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02 07:12: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飞夺泸定桥 》教案设计

《飞夺泸定桥》说课设计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2、品味“天险、关键”等重点词句;

3、能运用“关键、浩浩荡荡”造句;

4、背诵第6自然段;

5、尝试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能按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主要训练目标,学生已在前一篇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中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操作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天险”“关键”“浩浩荡荡”并造句;三是能背诵第6自然段;四是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情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关键”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继而达到入境使于情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设计与依据

本文教学分两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分段及学习1—3节;第二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4—9节。下面我重点讲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揭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红军的故事,接着通过激情谈话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题,要求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情感指向。

(二)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设问:围绕“飞夺”,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同时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飞

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书面练习(1)(这一篇文章按顺序来写,先写,再写,最后写。)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下面概括主要内容做铺垫,降低其训练的难度。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说,教师运用随机点拨确保练习到位。这一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三个方面:

1、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2、训练学生求异变通思维;

3、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表达等语文能力。然后,教师再问:根据这一书面练习,你觉得学习一篇课文的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记叙的顺序、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断意等)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文章分为三段。

(三)学习1—3节

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节,并打开幻灯(1)“因为(),所以红军来说明泸定桥不易夺取。并设问“天险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看出是“天险”?同时随文学习“水流湍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读等形式来表现泸定桥的险。这一训练组合紧扣“天险”这一训练学生理解、表达、语感等语文素质,同时渗透了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接着教师设问:第二节中哪一个词更说明了夺桥已是非常艰险?并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注意到了“增援”一词?同时随文学“妄想”。这一设计我想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1、推动教学体现学法的延续性;

2、体现训练的弹性策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通过推敲、比较、联系等方式,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习第三节: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了夺桥已万分艰巨?这是教师打开幻灯(2),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因为,所以上级不能多给时间;如果上级多给红四团一些时间,就会。”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红四团战士已别无选择,再让学生联系课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来说说红军眼前最迫切的任务。并引出“关键”一词,同时引出爹第二个书面练习:“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的关键,是红军()的关键,还可能是()的关键。”这一设计我主要想体现分层训练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个填空,中等生则完成前两个填空,优等生则可对“还可能是()的关键”作出种种内容各异但合乎情理的回答。这种承认学生差异的训练方式,目地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使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文能力的同时,养成一种良

好的学习心理机制。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书面练习,用不同的句式来说说。这一设计我想可体现以下三大功能:

1、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训练了运用“关键”造句的能力;

3、训练了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然后教师激情小结:同学们,一场殊死的战斗马上就要展开,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这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抢在前面,这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抢在前面,这更会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同学们,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一齐来读1—3节,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若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可让学生在最能体现夺桥艰难的词语下读重音,再次朗读。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小节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教师延伸谈话:最后红四团究竟是怎样和敌人抢时间,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恶战和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以此来给学生照成悬念,强化继续学习的动机。

第2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文主要意图:一是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二是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第七单元以记事写人文章为主,记叙革命前辈的事迹,学习叙述事件,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学会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疏通文章叙述事件的条理,对课题、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写,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节课延续《丰碑》以“重走红军长征路”感悟红军精神的思路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读进去,记得住,悟得到,用得出”,希望能让学生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教学目标 :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发展方面:学会叙述事件,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具

课件 课前让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课时

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归纳主要内容。

3、学习1-5自然段,解决“抢时间”的教学重难点。

一、揭题,质疑,解题(初次理解“飞夺”的意思),了解时代背景。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思考: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交流: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借助生字词和课题,概况主要内容。

三、质疑板书,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四、相机进入课文第1-5自然段的教学

1、第1自然段,了解起因,初识天险大渡河——泸定桥四周环境

2、第2自然段,紧扣“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想像要完成任务的艰难(敌强、任重、时短、路远、受阻)

3、第3自然段,重点理解“战胜敌人的决心”、“索性”、“抛”等词句,感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与敌人斗智斗勇的革命精神。

五、作业 抄写词语,熟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结合课文,解决教学重难点“攻天险”;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2、品读文章语句,体会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复习导入

当你和战友经历了20多小时的急行军,来到泸定桥边时,看到什么?

二、学习6-9自然段

1、自由朗读,泸定桥给你什么感觉?

* 为什么这么说?品句读句,体会桥险(铁链、无板)、水急浪高、对岸敌狂

* 出示文段“泸定桥离水面……涛声震耳欲聋”,朗读想像,体会夺桥难

2、出示“守城的两个团敌人……飞过来吧!”你听懂敌人的话么?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你怎么想?

(设计意图: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小组学习学习7-8自然段:让敌人看看我们怎样飞过泸定桥的,请用小标题概括,梳理叙述攻天险的顺序

4、汇报:红军怎样攻夺天险?

5、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战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文段

(1)二连担任突击队……一边铺桥。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冲啊!

* 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能用其他词语代替么?(迫在眉睫、十万火急)

* 党的事业是指什么?最后的胜利是指什么?

(3)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决定性的胜利。

* 学生写作,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插图,通过写话,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写得出;感悟红军精神品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不同的精神熏陶,把革命精神教育融入文字量化)

6、让我们回到1935年,看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电影《飞夺泸定桥》剪辑

7、汇报作战经过:我们这样攻桥……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说得出)

8、学习第9自然段:师述前句,生续读后句,结束教学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

1、加深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体会红军精神

2、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习了这课后,你有什么写作收获?

飞—抢时间 路远时短 击溃阻击 摸黑前进 点火赛跑

夺—攻天险 发起总攻 突击连冲 桥头激战 取得胜利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一边……一边

四、作业 摘抄语句,谈感悟

板书 飞夺泸定桥

第3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用指定的词语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

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如果逐段讲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样将长文教好,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