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7-10 07:12: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探索论文

【摘要】退伍复学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个人优势,高职院校如能积极关注,建立管理机制,搭建平台,恰当培养和引导,树立典型,他们将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分析退伍复学高职学生的特点入手,探讨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重新定位退伍复学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引领、行为示范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作用的实践模式,以期促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并帮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退伍复学高职生;学生管理

一、退伍复学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

退伍复学高职生(以下简称退伍学生)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高考后应征,保留了大学入学资格;另一类是在读高职生应征入伍,保留了学籍;他们退役后大多会选择继续回校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笔者对所在高职院校近三年来退伍复学学生进行过访谈和跟踪观察,对他们在同学中的表现和群众反映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总体具有以下几个优秀的特质: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

在部队严格的政治教育下,培养出他们良好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这些学生有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认知,再者,应征入伍也体现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特点让他们比其他高职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更具认同感。

2.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观念。

部队管理纪律严明,约束力强,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上强调服从为主,各项工作必须严格组织,学习训练活动有条不紊,不能懈怠散漫。这样的生活让士兵们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培养出他们较强的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合作意识。这也能让他们大多数退伍复学后能在大学服从指挥、服从管理、服从安排,团队合作意识也更利于他们在班集体中创造融洽的班级氛围。

3.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

部队的强化训练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会了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相比普通大学生独立能力更强,具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这有助于他们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管理。

二、退伍复学高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笔者经过对所在院校近三年来退伍复学学生的访谈和观察,并与其他辅导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发现这个群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较强,给其他同学正面的示范作用比较明显。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通过学生工作实践来探索树立一类新典型,建立一个退伍复学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模式,发挥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的作用,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益。

1.角色定位。

退伍复学高职生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校园里的角色既是朋辈,又是准教师。这个角色定位体现出他们在同学中亦师亦友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中这种角色在发挥示范作用时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他们的准教师角色是由他们军人的特质决定的,这是辅导员所不具备的,容易赢得其他大学生对他们的认同和信赖。因此,高职院校如能准确把握住退伍复学高职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出他们身上的优势,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或积极配合班级管理,并选出优秀典型,进行引导和培养,在学生中有意识地进行宣传,突出他们这种亦师亦友角色的优势,就能让他们的榜样作用更加真实、更加鲜活。

2.思想引领。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毋庸置疑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退伍学生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主要突出实践性。

(1)理想信念教育。退伍学生可以将部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发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可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适当参与学生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的指导,如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启蒙教育活动时,让退伍高职生参与讲述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讲述军队坚决服从党的指挥的重要意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国防军事教育。当前高职院校加强了国防和军事教育,军训的组织开展是新生的必修课。退伍学生在国防军事教育中的角色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实践形:一是直接担任新生军训教官,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这种参与模式更容易拉近与新生距离,易于新生适应和接受;二是国防军事理论知识分享,在入学教育中让退伍学生与新生分享在部队的生活经历和心得体会,再结合军队对国防和军事管理方面的要求让新生树立国防意识,让这种教育活动更生动、更真实、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3.行为示范。

高职学生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高职学生作为成年人,他们的社会化还在继续,在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之前,他们的行为会受到各种社会影响的作用,而这其中模仿就是一种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榜样在这里而的作用就很关键。加强高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需要有说服力、真实的榜样,退伍学生就是培养榜样的.最直接人选,他们身处学生之中,影响无处不在。高职院校可能通过建立退伍高职生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和相应的实践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达到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目标。

(1)学生纪律意识培养。退伍学生富于纪律性,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学生中树立服从统一指挥安排的榜样,尤其是让他们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在学校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方面由他们参与纪律管理,以身作则,用他们规范的纪律行为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其他学生的模仿就会在无意识中发生,这种模仿一般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最后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行为上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模仿学习,学生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也更易于学校的班集体发展。

(2)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部队内务工作一向是宿舍建设规范化的最高标准,退伍学生有内务整理的良好习惯及熟悉的标准,学校在宿舍管理上可发挥他们的技能,开展规范化宿舍内务整理活动,可先让他们所在宿舍打造成标准宿舍,再结合大学生喜好增添文化氛围,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参观学习和模仿,从整体上提高整个宿舍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3)日常行为规范养成。退伍学生促进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作用主要通过行为示范来产生影响。如着装要求、作息规律、兴趣爱好、环境意识、言语文明、公益爱心等方面的意识培养,可以组织退伍学生加入学生干部、志愿者组织、校园监察会等,对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劝导和监督,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影响他人,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4.组织管理。

退伍学生富于组织纪律性,行事作风精炼高效,集体观念比较强,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再加上其本身的行为示范,集体成员才易于形成核心意识和团结意识,在开展校园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可提升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1)集体活动的组织。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常态,但组织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活动开展对学生的意义和实效。组织工作其实既有任务的计划性和参与度,更关键的在于活动开展过程的秩序。这一定程度上在于纪律性,另一个方面也是组织程序是否得当,退伍学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让他们参与组织,把握细节,掌控场面,统一指挥是很有帮助的。如学校运动会开闭幕式组织、大型集会现场维持、团体活动的激励、社会实践的团队精神风貌展示等,可发挥他们在部队服役过程中学会的服从统一指挥,提高活动开展的一致性。

(2)社团组建与指导。退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组建学生社团,如军事技能社团、军迷社团、国旗班等与军事相关的兴趣社团,指导学生关注人民军队发展,了解军事理论和科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军事技能,既培养学生兴趣,丰富课外生活,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锤炼坚强意志。

(3)校园安全保卫。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退伍学生可以参加校卫队的指导和训练工作,改进校园保卫力量的水平,组织培训校园卫队的基本防卫技能和安全应急处置技术,提升保卫能力和保卫意识,做好校园日常维稳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

三、几点启示

退伍复学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于高校之中,高职院校首先应提高对退伍学生的关注度,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建立退伍学生群体的管理机制,做好复学后的专业调剂、班级安排、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等工作,帮助解决他们复学后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顺利融入学校生活。其次是要为退伍学生创设发挥特长和优势的多种平台,积极进行实践,树立特殊榜样,形成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他们“退伍不褪色”。

【参考文献】

[1]严丽萍,陈鑫.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探讨[J].科技资讯,2017.26.

[2]刘素贞.大学生入伍的发展趋势及其德育价值探析[J].实践研究,2013(8).

第2篇: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论文

一、90后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18-24岁,在这一个阶段里,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遇到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实际上,适应与发展这两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始终。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适应的目的是通过我们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一)社会适应性问题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社会的适应。大学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社会,从中学相对较狭隘的生活环境到大学的小社会,与之相关的专业选择、求职择业、升迁、婚恋都是需要大学生重新开始学习和适应。2.对他人的适应。主要指人际关系的适应。例如: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如何与成长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个性不同的人交往,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处理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等。3.对自身的适应。主要是指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即我是谁?如何悦纳自己、发展自我,使现实与理想中的我达到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情绪不良问题

1.压抑苦闷青年人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生活中的现实却往往是另外一番情景:繁重的课程、激烈的竞争、沉重的考试压力、迷茫的就业困境,学生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生活乏味、压抑。高职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化发展中的矛盾,也是他们产生苦闷、压抑情绪的重要原因。处于压抑苦闷状态中的大学生常常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生活丧失兴趣,不愿与人交往,感觉迟钝,容易疲劳,不满和牢骚多。长期严重的压抑还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并极易导致心理疾病。2.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是指在外界轻微的刺激影响下,甚至在没有明显外界因素的刺激时,情绪产生波动、变化的情况。发现情绪不稳时,首先要检查自己的个性特征,看是否从小到大都有此表现。如果属于性格问题,应注意逐渐改变不良性格,注意在学习、生活中磨炼自己的性格和意志,学会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善于稳定自己的情绪。多数人的这些情绪、情感障碍虽然并没有形成心理疾病,但对学习、环境的适应和人际交往产生了不良影响,应该及时加以调节。

二、积极调节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扩大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人际交往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大学后,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每个人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二)培养独立能力,合理规划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很多。如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时间怎样利用,情绪怎样调整,这些更是需要独立自主应付。这就需要大学新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现在大学中的“90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环境及其父母相较而言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的独立能力有所欠缺这就需要他们在脱离父母的环境里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三)消极自我积极调解,提高情商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挫折会带来失落,抑郁,埋怨,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引起心理问题。有这些感觉并不糟糕,糟糕的是这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得不到缓解就会使人的心理健康收到损害,因此要做到: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转移、宣泄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改变消极观念、培养积极心态,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第3篇: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论文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论文

一、90后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18-24岁,在这一个阶段里,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遇到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实际上,适应与发展这两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始终。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适应的目的是通过我们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一)社会适应性问题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社会的适应。大学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社会,从中学相对较狭隘的生活环境到大学的小社会,与之相关的专业选择、求职择业、升迁、婚恋都是需要大学生重新开始学习和适应。2.对他人的适应。主要指人际关系的适应。例如: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如何与成长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个性不同的.人交往,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实践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