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建库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建库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是贵州航天管理局所属大型骨干军工企业。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风华公司于2000年4月建立了经营管理人才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入库”人员进行培养、考察和任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对同类企业的人才培养、干部选拔等工作有着较为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1990年以前,风华公司的干部任用工作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任命制,由党委会在公司范围内提名、讨论、考察、任命。当时,由于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经济收入相差无几,政治地位也不悬殊,当干部除了能显示自身才能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实惠,所以普通职工当干部的愿望也不强烈。
1992年7月,风华公司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之后,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经济收入在岗位工资上突然出现了明显差别。从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职工,特别是拥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始把眼睛盯上了干部岗位。
为了有针对性地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风华公司于1993年8月仿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模式,建立起了部门级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并有意识地对这支队伍里的职工进行强化培养与考察。由于当时后备干部人选被定位为“绝密级”工作,所以只有公司领导、组织部门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知晓哪些职工在这支队伍中,导致很多想当干部的职工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向组织部门和公司领导表达自己的诉求。
由于组织人事纪律的限制,培养者与被培养者之间没有公开的交流与沟通渠道。有的职工已被列为培养对象很长时间了,却还在不停地向上级表达自己的诉求;有的职工已被排除在培养对象之外,但仍在不停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能”。最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总体条件比较优秀的培养对象,由于个别小缺点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最后膨胀成为致命性的大问题,所以不得不被清理出后备干部队伍。
二、经营管理人才库的建立与调整
为了克服传统人才培养的缺陷,更好地将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结合起来,尽快地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经营人才,2000年4月,风华公司党委决定公开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并印发《关于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的通知》,鼓励有意愿当干部的职工提出“入库”申请。
根据当时的规定,加入经营管理人才库的基本条件共有五项:一是政治素质好;二是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三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
四是年龄在4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五是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加入经营管理人才库的程序分为四步:一是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二是党支部进行推荐;三是党委组织部进行资格与资料审查;
四是党委会研究决定是否吸纳。
个人在提出申请时,除了要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及主要经历之外,还需要提供成果及论文情况、奖惩情况、特长与优势、主要不足、任职意向等信息。
2000年6月,有36名职工被列为公司第一期经营管理人才库成员。由于人才库中的成员大部分都毕业于理工科和文史类专业,对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技能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党委组织部门高强度地举办了培训班,通过学习有关资料、组织论文发布等形式对人才库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近1年的强化培训,不少人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为了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人才库育人、选人的作用,2004年3月,风华公司党委又调整组建了第二期经营管理人才库,有56名职工被确定为人才库成员。2008年8月,公司调整组建第三期经营管理人才库时,有71名职工被列为培养与考察对象。
三、人才库的建设成效
10余年来,在风华公司提拔的中层干部中,经营管理人才库成员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经营管理人才库已成为了公司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阵地,见表1。
通过表1不难看出,建库培养人才的做法是有效的。
经营管理人才成长情况统t}一,见表2表2中所不,人才库中有7人在第一期当期就得到了提拔。
第二期人才培养所提拔的13名人中有8人是由一期转入二期的人才,5人是第二期新“入库”的人才并在当期得到了提拔。第三期人才培养前期所提拔的18名库内人才,有3人是一期转二期再转入三期的人才,有1人是一期转入二期期满“出库”后在第三期前期才被提拔的;有7人是二期新入库后转入三期的人才;有7人是三期新“入库”人才。
第一期的人才在第二期或第三期才得到提拔任用,除了没有相应的岗位空缺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培养刘一象不够成熟。通过表2也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结合表1、表2,建库培养人才的模式不仅得到了培养者的认同,也得到了被培养者的认可。
前一人才培养期的人才,在后一人才培养期得到了提拔任用,充分说明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持续有效性。大量未被提拔任用的人才库成员在相隔4年之后再次提出“入库”申请,也表明了被培养者认识到这样的培养模式对自己而言也是有益的。
通过分析其它背景资料还能 发现,期满“出库”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不再具备40周岁以下的年龄条件。这些人虽然不再被列为培养对象,但依然可以作为考察和任用的对象。即使有朝一日,他们突破了45周岁的干部任用年龄界限,但依然可在其它管理岗位上为公司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维系自身的有序发展,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拔任用干部。如果光选拔不培养,可选拔的对象势必会减少。而要想让培养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发挥被培养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建立经营管理人才库进行群体性人才培养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考察、任用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第2篇: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论文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养培养改进措施探究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养培养改进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准确定位行业需求,探究适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力。同样,针对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养培养工作存在弱化精神塑造等状况,我们需要在定位行业需求之时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在建构培养模式之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等。
(一)准确定位行业需求,探究适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是本科生培养工作与中专生培养工作的“综合版”,既是前者的“压缩版”,又是后者的“升级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结合版”。因此,在准确定位行业需求之时,我们需要实现这一培养工作对应用型本科生培养与技能型中专生培养的有机结合,即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连锁经营企业一线管理岗位之上。具体来说,这一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连锁门店管理操作技术,适应当代连锁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制度、规划的发展趋势,而最终的岗位目标则是将其培养为能够承担连锁经营企业门店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在对行业需求进行准确定位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特点以及该行业就业岗位群状况进行分析。从连锁经营管理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来看,其具有极强的适用范围,可以涉及生产制造型、商业、零售等多个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转型阶段,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努力从良好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以培养出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以胜任当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发展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连锁行业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强调基层经验,即要求相关专业人才在入行初期需要从企业内职位相对较低的岗位做起,在获取一年至两年工作经验、熟悉连锁经营各项业务流程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之后,才可获取晋升职位的机会。当前,连锁行业基层岗位具体包括仓库物流配送、连锁超市收银、客户服务以及便利店店长等。随着底层工作人员在获取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专业人才也将获取较为明确的晋升渠道,这一方面的岗位则包括大型连锁企业部门经理或者企业总部高级管理职位等。准确定位行业需求,同时也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培养工作过程中注重培训效果的提高以及培养模式的创新。当前,连锁行业中较为盛行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需要依照连锁经营岗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发展的课程培养体系,以提高理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实施多方举措,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力
为形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力,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努力,以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校企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法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坚持以就业岗位为引导方向,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创新科学合理且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关键内容。这一培养体系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下,高职院校需要依照企业实际需要创新培养理念,适时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相应地创立完整的'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减轻本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高职院校以及相关企业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时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做到实处为基础,比如: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之时,需要坚持以企业缺乏人才为基础,需要以全面实践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的岗位与学生,即以职业需求为向导开展教学工作,为培养适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奠定基础。对此,学校可以依照自身实际情况聘请部分专业人才以及优秀的工作团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效性进行证实。第二,需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创课程规划。当前,连锁经营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操作性技能的人才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依照企业实际需求,切实培养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专业性人才。这需要校企共同合作,寻找一批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专业素质相对较强的团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比如:连锁经营企业的策划师、专业培训师以及设计经理等,可以组成设计团队来完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计的人才培养课程内容;需要校企共同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各方资源,或者为相关专业课程收集资料,并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资料与实践中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需要在设计培养课程方案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并通过稳健扎实的改革工作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达到最佳效果,为企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第三,坚持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提高自身操作技能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对于连锁经营管理培养工作来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即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升华,最终实现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双赢:使学生在这样的校企共同培养工作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自我素养,全面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使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能够在招录职工时更有针对性地获取那些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使学生与企业共同得到长足发展。
二、结语
总之,随着连锁经营行业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该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对此,唯有依照社会发展需求,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有效解决企业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素养以及相关操作技能的专业性人才,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才能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共同效益。
第3篇: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培养论文
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培养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医院管理人才在医院营运商的职能和作用,相关管理人才的从业资格也就成为了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现象,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于医院的正规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速,我国各地区对于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院等卫生服务行业在自身经营管理上加大投入,对于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显而易见的是,那些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医护人员就不应当从事相关工作,也只有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医院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到认可。
1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的解读
职业化这一基本概念最初运用在企业管理领域,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日渐成熟,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中也出现了职业化的要求
第4篇:分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论文
分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论文
2002年1月,国家经贸委明确提出了要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三个方面作为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而连锁经营更被视为重中之重。经过八年多的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零售、餐饮、医药等多个服务行业,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仍是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状况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數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9年整体增速趋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10年中国连锁行业发展预测比去年更好,中国连锁行业预计增长在18%以内。总体来看,我国连锁业在近三年仍处于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
无论是开新店还是提升老店的业绩,管理人才将是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