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语文《金翅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金翅雀》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金翅雀》教学设计
一、单元文化主题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讲述爱的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放羊回家的路上找到了一个鸟窝,回家后饶有兴趣地向父母讲了自己发现鸟窝的过程,父母在倾听时心情跌宕起伏,直到儿子平安无事才放下心来。表现了父母对孩子那份真诚的爱。
二、预习:
A.利用工具书来读准生字的读音,查出生词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
B.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在孩子讲述自己寻找鸟窝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两条线并行的描写,一个是孩子的心境变化,一个是父母的心情变化,从而在写法上形成对比,体现出孩子的纯真,更多地反映出伟大的父爱母爱。
学情分析: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能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那么在新授时,学生就熟悉了文本,文从句顺的基础上就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更有效地完成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既讲述了孩子找鸟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还并行着一条线就是父母的心情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体会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描写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词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真诚的爱。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词句,来感悟文章主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句诗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自古以来,父爱母爱广为人们歌颂,今天我们来读读托尔加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描写的。
二、检查预习,铺垫教学
1.出示预习提示:
A.利用工具书来读准生字的读音,查出生词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
B.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各小组内交流学习,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树冠 树巅 蜷腿 气氛
硬邦邦 毛茸茸 战战兢兢
心不在焉 聚精会神 提心吊胆 天真无邪
2.请每组的c同学来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让几个学生来说,注意小组的分配。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中心话题: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想你们通过读课文,一定对那种真挚的情感感受很深,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体会吧。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感悟中心
出示中心话题: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各小组的d同学来发言,找出描写父母和孩子心境的语句,并谈谈感受。
描写心境的语句:
父母:A.“母亲抬起头,瞪大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
B.父亲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a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
(看得出天底下每个母亲都是最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哪怕孩子讲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母亲也是瞪大双眼地听着,而父亲显然很疲劳,而且没有心情听这个话题。孩子对于负心的态度很不满意,于是又重复了一遍以引起注意,因此父亲不得不聚精会神地听,这时孩子才算高兴起来。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今天的发现。)
让学生体会读,读出孩子渴望倾听的欲望。
父母:C.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
D.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E.父亲和母亲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
F.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在孩子津津有味的讲述中,父母好像亲眼看到了孩子艰难的爬树过程,因为孩子越爬越高,所以父母才会提心吊胆,以至于战战兢兢甚至于心脏停止了跳动,但又毫无办法,只能让儿子继续往上爬。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让学生感情朗读孩子爬树的过程,读出孩子爬树的.艰难,尤其是孩子的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一定要认真理解,体会父母的担心。
孩子:b.“孩子饶有兴趣地说着。”
c.“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d.“他心境坦然,非常高兴。”
孩子并没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变化,只是陶醉在自己发现鸟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识不到危险的处境。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孩子那份纯真的喜悦和淳朴的爱心。
二、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本文语言自然纯朴,通过一个普通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动物喜欢和爱护,更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发自肺腑的关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猜想一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
让学生合理想象。
此项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预习时对生字、多音字的掌握
要求叙述时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意思完整。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父母和孩子的心境可以对比着去读,这样更好理解人物的感情。
这里有一处对比:松树的又粗又高,孩子那小小的身体形成对比。因此孩子爬树是那么的艰难,以至于用了很长时间,中间不得不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了三次。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一个读孩子爬树的过程,一个读父母的心情变化。
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能清晰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2篇: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 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 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深切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4.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金翅雀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几篇文章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亲情,走进爱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感受着父母给予我们默默无闻的爱,这是我们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金翅雀的相关资料,谁来说说关于金翅雀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学生简单交流)
(二)、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4.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三)、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关于金翅雀的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亲、母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相关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结合中心话题,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描写人物心情的语句:
如在描写父亲为孩子的安全担忧的时候,文章运用了“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随着儿子爬树危险性的不断升级,文章又运用了“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接下来,担忧的情绪更加严重, “听到这里,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树枝”。
而孩子“仍在饶有兴趣地说着”,说这件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对照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变化,看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于文章中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
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
(四)、回顾全文,联系生活谈感受。
回顾整篇文章,说说你读完此文后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四、课堂词句积累。
教师出示课后词语,让学生观察,这类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忐忑不安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心平气和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积累在书上。
五、拓展阅读
《悠悠寸草心》、《拐弯处的回头》
六、板书设计
17、金翅雀
孩子的讲述 父母的反映
找到一个鸟窝 母亲注意 父亲心不在焉
重复 父亲开始听
发现鸟窝 母亲句句吸入心田 父亲又开始吃饭
爬树 惊呆 战战兢兢
爬上树枝看到鸟蛋 心脏停止跳动
吻鸟蛋 露出金翅雀
放回鸟巢
反思
大家一定读过金翅雀这篇短文吧?金翅雀的孩子们被农夫偷偷地掏走了,金翅雀爸爸千辛万苦想把小鸟们救出来,但始终救不出自己心爱的孩子们,金翅雀爸爸只好用毒草毒死了小鸟……
我为小鸟们感到惋惜,又为金翅雀爸爸保护自己的孩子的精神而感动。但是,金翅雀爸爸为了自由这个词而牺牲小鸟的性命,我感到气愤。虽然小鸟囚禁在农夫的笼子中,我觉得,毒死小鸟是不对的,金翅雀爸爸可以动脑筋或让朋友们来帮助他,来解救出困在笼中的小鸟们。
在这里,我要严重批评掏走小鸟,把小鸟们关在笼里的农夫。为什么要把小鸟关起来?是为了天天能听小鸟们美妙的歌声吗?是为了让小鸟跟自己的孩子玩耍吗?是这样,就错了。因为,可爱的小鸟们也像他们的爸爸一样,热爱自然,渴望自由!
保护小鸟,让小鸟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吧!
第3篇: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金翅雀》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感受孩子对自然的好奇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纯真之爱。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用词精准、恰当。
【过程与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词语,自读、自悟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孩子们将课文读得入情入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无言的关爱以及孩子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纯真无邪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及“直到最后父母才交谈了几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
第4篇:《金翅雀》教学反思
《金翅雀》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真爱无言 大爱无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反复细读文本,认为将孩子和父母的心境变化分为两个课时体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重点体会父母的心境变化。课上我让学生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抓住一些关键词,如瞪、心不在焉、聚精会神、吸、吻等词语让学生品、悟,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心境变化随着孩子危险系数的不断升级而变化。我又让学生在“提心吊胆”这里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父母之爱。然后又引导学生对比“提心吊胆与战战兢兢”,来体会父母心情越绷越紧,直到父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让学生想象画面谈自己的的心情,进而理解父母的心情紧张、担心到了极点,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及作者用词的精准。最后
第5篇:金翅雀教学反思
金翅雀教学反思
金翅雀这一课上完了,老师们记得写好反思哦,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些金翅雀教学反思范文吧!
金翅雀教学反思1
大家一定读过金翅雀这篇短文吧?金翅雀的孩子们被农夫偷偷地掏走了,金翅雀爸爸千辛万苦想把小鸟们救出来,但始终救不出自己心爱的孩子们,金翅雀爸爸只好用毒草毒死了小鸟……
我为小鸟们感到惋惜,又为金翅雀爸爸保护自己的孩子的精神而感动。但是,金翅雀爸爸为了自由这个词而牺牲小鸟的性命,我感到气愤。虽然小鸟囚禁在农夫的笼子中,我觉得,毒死小鸟是不对的,金翅雀爸爸可以动脑筋或让朋友们来帮助他,来解救出困在笼中的小鸟们。
在这里,我要严重批评掏走小鸟,把小鸟们关在笼里的农夫。为什么要把小鸟关起来?是为了天天能听小鸟们美妙的歌声吗?是为了让小鸟跟自己的孩子玩耍吗?是这样,就错了。因为,可爱的小鸟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