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8 07:12: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算得对吗教学体会

《算得对吗》教学体会:

1.感受学习验算的必要性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验算,只有感受到验算的必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发地学好验算,逐步养成自觉在生活中运用验算的习惯,达到验算教学的首要目的。原教材创设了“妈妈带淘气和笑笑去商店买鞋的情境,用150元买一双128元的鞋,淘气认为要找回32元,笑笑认为要找回22元,谁算的对?”这一情境设计,我认为给学生体会到的可能是:淘气计算不认真,笑笑计算认真,对验算的必要性体会不充分,因此我把原教材做了一些改动。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教好教材,而是要驾驭教材、用好教材。我把原材料中的“谁算的对?”改为“听故事,找问题”,符合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从“口算大王”算错了这个角度让学生体会验算的必要性。

2.探索、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要充分估计他们的潜能,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寻求多种验算方法,因为,在寻求多种方法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创造的成分。过去的验算教学注重把知识弄懂、记牢,其实,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现在的验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许多问题的方案并不唯一,每种方案可能有利有弊,这就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充分让学生比较、说说喜欢哪种验算方法和喜欢的理由,使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各种验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合理的验算方法。

看到下课后学生还能成群地围上来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满脸的兴奋、满脸的骄傲也激励我不断地探索。

在本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所做出的努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做了大胆的改动,使验算的目的教学更为鲜明,也能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到不同的验算方法,是可取的。

教师的教学没有仅仅停留在探索验算方法多样化这个层面上,还注重比较各种验算方法,着力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2篇:北师大版二年级《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6页《算得对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有错就改的好品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难点: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有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师:课前让同学们计算这几道题,都算了吗?(屏幕出示:614-297;198+726;328+584;900-248)谁来汇报一下?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 情境展现,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主题图。

图中淘气和笑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淘气产生了疑问“256元?对吗?”

二、自主尝试,共同探究。

1、“应付多少元?售货阿姨算得对不对?”

指名说说应付多少元,要怎么计算,指名板演。

118+138=256(元)(竖式略)

答:应付256元

集体订正,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师及时肯定。嗯,大家说得对,老师也认为他算得对。刚才同学们这些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验算,验算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

小结验算加法的方法:(课件出示笑笑和淘气的验算方法)一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二是用减法再算一遍。(强调验算的方法不止这两种,只要算法合理都可以作为验算的途径)

2、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验算证明买这两套书一共要用256元,那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好,大家验算得都对。

小结验算减法的`方法:(课件出示)一是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再算一遍,二是用加法再算一遍。

3、 看书再学习。

翻开课本第56页,刚才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一页的内容,请你们再看一看,把空位都填上。渗透验算必要性的教育。

4、 试一试

关于加、减法的验算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要研究的内容,你们明白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下方的计算并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

过渡:嗯,看来同学们学得还不错,那老师就出些题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新知,实际运用。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

看图,指名说说有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验算加法的方法,渗透验算必要性的教育。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着重巩固验算减法的方法。

投影学生中出错的题,与学生一起分析错在哪里,并更正。

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减少计算错误的产生?”

(计算时要认真;多验算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记得在横式上写得数;计算时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

教师小结:说得好,要想算得对,就得认真算,多验算,并注重细节问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升华

第3篇:春北师大新版二年级下算得对吗

安边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稿

执笔人:李继宏

一、课题:算得对吗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导学释疑】

1、课件导入。

小朋友什么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时,怎么判断售货阿姨找的钱是对的呢?

出示p56页挂图。提问学生在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2、探索新知

(1)指名列式:118+138=256(元)

138+118

256

答:应付256元

这位同学算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反馈,用256减去118正好是138,所以是对的。

教师小结:这种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就是验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

(2)解决“付给售货阿姨300元,找回44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谁算得对

〖教学目标〗1.感受验算的必要性,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2.进一步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教材分析〗谁算得对是第57页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开始接触验算,多角度感受验算必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材为此设计了一个钱是否找得对的情境。教材改变过去验算方法单一的状况,提倡验算方法多样化,为学生尝试探索验算方法多样化提供可能。〖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水果湖第一小学是湖北省的十大名校之一,武汉市首批对外开放学校。二(5)班学生主要是湖北省省直干部的子女,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特别善于从别人解决问题的结论中获得启发,从而找到新的答案,十分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很自信。〖教学设计〗(一)听故事,找问题(故事中有错误,要求学生听后能指出来)最近,淘气经常看动画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谁算得对》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谁算得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谁算得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感受验算的必要性,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2.进一步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材分析〗

“谁算得对”是第57页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开始接触验算,多角度感受验算必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材为此设计了一个“钱是否找得对”的情境。教材改变过去验算方法单一的状况,提倡验算方法多样化,为学生尝试探索验算方法多样化提供可能。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水果湖第一小学是湖北省的十大名校之一,武汉市首批对外开放学校。二(5)班学生主要是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北师大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算得对吗》教学设计

蔡峥华

教学目的:

.探索并掌握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结合现实情境和计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培养验算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体会验算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验算,提高计算准确性。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750+40

900-80

70+460

960-80

1200-800(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板算)128+349=

335-87= 师1:请大家看黑板,这两道题请你用竖式计算?谁会?

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回答: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加(减)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看谁算得巧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意识和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经历比较标准的方法,验证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商不变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合理运用过程。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的优化过程。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乐乐:1100是25的多少倍?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交流:

3、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不急于下结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二年级《算得对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算得对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