需要学会自主,走向自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培养自立能力

确立重点的依据:只有在实践中明确自立的意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自立的能力,这是本课的落脚点,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去锻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2、教学难点:认识依赖的.危害性

确立难点的依据:现今许多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生活无法自理。原因就在于未实现“心理断乳”,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症状。学生没有意识到依赖的危害性。

二、说学情

首先,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渴望独立,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但遇事又不能自主,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

其次,从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上看,现今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在各个方面过于照顾和保护,因此造成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立意识薄弱。所以,学会自立对于初中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依据: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故事、小品等为学生创设问题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认识、感悟

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心灵。

(二)启发式教学法

依据:“施教之路,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说学法

(一)合作学习

依据: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体验性学习

依据:根据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一些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进行叠衣服等活动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自立能力的重要性。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吃饼》导入,揭示课题。

设计依据: 针对初一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采用故事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依赖的危害,加深对自立重要性的认识。

2、讲授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特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P39--44,完成填空 (见课件)

(三)生活搜索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行为是依赖的表现吗?

总结:生活全靠家人照顾、遇事听从别人的意见、作业让家人或老师督促才能完成等等都是依赖的表现。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了解依赖的表现)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依赖他人的故事

出示三个故事,得出依赖的三个危害,让学生在书中标识 (见课件)

(设计目的: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把依赖的危害性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强化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重要性)

(四)明辨是非

过渡:可见,依赖的危害是很大,我们要告别依赖!那么,要告别依赖,是否意味我们不需要任何帮助和依靠?

总结:灾区人民接受援助重建家园;父母为我们提供学费、生活费;武警官兵为旱区人民送

水;为同桌解决学习难题等等都是帮助的表现,对于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寻求别人的帮助是依靠;依赖是一切事情都不去尝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要告别依赖,但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靠。

得出: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正确看待依赖和帮助的关系)

(五)合作探究

过渡: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自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自立的方法。要想自立,就得告别依赖,告别依赖,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回答,得出:1、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也就是要——自主

提问:在思想上有了自主的意愿和意识后,我们在行动中又该怎样做呢?

学生看书,从书中找出

2、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3、大胆实践,多锻炼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培养自立的方法

(设计目的:在分析依赖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意识转化为实际实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去锻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六)我的生活我作主

通过对照名人自立的故事,小组合作:讲一讲、做一做以下情况我会怎么做?(见课件)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知道如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自我管理,)

(七)温馨寄语,小结本课

鱼儿告别了依赖,征服了海洋;鸟儿告别了依赖,征服了天空;马儿告别了依赖,征服了大地,而我们中学生只有告别依赖,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设计目的:感情升华,引起情感共鸣,鼓励学生自立自强)

(八)课堂练习

(九)教你一招

六、说板书设计

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全面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依赖的危害自立(方法) 1、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前提——自主)

2、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3、大胆实践,多锻炼

七、教学反思

以学生自主分析讨论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经历,结合教材,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观点,思考、践行并自觉生成认识,这样能够很好的达到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教学目标。同时在上课过程中由于学生活动及发表观点的时候较多,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是相当的成熟,为了避免出现偏差教师应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在学生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正确的观点,我也可以更好的加以利用,开发成创新的教学资源,以此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可以随时调控教学秩序,把握教学节奏,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第2篇: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acongnisiba”为你整理了“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

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2、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全体初一年级同学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情况如何呢,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请各组的组长说一说调查的情况。

这个结果令人堪忧,虽然每个同学部希望自立自强,但是,仅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方法才行,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一问题。

(课前分组安排学生就全体初一年级同学做家务劳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本节课从调查结果入手,引起学生希望自立的共鸣,导入新课)

一、不能再有依赖(投影)

昨天我发给大家一个村料,是关于外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你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我们中国的父母又是怎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

中外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

(活动:辩论,将辩题投影出来,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辩论过程(略)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什么利弊呢。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又有什么利弊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从有问题靠父母解决的“弊”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的“利”中知道: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投影)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讨论: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又住在四楼,你怎么做?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爸爸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妈妈又值夜班,你怎么做?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讨论略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什么关系吗?你怎么做?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三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三、多实践 多锻炼(投影)

现在,我们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什么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想一想: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又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如何安排你的学习。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如何安排你的生活?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两个假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上一页  [1] [2] [


第3篇: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学习宋庆龄事迹有感

在“宋庆龄精神进校园”活动中,我阅读了很多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她的伟大精神跃然纸上,我仰慕不已,然而令我感想颇多的还是她的少年生活。

少年宋庆龄生活习惯简朴,勤劳。很多人认为宋庆龄出生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其实并非如此,宋庆龄出生后,父亲开始从事工商业,但并未立刻变富,为补生计,母亲在照顾子女的同时,还要做工。宋庆龄知道妈妈钱紧,情愿穿大姐的旧衣服,将好的让给弟妹,五六岁便帮妈妈做家务和照看弟妹,以致父母感到离不开她。

少年宋庆龄长大后坚定不移地追随孙中山革命,在中国革命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与少年宋庆龄脱离依赖,自立担当的优秀品质分不开。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担负着强国富民的使命。“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正是我们新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