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神曲 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前言
寒假的时候逛书店,偶然间看见放在世界名著书堆中的《神曲》,好奇心让我翻开了它,对于西方文学不甚了解的我,《神曲》对我来说有种很神秘的感觉,像是另一个世界,充满魔神鬼怪,而它又是文艺复新时期的代表作,应该也有众多的宗教故事。果然,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它就带领我走进另一个世界,一个神秘的,中世纪西方宗教世界。
作者简介:
《神曲》是伟大的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代表作,但丁出生于中世纪的1265年—1321年,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及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
小学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但丁,也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知道他对文艺复兴所做的巨大贡献,但是最近想对他有更深的了解的时候却发现外界对但丁的了解也不多。就连他的具体出生日期也不知道,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甚了解,但他的一句名言却能流传近千年,我很喜欢他说的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得不说但丁是一位神秘又让人崇敬的伟大诗人。
但丁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所以他的命途也注定是动荡的,1301年,但丁因为谈判失败而被放逐,虽然他很想回家,但是当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
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时。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可见但丁对名誉的看重,于是他再也没有回家过。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他的《神曲》里面就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于几个世纪的神学统治,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比如,采用神学的神话题材,采用中世纪神学的写作方法等等,从他以后,“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并且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因此,但丁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作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新时期的第一个作家。
作品简介:
14世纪初,伟大的意大利诗人发表了他不朽的《神曲》。之后在漫长的700年历史中,这部书不仅变成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而且,其横贯诗歌,哲学,神学等多个领域的博大与天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散发着罕见的魅力。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谴责教会的统治,但
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书本描述的是年纪35岁的但丁,也就是1300年的时候,迷失在了一个迷雾的森林里,在森林的一座山脚下面,他被三只猛兽拦住了去路,这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然后带领他穿过了地狱,炼狱和天堂。诗人的这次上天入地的幻想之旅,可以看作是人类灵魂净化的过程,对于人性,社会中的阴暗与光明,但丁从他的时代,他的视角出发,做出了自己的陈述与表态。
《神曲》的体裁是诗歌,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神曲》充满了丰富的典故与象征,这些对于具有地域差异和时代差异的我来说,有巨大的阅读障碍,读的时候也需要借助大量的辅助材料。
读书摘记:
《地狱篇》
当走到我们生命旅程的中途,我发现自己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但丁一开始把自己描述为一个行至半途的人,1300年但丁是35岁,他把人的一生设定为70岁,他迷失在一个恐怖的黑森林里,黑森林象征着人在旅途中的危机: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个体被强迫重新评估事物的真正价值。对于这种状态,但丁说:“死亡也并不比他更可怕。”
看哪!一只豹子,柔软而轻捷,一只披着花斑毛皮的豹子。然后他在寻
找出路的旅途中碰上了三只野兽,野兽作为阻碍朝圣者直接攀上光明的顶峰的对立面出现,象征着人性中自我的三种心理状态。豹,狮,母狼——分别象征人性的野心,贪欲和自大。它们都很饿,逃避不开,朝圣者开始退却,然后维吉尔出现了。
这些可怜的人,从没生活过,一次一次的被环绕着的马蝇和黄蜂蜇伤。维吉尔带领但丁来到地狱门前,对他说:“进入这里的人们必须放弃一切疑虑,在这里任何怯懦必须立即死亡,因为已经到了我所说的地方,这里你会看到悲惨的人们,他们失去了心智上的善。”但丁在这里所说的可怜的人,是那些浑浑噩噩度过一生的,没有立场,面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冷漠的人们。这里揭示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我刚到这个国度时见到了伟大的主降临到这里。维吉尔带领但丁渡过阿克伦河,然后来到地狱第一层——林勃。基督复活后下到地狱救出了《旧约》中杰出的人物,并在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里昂会议上被公布为教义。
因为暴食颗诅咒的罪行,如你看到的,我憔悴在雨中。在暴食者所居住的地狱第三圈,始终下着污浊的雨、雪、冰雹,并且有三头的怪兽科尔布鲁斯用爪子撕裂着灵魂们。那些生前享用温饱所需的食物的暴食者们,在这里只能吃腐烂、冰冻的烂泥。
他们大声呼喊,滚动着重物,用他们的胸膛去推。他们相互厮打,到了那个地点,每个人都把重物推回,喊着:“你为什么堆积?”“你为什么挥霍?”在吝啬于浪费者所居住的第四层,维吉尔咒骂拦道的普鲁托(希腊神话中的财神):“让你的报复吞噬自己吧!”吝啬者和浪费者推动重物象征着金钱是使他们堕落的同样的理由。
每位女神用指尖扯着胸部,用手拍打着自己并大声哭着,叫道:“就让美杜莎来吧,这样我们就会让他变成石头。”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看见她的人都会变成石头,波尔修斯得到雅典娜的帮助,后者给了他一面可以当镜子使用的盾牌,从而杀死了美杜莎。
于是我稍稍向前伸出手,从一棵大荆棘上扯下一只,它的树干就喊:“为什么撕毁我?”地狱的第七圈第二环是施暴力于自身者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变成浓密荒凉的森林,维吉尔叫但丁折一枝树枝下来,它们就大声叫喊并且流血。这是一个自杀的人,变成了一株荆棘,扎根在绝望的泥土里。以自杀者的树叶为食物的哈尔皮将给他们永远的痛苦。
不要让那些恶魔看到你在这里,小心的蹲在岩石后面。在第八圈第五谷,维吉尔要朝圣者在他和恶魔说话前先躲起来,他对恶魔的首领马拉科达说,但丁的旅程是经过上帝批准的,于是马拉科达派了十个恶魔护送他们。在这一层中,贪污受贿者被浸在煮沸的沥青池中,如果他们敢于把头露出表面呼吸的话,恶魔们就用叉子叉起他。
他的双脚刚一触到下面深深的沟底,那十个恶鬼就已经在我们头顶的堤坝上。当旅行者们意识到不能信任魔鬼们的时候,维吉尔又一次将但丁抱起,正如一位被喧嚷惊醒的母亲看到身旁燃起的火焰会抱起儿子不停奔跑一样。维吉尔时不时的介入和保护提醒我们,即使有足够的准备和智慧的向导,人们有时还是会面临堕落的处境。
《炼狱篇》
我现在辨认出一扇门,下面三个不同颜色的台阶通向它。走出地狱后,但丁来到炼狱门口,炼狱之门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台阶:白色的大理石台阶亮的像一面镜子,接下来是一面黑色的粗石台阶和一层红色的斑
岩台阶,再上面就是坐在金刚石门栏上的守护天使。第一层台阶代表悔悟,踏上石阶的罪人可以变得清醒,愿意认识真实的自己;第二层代表自知后深沉的悔悟;三个台阶鲜红如血,代表赎罪的热情。这几个台阶意味着在赎罪的同时要自我认识,自我揭露和自我改变的勇气。门栏代表圣彼得教堂的坚实基础。
我另一侧是一些殷诚的幽灵,从可怕的缝住的眼中挤出泪水,冲洗着脸颊。缝合的眼睛意味着眼盲不仅会使罪人认不清嫉妒的表现,同时说明罪人会缺乏认清客观的能力,这是产生嫉妒的起因。
《天堂篇》
从新的光体中个一个传出一个声音,使我转向它,仿佛磁针转向北极。天堂篇里,处在第二圈玫瑰花环中的圣徒波纳文开口了,他也要像圣徒托马斯那样介绍他的另外11位灵魂,但丁将圣徒方济各的爱和圣徒多名尼克的爱结合在一起,象征着他提倡将感情和智慧结合起来。
只要天国的节日存在,像衣服环绕我们的爱的光环将会持续。但丁提到肉体将在最后审判日复活的神学教律,强调具有肉体的重要性。人的本质在其最高阶段应同时包括天堂的灵和世俗的肉体。“荣耀而神圣,完完整整。”
当我随着永恒的双子星座旋转,我的眼睛重新回到美丽的眼睛。在第八重天,但丁向他的所属星座——双子座——祈祷,“光荣的星啊,所有我的才华,不论他具有怎样的价值,都是源自于你啊„„我的灵魂全心全意的向你叹息,让我获得这次尝试的动力吧。”十二星座代表控制内心性格的力量,而但丁的祈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按照
所希望的那样发展自己。”
总结语:
《神曲》的主题可以说并不复杂,它主要是讨论人类的罪与赎的问题,但是《神曲》价值不仅在它简单的主题,因为《神曲》是一本关于中世纪所有知识的百科全书,同时包含了人类可以达到的最非凡的想象力和最复杂,最激情的情感。但丁虽然谴责教会,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几十年的影响让但丁摆脱不了教会对他的影响,他在诗中所描述的,到处可见有关宗教的意义和典故。但同时我又不得不感叹,但丁带领我们畅游了中世纪的知识海洋,让我见识了中世纪丰富多彩的传说和典故。有时看着看着,会不由相信里面的一些故事,会不由反省自己,是否犯了该下地狱的罪,是否真的应该祈祷上帝,赞颂耶稣„„最后请让我用《圣经》里面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永恒的光,你只是居于你自身,只有你了解你,自我了解,了解自我,热爱自身并对自身微笑着。”
第2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就在刚刚,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读了但丁的《神曲》,但是现在我发现,一周时间读《神曲》确实太短了一些。我不得不借助简介来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巨著。
《神曲》讲了主人公迷失在黑暗森林,遇见三头犬,在维吉尔的带领下,游历地狱和炼狱,又在贝阿特丽切的带领下游历了炼狱和天堂的故事。说是故事,但是其中带有大量的隐喻,给阅读者,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海外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困难。所以说要想读懂它,首先要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其中的隐喻。
但丁生活的时期,已不是物质经济生活极度匮乏,社会发展相当缓慢,基督教垄断人民意识形态的时期了。当时意大利的一些地区通过发展工商业,成为了欧洲最富庶的区域。早期的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虽然此时资本主义还不足以和封建主义相匹敌,但是资本主义的思潮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但丁在政治倾向上,也是与资本主义相一致的。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而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区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意大利”只是对这些小城邦聚合体的一个统称。当时,统领意大利的主要是两个势力,一个是教会,一个是王族。教会和王族争权夺利,使得意大利很不安宁。但丁在这个环境之下,既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又未完全摆脱基督教文化。于是,在这个背景的影响下,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但丁,写出了这部伟大的著作,《神曲》。
《神曲》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思想特点。一开篇,但丁便遇到了自己崇拜的诗人维吉尔。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伟人。但是,他只是因为出生在基督教创立之前而信奉无神论,就被判进入地狱。就连荷马等伟人,也被置于了地狱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是拥护基督教的。而他们虽身处地狱,却住在别墅之中,周围环境十分的美好。从这一方面,但丁又有了新思想的特质。这本巨著以这两种思想为主线,一点点进行了下去。同时,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从古至今(当然“今”是那个时代)伟人的对话,反应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篇故事,同时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处于地狱这个状态,蒙昧无知,有着各种各样邪恶的欲望,同时又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处罚。另外一部分人虽然也有着邪恶的思想也做过一些邪恶的举动,但他们渴望着解脱,渴望着救赎。希望通过救赎洗清自己的罪过。最后一部分人,他们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内心已无比纯净,他们在美丽的国度,享受着超凡脱俗的生活。
其实,当我们明白了这部作品的背景及隐喻,它就不那么难懂了。很多人因为这部著作很艰涩而生畏,我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文字虽生涩,但其中的内涵却是丰富的。读了这部著作,你会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3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神曲》——神与人共鸣的圣曲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神曲》读后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
第4篇: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小感
初读《神曲》觉得有一些云里雾里,有晦涩难懂的感觉。觉得这个伟大的诗篇太过于梦幻,所指太多又需读者充分了解当时历史,但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后一下子就深深地佩服起了这个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作品中的所见所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又对现实进行了很好的关照。用想象和梦幻描写现实,文章逻辑严密,富有浪漫色彩却又丝丝入扣,把中世纪意大利的黑暗现实描写的全面、深入。《神曲》记述的不是某个英雄传说获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是诗人想象中游历三界的过程,但却给读者强烈的现实感。但丁把自己之前或者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安排在作品中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中中,通过但丁与他们的对话反映出意大利多方面的现实生活,接触到当时的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如,《炼狱》第十一篇和俄台利西的谈话,反映意大利绘画发展的情
第5篇: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
(一):地狱人生
作者:高丽涛
《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图:[法]杜雷,编译:黄晓宏。杜雷插图典藏名著,哈尔滨出版社。介绍中说这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文图绝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歌巨著,历代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但丁的不朽巨著,世界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读来并不觉得特别好。它本是一部长篇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却成了记叙文,一个人讲了一段神话故事而已。不过更值得欣赏的,是书中的众多插图,画得真美!地狱中,除了诗人与他的老师,灵魂们都是赤裸裸的。画家几笔将他们勾画出来,那身体、那表情,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亲切感。天堂之上,到处光彩夺目,每个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这本书当诗歌来欣赏,而当成小说实在没有多少情节,因此我只好把它当作哲学来读。特别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