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21 07:12: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

摘要:从制度政策、开设基础和理论依据3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背景,并对“知识产权管理”现有的三种教学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进而从课程设计理念与定位、教学要求与实现路径和教学模块与内容3个方面探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设想,最后认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综合学科背景师资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56-03

作者简介:邱洪华(1978-),男,广西梧州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一大学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背景

(一)“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开设的制度政策环境

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我国制订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战略性措施。而所有这些为大学,尤其是那些设立了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

(二)“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开设的基础

自从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于1994年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之后,目前全国共有包括湘潭大学在内的15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除此之外,还有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共建)、山东知识产权研究院(烟台大学与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共建)和湖南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南大学和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等省级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单位。以上这些机构是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而作为专门的知识产权科研和教学单位,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课程体系。因此,在单一的法学院或管理学院通常不会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而知识产权学院的成立,培养全面、专门知识产权人才的目的,为“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迫切的需求。

(三)“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开设的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本身是集法律、技术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尤其是实务界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法律的权利义务的层面,而如果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去应用和理解知识产权显得非常不够。传统的技术开发者和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管理价值,而企业管理领域的学者更多的仅仅是将知识产权当作创新绩效评价的一个指标,而如何对知识产权本身实现有效的科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知识产权本身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成为高校在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过程中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理论依据。

二“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一)模式1:以《知识产权法》为体系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以《知识产权法》为体系,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划分为著作权管理、专利管理、商标管理和商标秘密管理,在内容上以相关的法律为基础,重点阐述与实务相关的法律原理。

该教学模式的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和基本原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主要的不足在于该教学模式是法律基础教学的延伸,虽然所讲授的相关法律规定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但更多的偏向于法务管理视域下的知识产权管理,而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视域下的知识产权管理。

(二)模式2:以知识产权相关案例为基础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为内容,阐述知识产权基本原理与实际的应用问题。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1],因此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够给枯燥的法学原理赋予活灵活现的生命力的同时,实现教与学的充分互动。但与此同时,该模式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系统性和全面性问题。一个典型案例,其只能就知识产权管理当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而充分的印证,而无法反映知识产权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所有问题,再加上案例与案例之间的独立性,使得学生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解虽然是典型的,但也是松散的、零碎的,而无法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原理。

(三)模式3:以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为内容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尤其是专利文献检索和商标信息检索为教学主要内容[2]。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原理(内涵、特征和价值),了解知识产权信息的来源,掌握知识产权信息查找途径,这是对于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该教学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与利用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但其冲其量只是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前提工具,如果仅停留在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与分析,在内容上没有延伸,则会教学只浮在面上,而没有落地生根,因为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所在。

三“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定位

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理论为基础,面向应用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统一,围绕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环节,结合知识产权的内容和特征,讲授企业如何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在教学执行上,以有效教学为目的,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真正有益有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课后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定位上,“知识产权管理”将以法律为背景和基础,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内容还是以管理为目标方向和落脚点。

(二)教学要求与实现路径

要真正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教材——学生”三个方面的协同。

教师应能够对知识产权跨学科的特性和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单一的法学或管理学背景的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完整。而教师的知识体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讲授的方法和内容,也决定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因此,作为“知识产权管理”这一跨学科门类的课程的任课教师,最适合的是兼具法学和管理的综合知识结构和背景。事实上,这正是我国大学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软肋。

教材应真正从管理学角度阐述知识产权问题。最近几年,“知识产权管理”的教材的数量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这些教材的内容编排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第一,分别从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标秘密等角度分析知识产权管理问题[3];第二,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所提出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能力的角度去阐述知识产权管理[4];第三,以知识产权法基本内容为体系阐述知识产权管理[5-6];第四,从公司角度,探讨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着重于执行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程序,如:软件登记程序、专利申请程序、商标取名与商标注册程序等[7];第五,就某特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8-9]。

应当肯定的是,这些教材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丰富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体系化研究文献,奠定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基础。但也应当指出,能够充分反映管理学原理,或者说真正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系统研究和分析知识产权问题的著作,在我国学术理论界还较为缺乏。

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教和学是一体的。知识产权专业的跨学科性,使得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呈现明显学科多元化特征,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性学习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对于法律背景的学生,需要先行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非法学背景的学生而言,则需要先行对法理、民法等基本法律有个初步的理解。此外,无论法学还是非法学背景的学生,都应当对国家的创新政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积极融入到课堂组织当中。

(三)教学模块与内容

结合作者三年来的课程讲授经验和体会,围绕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展开,本文提出了关于“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块与内容的设计,共分为三个内容模块,具体可简述如下:

第一个模块,课程概述。该部分在理论层面上,主要结合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阐述“企业创新发展为什么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并通过分析管理行的基本特征,讲授“知识产权为什么是个管理问题”。

第二个模块,围绕计划、组织、领域和控制等四个管理学基本原理,讲授知识产权管理。该部分具体包括: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制订、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知识产权奖励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绩效评价等内容。

第三个模块,知识产权管理之创新。该部分在理论层面上,将讲授创新的来源、种类和路径等基本原理,并进而探讨创新成果的保护途径;在实践上,讨论中国企业的创新政策和所适用的创新路径与实现。

四研究结论:思考与讨论

“知识产权管理”是一典型的跨学科的课程,因此,要实现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模式,至少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的注意:

第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这虽然是一具有概括性的“万金油”式的原则,但因为“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归根结底是一管理课程,而管理本身即是围绕着实践而开展的活动,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只有真正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够避免课堂落入俗套,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

第二,着重培养综合学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管理师资人才的。因为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跨学科”性,从而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不可避免地在内容或方法上无法对课程有全面的把控,所以要通过“跨院系、跨院校”交流等多途径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任课教师;

第三,提高学生创新性学习的主观能力性。跨学科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拉近学生心里的课程距离感,消除因为不熟悉而先入为主的“畏惧或厌烦”学习情绪。为此,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更加多样灵活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角。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对复合应用型的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结合作者几年以来的授课经验及亲身感受,本文探讨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实现,与同行进行交流,对文中所提观点或许幼稚甚至错误,还请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2] 詹映。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教学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35):240-242.

[3] 朱雪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朱显国,杨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 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 柯涛,林葵。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王瑜,王晓丰。公司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8] 朱三元,寿步,周庆隆。软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9] 徐康平。现代物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09

第2篇:环境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

环境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

一、研究性教学改革内容

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1.确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寻知识;在设计课题研究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引导学生针对课题大胆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分组讨论和陈述交流并重;最后,教师对课题研究要及时引导、点评,得出开放性、建设性的结论。

2.加强课程间的有机联系

在设计课程中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认识实践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在课题研究中综合运用。就环境设计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整合技术与艺术、涵盖科技与人文诸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因此,教师要协调多方面因素,在总的课题研究之下增加分支课题并进行专项研究,可以在不同的设计课程中有重点地研究相关的分支课题。如,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引入历史主义和乡土主义的研究,作为设计史课程之外对于风格样式的深入研究,并应用于设计项目;在办公空间设计中,可以对空间行为、生态建筑、办公室文化、企业文化甚至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各具个性的设计。

3.研究设计方法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大师的设计理论,对于同样的设计课题、同样的灵感来源,由于其设计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所得出的设计方案将会千差万别,更具个性化。研究设计方法论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设计语言,避免设计方案的东拼西凑,保证设计作品的原创性。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方案

在专业设计课的教学中,运用理论研究成果,将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运用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的讲授中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一些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提出的问题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在课堂上汇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三阶段,提出本课程的专业设计项目,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特点和解决方案提出扩展课题研究,进行课堂展示,互相学习,提供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第四阶段,设计方案深入制作,研究并交流制作方法;第五阶段,汇报课程设计成果,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讲评、总结。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创设开放、宽松、互动的教学环境和气氛:学校方面,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建设,增设更多具有特色的工作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场所、设备、技术等支持;教师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提升素质和能力,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合作型教师;学生方面,要激发研究兴趣,转变角色,掌握设计研究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色

1.转换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将讲授与对话交流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寻相结合,学生陈述与教师讲评相结合。

2.变被动积累为研究性学习,掌握研究方法,解决设计问题

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变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为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对设计课题进行个性化研究。

3.解决设计原创性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对设计课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按照自己的思路获得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建构独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语言。通过设计概念的提出、转化,形成原创性的设计作品,有效避免设计方案中的抄袭或拼凑。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意识和设计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结合设计项目实践训练,教会学生设计方法,会让其终身受益。

第3篇:环境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

一、研究性教学改革内容

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总结经验,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1.确立研究性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变简单的讲授和辅导教学模式为经典理论交互式教学、课题研究汇报教学和课题研讨评点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基础理论的讲授适当运用对话、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寻知识;在设计课题研究中,运用问题解决模式,引导学生针对课题大胆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分组讨论和陈述交流并重;最后,教师对课题研究要及时引导、点评,得出开放性、建设性的结论。

2.加强课程间的有机联系

在设计课程中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认识实践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在课题研究中综合运用。就环境设计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整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国内高教界正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各高校培养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由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通向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计算的开端;它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设计一般机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能力训练。针对目前的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工程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将此作为课程体系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国内高教界正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各高校培养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由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通向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计算的开端;它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设计一般机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能力训练。针对目前的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工程意识、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知识产权课程论文

论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市场上有关计算机的软件也越来越多。然而伴随着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产品带来的经济价值之大诱发了许多人越过授权而直接进行销售、使用或传播,严重侵犯了软件开发者的著作权。

目前,计算机软件可以享有多种法律保护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软件而言,一般都能得到的是著作权法保护。因此,著作权法俨然是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最普遍、最主要的一种法律形式。但是如何对计算机软件这一崭新形式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保护还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在软件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现状,论述了我国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关于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建议,以保护软件制作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推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