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
《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
《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把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2、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与合作归纳与整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要求: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一) 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图)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知识的脚印。
(二)自主探究,回忆旧知
1. 小小设计家。
师:我们在走路的时候,都会留下一串清晰的脚印,那么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你们留下了什么脚印呢? (说本单元的知识点)刚才同学们已经回忆了这么多知识,今天我们就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希望大家展开你们想像的翅膀,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出更清晰的整理思路图,好吗?
生:好!
师:各小组赶快行动吧,我们的3位小记者还在等着采访你们呢!
(与此同时,3位小记者设计自己的'采访策略与步骤,并且巡视,以便找好目标作采访。)
(学生开始动手翻阅记录、动口讨论交流,设计出大树形、统计表形、大括号形、花形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整理,真是五花八门。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设计好了吗?
生:设计好了!
师:那就让我们在小小记者会上来比高低吧,看一看哪一组设计得漂亮、清晰、又实用,好吗?
生:好!
2.小小记者会。
师:在小小记者会上,我们的小记者们有权利采访任何一个小组,一共有3次采访机会,每一轮只能采访1个组。
小记者1: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解读好吗?
大家请看这就是**组的设计(小记者1出示设计图),?
生:我们是在设计的时候,
小记者1:看了他们的整理设计图,你们觉得有没有补充的?
生:为什么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能有1个直角或者1个钝角呢?能不能有2个直角或钝角?
这组学生解答,如果不能解答请其他同学补充。
小记者1:他说的好吗?掌声送给他。
小记者2:我采访的是**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下他们的想法好吗?
生:
小记者2:请问三角形的分类,你们是如何整理的?
生:按角分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也可以分为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小记者2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
小记者2:看了他们的设计,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吗?
生: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按边的长短来分的,那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来,老师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给台上同学提问,请给与解答。)
小记者2:谢谢你为我们解答疑难。看来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小记者2:他们这组整理的全面吗?
小记者2:掌声在哪里?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昨天复习的时候,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整理图,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
老师介绍归纳整理的方法:先看本单元有几个小节,再看每小节有哪些知识点,这样分类归纳,在自己的头脑里留下清楚的框架,以后我们再回忆起来就很清楚了。
(三)学习小结
1、请每组同学依次把自己的整理图张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每个同学都去互相学习,评价。
2、说说自己在整理复习中的收获,得失。
3、看来同学们学习完了这单元后,也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串知识的脚印。希望以后同学们要像今天这样常常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足迹,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才能更好的前进。
第2篇:《三角形面积》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教案设计 兴国县南坑中心小学
刘祖汤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科:数学
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三角板、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直尺
二、教学课题:三角形面积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发展空间观念。
2、渗透转换的思想,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分析: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推导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高÷2。
2、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3、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以前已学过的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②说一说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问: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做好教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分组让学生拼一拼,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2、提问:看哪一组发现什么关系?
①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②学生说话: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与三角形的高。(板书:)(等底等高)
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表示什么意思。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四、出示例题
红领巾的底为100cm,高为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的底是()米,高()米,面积是()平方米,全班同学计算。
小结:我们在做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巩固:(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cm,高是2.5cm,它的面积是()①20×2.5÷2
②20×25÷2
③20×2.5(2)求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底是6.5cm,高是3.7cm 底是4分米,高是2.5分米 底是16cm,高是底的一半
六、总结:今天,同学们非常认真,谁来说一说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作业:
一、填空题
①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②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根据条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①底是32厘米,高是7厘米 ②底是4.5分米,高是12厘米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多进行三角的面积计算,让学生铭记三角形计算公式。理解为什么用底×高要除以2的理由。
第3篇:三角形宝宝教案设计
三角形宝宝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在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三角形。
2、诱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
【活动准备】
六幅三角形的图案,若干长短不一的纸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幼:三角形)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三角形?(幼:屋顶、积木……)
师:我们小二班里有没有三角形宝宝的.?
二、感知三角形:
师:三角形宝宝十分的调皮,它很喜欢和小朋友捉迷藏,你们看看它躲在哪里?(教师出示六幅有三角形的图案,与幼儿一同寻出隐藏的三角形)
师:这里有这么多的三角形宝宝,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出一个三角形出来。小朋友们看纸上有什么?(三个点)
师:现在老师要用这三个点变出一个三角形出来。三个小点是好朋友,它们要手拉手。(教师将三点连接)
第4篇:相似三角形复习教案
相似三角形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本课为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课,是对本章基本内容复习基础上的深化,通过对一个题目的演变,紧紧围绕一线三直角这个基本模型展开,由浅入深对相似三角形进行,同时结合数学中的方程思想,分类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拓展深化.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图形特别是一线三直(等)角的复习.教学难点: 一线三直(等)角模型的拓展深化.教学过程: 练习:1.如图,AB>AC,过D点作一直线与AB相交于 点E,使所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ABC相似.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E是BC上的一动点,使△ABE与△ECD相似,则AB、BE、CE、CD之间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得到相似中最基本的几种图形,即:
A型 斜A型 一线三直角反射型
在得到上述基本图形后,通过找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