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初一生物教案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初一生物教案之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学过程
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3.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
1.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2.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二)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三)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
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第2篇: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和实验一装置完 全相同的材料用具,便于上课演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地球上凡是生物都要呼吸,而凡呼吸,必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 量的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 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要想破解这个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引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
师: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 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师: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 成分呢?下边大家接着看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生:甲瓶中卫生香复燃,乙瓶中卫生香熄灭。
师:再将罩在金鱼藻上的集有大约1/2以上气体的试管取出来,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并与甲、乙两瓶 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生:卫生香能复燃;与甲瓶中燃烧情况相同,所以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师:很好。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第3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
教学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的收集氧气的装置。
2、教学器材: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卫生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装置。
3、教学课件:有关普利斯特利三个实验的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况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
第4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复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自制CAI光合作用课件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维持碳—氧平衡课件。
2.实验材料用具准备:(1)按演示实验一装置提前两三天(或一周)准备,并每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收集足够的氧气,便于上课使用。
(2)另准备一套
第5篇: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教学设计与反思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沈瑜
这节课是苏科版八上第18章《生态系统的稳定》中的第二节,学生通过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已经建立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的概念,这节课,通过进一步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重要概念,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主线十分清晰,围绕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如何维持?这一主题,我们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活动一“分析生物圈中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过程”,通过磁性板贴帮学生复习旧识,设疑引出新知,导入新课;活动二“探究绿色植物是否能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在改良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第6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利用有机物的基础之上对绿色植物如何进行制造和利用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