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3 07:12: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以往我们备战高考作文,多从文体和命题形式的角度考虑。其实,从高考作文可能的命题内容这一角度来备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本次介绍的“人与自然”类作文颇具现实意义,契合当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同学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与自然”类作文的三个话题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②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③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习作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46亿年的漫长岁月。才造就了今天这么一个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竟愚蠢地毁坏赖以生存的环境:乱砍滥伐原始森林,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盲目开采地下矿藏,肆意排放工业废水……于是水土流失了,绿洲消失了,土地沙化了,气候恶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天,人们才发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真的很聪明吗徐宗璐

人类从亘古的荒原走来。一直走到高楼林立的都市:人类从愚昧落后的部落走来,一直走到文明和开化的现代社会。这一路高歌猛进,无不说明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不愧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近几百年来,人类的聪明才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蒸汽机、电、核能……这一切的一切,不断显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然而。仅凭这些。就能断言人类是最聪明的吗?就能判定现在的世界优于过去,并预测未来的世界一定更美好吗?

我的.回答是:不能!

仰望天空。候鸟凄厉的叫声,带来远方战火依然的消息:驰骋高原,再难见到藏羚羊奔跑的矫健身姿……这一切,又是谁造下的孽?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只受到功利的影响。而没有接受智慧的启蒙。近代的战争多数已不单纯为了正义,更多的是为了物欲和私利。这充分暴露出人性中贪婪、自私和暴戾的一面。有些国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使用贫铀弹等杀人武器,丝毫不顾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受难地区的无奉百姓患癌症等疾病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这不仅仅是愚蠢,更是道德的沦丧,是彻头彻尾的

犯罪。还有,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索取,致使环境日益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度减少。300亿年前地球上大约有25亿个物种,现在仅存1亿个左右。在已灭绝的约24亿个物种中,有60%是20世纪灭绝的。从17世纪起,动物的灭绝进入了加速时期。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现在仅存的约1亿个物种中,鸟类每两年灭绝1种,兽类每一年就灭绝1种。今后的趋势是:植物可能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灭绝,动物可能每天减少1种。我不禁想问,仅有的这些物种在地球上还能支撑多久?大海雀、渡渡鸟、旅鸽、卡罗莱纳鹦鹉、高加索野牛……这些早已被人类灭绝的动物,如果能够复活的话,我们从它们眼中看到的将是平和、善意,还是愤怒与敌意?事实上,现在连看一看敌意的目光也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人类只是地球生命之网上的一段绳索,人类施之于这“网”的,也是人类施之于自己的。人类的文明已经让这张“网”变得千疮百孔。人类用科技来防止小行星将地球“咬”出一个缺口,是聪明的,但自己将这张生命之“网”撕扯得破败不堪。那就不能不说是糊涂之极了。也许有时残缺是一种美,但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来说,残缺决不是美!我们需要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地球。造物主给了人类一个美丽的星球,人类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与地球和谐相处。

21世纪的钟声早已敲响。可我们是否应该将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人类的所作所为放在一架一头是聪明另一头是愚蠢的天平上称一下,看看哪一头会更重?或许,对于未来世界而言,这样做能使我们免生许多遗憾。

第2篇: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人与自然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人与自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与自然的高考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欢迎阅读。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②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③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第3篇:高考作文指导:“人与自然”类作文

高考作文指导:“人与自然”类作文

导语 :本次介绍的“人与自然”类作文颇具现实意义,契合当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同学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话题的高考作文怎么写。

“人与自然”类作文的三个话题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201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中国

梦”?

应该对题目的意思充分理解,内涵充分挖掘。“梦”,按字典解释,是指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我们常常说“做梦”“梦想”。“中国梦”,这里的“梦”是应该理解为“理想、抱负和蓝图”的意思。

“梦”前面加上“中国”,这个梦就有了归属,属于了中国,成为中国概念。中国,有历史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当下,21世纪初期,中国梦,就是现在的人们对未来中国的理想描绘、勾勒与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是最响亮的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题目的内涵极其丰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文明、科技、农村、法治等等都是大中国梦的内容,也都是我们的写作内容。中国的人、家、土地等等,都可以进入文章,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2013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命题作文

请以“朴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提示】:①朴素:可以指生活方式,如讲节约,不奢侈;也可以指生活态度,如不浮夸,不虚假。前者可以引申为一种品质、精神,后者可引申为一种风格、特色。②写记叙文,可以写一个朴素的人,写出他(她)朴素的具体表现,最好能有两三个生动的细节。③写议论文,一般的思路是:什么是朴素,为什么要讲朴素,怎么样做到朴素。可以着重谈谈当前提倡朴素的意义。在正面叙述的过程中,可兼批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崇尚奢靡的不良风气。文章可以指出: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提倡生活朴素,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个方面;这对个人来说,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社会而言,有利于持续发展。④当下,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有限的时间、紧张的环境下写出一篇让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每当我们拿到作为题目时,大部分同学都会有一种感觉:没的写,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阅读量少,头脑中没有可用的素材,很难找到可用材料,因此,就会造成看到题目时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下面笔者就针对同学们在写作文中经常遇到的“没的写,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进行下写作策略分享,希望对学子们有所帮助,并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多读多记名人名言,从中找到作文论点

名人名言、俗语等都是知识的高度总结与概括,往往是用很简单的字词、语句涵盖了大道理,其实这些就是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中的论点,如果能将这些内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

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

“人与自然”的话题是作文中的重点话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

人与自然类作文写作指导

以往我们备战高考作文,多从文体和命题形式的角度考虑。其实,从高考作文可能的命题内容这一角度来备考,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本次介绍的“人与自然”类作文颇具现实意义,契合当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同学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与自然”类作文的三个话题

依据笔者的认识,“人与自然”类作文主要涉及三个话题。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浅谈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浅谈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语言通顺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写作语言的规范、准确、连贯和得体。

1、言规范。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2、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以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高考作文语言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语言写作指导

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当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与自然高考作文写作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