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15 07:12: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三复习教案

追梦文学路,我手写我心

——2014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走眼》作者王伟锋访谈 2014.8.14《语文周报》(浙江版)(高三年级)第1版 编辑:吉人 【人物名片】

王伟锋,男,1976年2月出生,河南禹州人,现就职于河南省鄢陵县第三高级中学,教书之余喜欢读书与写作。擅长小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教育随笔等文体的写作,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如《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文学》、《辽河》、《天池·小小说》、《小小说大世界》、《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1998年开始写作以来,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200篇,计50余万字,获各类征文奖项若干,系河南省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

一、《走眼》的灵感来自于成语“买椟还珠”

葛劲松:2014年的浙江卷高考现代文阅读选用了您的小小说《走眼》,能谈谈您怎么想到创作这篇小小说的吗?

王伟锋:感谢《语文周报》,很高兴能够就写作这一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和浙江是有缘分的,2000年我曾经在浙江的温岭市生活过将近一年的时间,至今怀念那里的山山水水。

写作首先需要灵感,尤其是小小说,要抓住脑海里瞬间一闪而过的灵感,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巧妙构思成文,经过不断修改提炼,最后定稿。《走眼》的创作灵感里面有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子。刚开始,我手头有一个古玩方面的小说素材,但一直苦于思考怎么编织故事而没有下笔,后来忽然想到“买椟还珠”的成语,顿觉眼前一亮,咱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何不借鉴一下呢?当然,还需要仔细加以琢磨,尽量把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而且主题要考虑好,算是主题先行吧,于是就有了这篇《走眼》。

这篇小说最初发表在2013年第1期的《天池·小小说》杂志上,2013年第13期《格言》、2013年9月上《小小说月刊》等杂志先后转载,并入选花城出版社《2013中国小小说年选》。

葛劲松:您的小说里写到了钧瓷,能简要说说吗?

王伟锋:我是土生土长的“钧都”禹州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花都”鄢陵教书,两地相距不过一百多里,都属于河南省的许昌市。钧瓷发端于东汉,始于唐、兴于宋,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被称为国宝、瑰宝。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小说里写到的钧瓷,是我的老家河南禹州的骄傲,我也想通过小说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这一国宝,也算是为宣传家乡做了点贡献吧。

葛劲松:在您看来,《走眼》中的赵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伟锋:赵老板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首先,他是生意人,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同时他的文物鉴赏水平很高,属于专家级的人物,在圈内很有名气,但他又不是一般的生意人,他心智高,而且在为人处事上,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线。比如,对待李老板的蓄意辱弄,他沉着应对,说明他属于智慧型的生意人,让李老板输得心服口服,李老板自感没法在老街上混了,于是撤店走人。现在的社会,做生意的人,尤其是古玩圈子里,能够像赵老板这样坚守底线的人不多了,社会浮躁,人心不古。

葛劲松:能说说您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的主题好吗? 王伟锋:正如前面所述,赵老板与人为善,却惹祸上身,但他沉着应对,挡住了别人射来的冷箭,而且得饶人处且饶人;李老板贪图一己之私,蓄意想要害人,不想却害了自己,两相对比,相信读者都很聪明,能够领悟到《走眼》想要表达的主题。当时想过用《赝品》作为标题,后来用了《走眼》,因为“走眼”既有对物的看走眼,也可以是对人看走眼,有双关之意吧。

《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说过,小说不宜直白,应该是留白的艺术,要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慢慢品味和解读,读者自己能从小说中悟出点儿什么,最好。小说写出来,发表了,作者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需要读者在思考和品位中对小说进行二次创作,由于读者的知识结构、所处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看法不一,或许会品味出作者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层面上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二、我手写我心,追梦永无悔

葛劲松:让我惊讶的是,您是一位职业高中的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师,您的文学作品却入选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王伟锋:确实感到很意外,这对我的鼓励很大,感谢浙江的命题老师给我的这份荣誉。小说能够作为高考试题,并不在于它就至臻完美,只能说明它切合命题老师的思路,较容易实现命题意图,便于设置题目,如此而已。葛劲松:您的文学梦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现实的?

王伟锋:梦想这个词语很大,我也经常这样问自己,梦想是什么?然后苦苦思索,挖空心思想给自己找出一个标准答案。我想,梦想应该是一粒种子,它只要埋藏进现实的富饶或者贫瘠的土地,哪怕经受酷热严寒的磨炼、冰冻霜雪的考验,依然会倔强地微笑着,在风雨的洗礼中生根发芽,然后以顽强的姿态不断向上生长,直到根深叶茂、开花结果。

梦想是一粒种子,是种子就得发芽。我的梦想就是这样一粒种子,一粒文学的种子。对于文学,我经历了一个暗恋、初恋和热恋的过程。我觉得仅仅只是说喜爱文学还远远不够,应该说,是文学让我的生命丰盈了起来,像是暗夜的海里一盏不灭的航标灯,文学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给与我人生的梦想和希望。文学是我的精神家园与灵魂栖息地,是我生命的支点。葛劲松:能讲讲您的文学经历吗?

王伟锋:这恐怕要追溯到20多年前吧。我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山区农家,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我的读书学习一直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刚开始是连环画、故事书,武松打虎,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带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初中一年级,在语文老师王彩霞的启发下,我开始写日记。王老师还借给我一些语文书籍,鼓励我放开眼界,大胆投稿。

1992年,我考上了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很感激语文老师朱国甫和董国超老师,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都很高,令我受益匪浅。高中学习紧张,尽管如此,我还是阅读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最喜欢的是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对我以后的写作影响较大。读到《人生》里高加林提出和刘巧珍分手,刘巧珍万分痛苦地离去的那一刻,当时就想找高加林打一架,使劲儿揍他一顿。可见,文学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明知道小说是虚构的,偏偏就是当了真。大学期间,我加入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的驼铃文学社,并在校报上发表了几篇小随笔和小小说。我最喜欢小小说,并为这种短小精悍、言简义丰的文体形式所着迷。那时候,《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我几乎每期必买。先是集中时间阅读,然后再从语言、故事、构思、立意等多方面,每期选出最喜欢的五篇小小说,认真分析、反复研究、仔细品味,从中学习和总结小小说创作的一般性规律、特殊技巧和写作手法。

开始尝试着比猫画虎地写,接二连三地收到退稿信,后来慢慢上了路。我发表的第一篇小小说,是《天池·小小说》杂志上的《烟花》。有人说,小说在一定程度是作者的个人经验史,此话不虚,因为《烟花》写的就是我的生活感悟,这也启发我要多关注生活,贴近生活,我手写我心,情感越真实越容易写,这样作品才会有烟火味儿,接地气。

葛劲松:与文学结缘,文学会是你一生的梦想吗?

王伟锋:我想会的,活到老写到老吧。写作之路上苦辣酸甜,感慨良多。

举个例子,2012年的一天,我偶然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一则短文,介绍清末民初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直觉告诉我,利用好这个素材,构思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写成小小说,肯定精彩。近三个月的构思与打磨之后,我创作了小小说《凤凰夺窝》。谁料,稿件投出去的当天,杂志就退了稿,我感觉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

当晚,我把小说发给洛阳的文友王玉红,她看后连连说精彩,鼓励我转投别的刊物,毕竟每家刊物都有自己的用稿风格。于是我就转投给了《小说月刊》,小说很快发表出来,被《小小说选刊》、《经典阅读》等杂志转载,并入选《2012中国微型小说年选》和《201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人近中年,发表的作品屈指可数,文学之路上,我只是众多追梦人中的普通一员,但与文学结缘,我无怨无悔。文学将会是我一生的梦想,生命不息,追梦不止吧。

葛劲松:请您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中学生谈谈写作方面的建议好吗? 王伟锋:要想写好文章,我觉得没有捷径可走,关键是要多读多写。读书方面,尽量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来阅读,不妨写写读书笔记,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不要贪多求快,而要求精求实。写作方面,要坚持写日记,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多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写文章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常有同学说,自己写不出来,感觉没什么可写。其实,生活之水浩瀚无边,只要你愿意写,深入去挖掘生活,始终保持对生活的高度兴趣与无限热爱,素材之河就永远不会枯竭。借用一句摄影界的名言打个比喻,好的照片,不在于照相机镜头的区别,重要的是镜头背后的那双眼睛

1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参考答案:(1)自信、沉稳、果断。(2)强调、不容置疑。(3)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解析:人物心理,需要还原上下文人物的语言情景去仔细揣摩分析。赵老板“反复把玩”后“淡淡”说了“能收”两个字,表现了他的自信,简短的话语也表现了他的果断沉稳。而在他确认之后隔壁老板提出了疑惑,这自然会使他有些许不悦,后面的“朗声”也体现了这一情绪,同时不加解释,只是又说了一遍“能收”,反复产生强调效果,表现了他不容置疑的态度。

12.“买玉”的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2)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解析:.情节赏析题。首先需要明确欧亨利笔法的主要特点就是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多为悬念设置,情理之中指向伏笔呼应,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即可。1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参考答案:(1)自感技不如人。(2)自觉羞愧。(3)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

解析:分析概括题。同样需要我们通过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去分析。(1)(2)两点是从人物的心理角度说,第三点则深入一层揭示出实质。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参考答案:(1)“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3)“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解析:题目作用分析探究,当从结构形式内容几个方面作答,按照“线索+内容概括+手法效果(深化了文章主旨等)”答题基本套路,一般能答到点子上。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参考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解析:人物形象赏析和主旨概括。本篇小说人物形象并不复杂,小说开篇即已点出赵老板的经验丰富,业务娴熟。接着主要是通过两次鉴赏古玩的事件刻划人物的形象。不仅印证了“内行,眼力好”,而派伙计观察卖玉的人看出他善于洞悉人心,不拆穿李老板行为说明他为人厚道善良。小说主旨则以小见大,由个人上升到社会。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2篇:高三成语复习教案

常见易错成语

温馨提示:高考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中,成语占了很大的分量。而成语的识记量非常大,并且有些成语学生了解了它的词典义却不能准确做题,因为还要考虑成语的应用语境。这就需要做必要的的整理工作,将常用的成语进行分类,从而方便记忆。以下是从近年各种试卷中整理的一些常见成语的归纳。

望文生义错误

七月流火: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木人石心: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

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妙手回春:形容医术高明。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身(别)无长物:形容极其清贫。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独具只眼:独具敏锐眼光。一寒如此:贫困至极。

猫鼠同眠:上司失职,包庇纵容下属做坏事。

危言危行:正直的话,正直的事。付之一笑:表示不值得理会。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

使用对象错误

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并蒂莲、破镜重圆、天作之合、琴瑟失调 男女之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年幼的男女)、劳燕分飞、比翼双飞

女子:豆蔻年华(十三四岁、嫣然一笑、沉鱼落雁、秀外慧中、风韵犹存、咏絮之才、红颜薄命、国色天香、遇人不淑、人老珠黄、梨涡浅笑

男子:仪表堂堂、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器宇轩昂、道貌岸然、风度翩翩 崭露头角(一般指青少年)

文章艺术:行云流水、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倚马千言、呼之欲出、妙笔生花、笔扫千军、洛阳纸贵、信手拈来、含英咀华、挥洒自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曲尽其妙、石破天惊、大笔如椽、出神入化、惜墨如金、别出机杼、不同凡响

穿云裂石(特指歌声)浩如烟海(文献,资料丰富)笔走龙蛇、龙飞凤舞(形容书法)

褒词贬用

叹为观止

不忍卒读

高山景行

运斤成风

层出不穷

目无全牛

不负众望

殚精竭虑

登(升)堂入室

震撼人心

危言危行

蔚然成风

微言大义

雨后春笋

洗心革面

无与伦比

凤毛麟角

特立独行

狷介之士

不刊之论

文不加点

风起云涌

从容不迫

重振旗鼓

神机妙算

口若悬河

有口无心

苦心孤诣

有头有脸

贬词褒用

推波助澜: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它制造声势,含贬义。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梁上君子:窃贼的代称。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多含讥讽意)。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

费尽心机:挖空了心思,用尽了计谋。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不知所云:语言紊乱或空洞。

大而化之:作风粗糙笼统而简单地处理问题。

满城风雨:原形容秋天的景物,现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传起来,议论纷纷。含贬义。

匹夫之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显然是贬义。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连续不断,含贬义。

心劳日拙: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多用作贬词。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厉害,多含贬义。东窗事发:罪行暴露,贬义。

沾沾自喜: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得意,表现一种轻浮的样子。含贬义 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多用于贬义。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将要动手攫取什么。贬义。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两用成语

标新立异:形容敢于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因人成事:指依凭他人办成事情(多用于自谦,也用于贬义)。

想入非非: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贬义)。有时还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中性)。难兄难弟:形容两个同样坏人或是共同落难之人。

旁若无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粗枝大叶: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回光返照: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秀色可餐:指风景也可指女子。

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高山流水:既指友谊又指音乐。

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离奇也指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

平铺直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直接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

沙里淘金:比喻费大力气成效小;从大量材料中选出精华。花枝招展:比喻妇女打扮得非常艳丽也指花枝迎风摆动。

走马观花: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也用来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务。寿终正寝:老年人死在家里也比喻事物的消亡。

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 无常。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有时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炯炯有神:形容眼光发亮,很有精神。多用于人物,也可用于一般动物。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轻重失态(大词小用、小词大用)

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宵衣旰食(勤于政务)

三长两短(多指死亡)

卧薪尝胆(为国报仇)呆若木鸡(因恐惧)

自食其果(指自己犯了罪,自己承担责任)

敬谦错位 谦词:雕虫小技(多指文字技巧)东涂西抹

贻笑大方

千虑一得

蓬荜生辉 才疏学浅

抛砖引玉 不足挂齿

尸位素餐(贬词、谦词)班门弄斧

狗尾续貂

信笔涂鸦

不情之请

敬谢不敏

敝帚自珍

不谋而合姑妄言之

一孔之见

不揣冒昧

忝列门墙

百无一能

绵薄之力

犬马之劳

美芹之献

门墙桃李 敬辞:鼎力相助(也作谢语)

如坐春风

一言九鼎

不耻下问

耳提面命

虚怀若谷

当之无愧

大笔如椽

屈尊下顾

恩同再造

高抬贵手

卓尔不群

高朋满座

大材小用

心向往之

功能混乱 搭配不当(以下为错误的例子)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妄自菲薄自己 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 怨声载道的人 出奇制胜敌人 肝胆相照地说 逼得穷途末路

他大名鼎鼎 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好的风景 求全责备自己 龙飞凤舞着他的名字 正襟危坐着 漠不关心百姓疾苦 心领神会他的意思 前后矛盾不合逻辑(以下为错误的例子)一位浓妆淡抹的女子 老同学萍水相逢 大家见仁见智,达成共识 终于旗开得胜 两种工艺品各有千秋,半斤八两 安步当车、跋涉而去 我们感到形单影只平常情况下谈笑自若

他七手八脚

她很爱干净,家里总是有条不紊

重复罗嗦(以下为错误的例子)当仁不让的责任

众多的莘莘学子

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满腹经纶的才学

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破天荒的第一次

正方兴未艾

众多的芸芸众生

还记忆犹新

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更加变本加厉

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让人贻笑大方

好像如芒在背

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独自孑然一身 整天不学无术

目前的当务之急

一场南柯一梦

燃眉之急的情况

杀他个翻天覆地(应用天翻地覆)高兴得载歌载舞 对„„置之度外 把„„置若罔闻

光明磊落的理由(应用光明正大)

求全责备别人 他刚来就一鸣惊人 涣然冰释所有烦恼

心目中先有了跃然纸上的人物 不合习惯

一般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望其项背、善罢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相提并论、一蹴而就、等量齐观、等闲视之、无时无刻、万应灵丹

第3篇:高三作文复习教案

议论文的构思

教学目的:

1、了解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掌握几种重要的结构类型。

2、科学合理构思,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

一、导入:

大家先看大屏幕,这个成语大家熟悉吗?谁来说一说它的含义?(学生回答)师:文与可画竹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结构图。不错,盖房子有结构图,造机器有结构图,我们写作文也需要先有一个结构图,这就是文章的构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议论文的构思。

二、师生探究:

(一)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师:我们先看学案上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段落的顺序安排上有毛病,请大家根据议论文构思的相关知识,快速找出不当的地方并加以调整。

生:(思考、调整、交流)师:(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师:(总结)古人写文章时也非常讲究顺序,最典型的就是八股文。其基本结构顺序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起承转合。其实,我们今天写文章也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数学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XX《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三英语单词复习教案

高三英语单词复习教案(集锦15篇)由网友 “野馬塵埃”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三英语单词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高三英语单词复习教案

unit1

beard n.(下巴上的)胡须;络腮胡子

cheetah n.猎豹

sailfish n.旗鱼;姥鲛

voyager n.航行者;航海者;航天者

tight adj.紧的;难解开的;紧密的

tightrope n.绷紧的绳索或钢丝

gorge n.峡谷

edition n.版本;版次

moustache n.髭;八字须;小胡子

urumqi n.乌鲁本齐

brewery n.啤酒厂

conclude vt.结束时说;(经推理)相信;达成 vi结束

hire vt.雇佣;租用

send in 寄送某处进行处理

set down 记下;写下

feat n.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三复习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复习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