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宝从小开始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4 07:12: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对宝宝从小开始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对宝宝从小开始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孩子的学习从小开始,通过持续的学习发展,让新旧经验不断堆栈、演进并累积。由于学习没有快捷方式,很多学习的成果无法立竿见影,因此,从小要在孩子的心底建构正确价值观,才能在未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孩子有好的表现,往往是父母或老师悉心教导的成果。然而孩子有时一些不太令人满意的表现,父母总不免埋怨自己“没好好教孩子??”的确,在孩子像一张白纸的时候,教他养成正确观念与良好习惯,有事半功倍之效。这些将随着孩子成长而逐渐内化,日后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品格。

三岁定终生打下好基础

人们常用“三岁定终生”强调学前阶段学习的重要,所有的学习奠基于年幼阶段,通过持续的学习发展,让新经验与旧经验不断交叠、演进并累积,同时,在日益成熟的心灵相互影响下,逐渐成就出日后的生命能量或展现的能力。

学前阶段是打下学习基础的开始,而此阶段的心理状态亦是成长的基础,心理状态也是通过自己与家庭、社会的互动所建构而成。学习与心理所交织的历程,就是教养。过程中,除了看到孩子外在面貌的变化,内在的成长也通过教养持续地进行,并且为教育未来的孩子而努力不断。

说起“三岁定终生”,并不只是中国古人的观点,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艾瑞克森也提出的“人格终生发展论”,艾瑞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8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0岁?1岁)、儿童期(2岁?3岁)、学龄初期(4岁?6岁)、学龄期(7岁?11岁)、青春期(12岁?18岁)、成年早期(19岁?30岁)、成年期(31岁?50岁)与成熟期(51岁?生命终点)。这8个阶段的顺序虽是由遗传决定,但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而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不可忽视。游玉燕园长提醒,3岁前的婴儿期与儿童期正是宝宝开始探索世界、架构自我概念并建立信心的关键期,需要父母的陪伴,帮助孩子奠定正确的价值观,以发展正向的人格。

品格教养从小开始

对幼儿而言,自理能力和品格的养成,都是看不见的潜在学习,因此,日常生活不只是父母的教材,也是孩子学习的教室,透过观察、模仿并内化,进而展现成外在行为。而这些学习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没有快捷方式,也无法立竿见影,需要孩子从小通过父母的身教从心底建构正确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并让孩子自我探索建立起自我判断的基准。此外,孩子年纪小,受到外在环境的干扰也少,一旦养成正确的观念,不论世俗价值如何转变,也不轻易受到影响,因为他具有清楚分辨“好或不好”、“该或不该”的能力。

以身作则用爱温润

人们习惯以“没教养”批评一些人的不良表现,但究竟什么是“教养”?教育大师黄昆岩曾引用英国诗人克里斯蒂纳.罗塞蒂的诗《谁见过风?》来形容教养,“当树叶颤动、树低下头时,你才会知道风正吹过。”他认为教养如同风一样,存在于无形,必须从个人的言行察觉、推测及判断,不断地省思与探讨。

既然教养如风,又该如何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呢?

对幼儿而言,主要学习对象是父母,所以,更需要父母处处以身作则,让孩子看着父母的言行,通过模仿,进而学习良好的行为。“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除了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习,父母更不忘用爱温润孩子的心灵,使榜样产生影响的力量,这份能量将陪着孩子成长,更可在日后拓展至他人身上,因为在关爱中成长的孩子,能看见自己,懂得爱自己,未来也才有能力爱别人。

从小要教的5件事

品格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风格,是终其一生可带着走的财富,甚至在未来,决定竞争力高低的不是学业成绩,而是品格”。从小要教孩子以下5件事,让他能在面对日后的竞争,以这些特质脱颖而出,好行为成就好的习惯,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好性格创造出好命运。

1.分享

“Sharing is Caring”,意即与他人分享就是在关心照顾别人。因此,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养成分享的美德,未来这将是一种社交技能。游玉燕园长表示,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所处的环境是全部小朋友共有的,不像在家中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在空间和玩具有限的情况下,若孩子愿意分享,那他在团体生活中必会收获快乐!

2.诚实

诚实是美德,多数人认为孩子不说谎、不偷窃、不作弊即是诚实的表现。然而,诚实更深远的含义即是坦然面对错误,并且勇于承担。孩子犯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他能否诚实面对,并解决问题。孩子若开始习惯说谎、逃避事实,久而久之,即陷入不诚实的恶性循环中,因为一个谎需要用更多的谎言圆谎。当孩子犯错,不要急着指责孩子,应该静下心了解孩子为何要这样做,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讨论可行的`做法,而不是让他担心被责骂而宁愿说谎。当孩子能勇于面对错误,自然能养成诚实的品格。

3.责任感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曾说过,“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的确,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将比别人多一份机会。责任感是孩子对自我内在的要求,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懂得自律,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

有些幼儿园每一年都会带着大班学生去毕业旅行,虽然只是两天一夜,但在过程中,孩子没有父母陪伴,他们要自己换衣服、洗澡,遇到困难也要努力想办法解决,这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为自己负责。

4.礼貌

在展现耀眼学力、优异专业能力之前,礼貌已先行一步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人标准是“人品”更甚于能力,礼貌好坏自然成为决定的关键,礼貌的重要不容轻忽。游玉燕园长表示,礼貌是发自内心对待他人的友善态度,必须自小培养,才能养成对于人和物的基本尊重,懂得尊重的孩子,才能尊重他人与环境,并有所包容。礼貌所涵盖的层面非常广泛,例如与人见面打招呼、在公共场合轻声细语、常说“请、谢谢、对不起”等,都是具体的表现。且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多说好话、行为要得体,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

5.注重细节

一个人是否可取得卓越成就,取决于他能不能将那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做好”。当孩子能把不起眼的小事做到完美,表示他有细腻的心思,懂得注重细节,那么,当他处理大事也无需担心,因为不怕因忽略小事而导致严重失败。每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不忘提醒他回头再看看,欣赏自己完成时的美好,发现不足之处也可再做加强,平日培养孩子注重细节的习惯,避免不经意的闪失而误事!

第2篇:坚持--从小开始作文

坚持--从小开始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坚持--从小开始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小开始放暑假了,这可是我上小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妈妈说我是小学生了,得在假期里学点什么,充实充实才行。于是妈妈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帮我报了跆拳道和书法。两堂课没有连在一起,中间隔开了两小时,这两小时做什么呢?

妈妈就会带我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里有很多很多的书,我在这一个多月里可看了不少书呢!除了我爱看的各种动物类书之外,我还看了励志的书,书里面的故事有讲道理的,有讲毅力的,有讲勤奋努力的。我喜欢《愚公移山》,《铁杵磨针》,《苦练书法的王羲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它讲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经常逃学。一天,李白在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问道:“老婆婆,你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用这么粗大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老婆婆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棍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棍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后佷受触动,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一个个故事中我了解到古人的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实中我也看到了这种精神。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运动员的精彩付出,妈妈告诉我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在这四年里所有的运动员要按照标准动作日复一日辛勤的苦练,任何时候都不轻易放弃,坚持再坚持,所以在比赛时创造出一个一个破记录的世界冠军。

上面讲的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好好学习的。我要按照老师讲的每天坚持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天做好各科的预习和复习,相信这一定对我的学习佷有帮助,相信总有一天我也能像李白一样做到“铁杵磨成针”的。

第3篇:热爱劳动,从小开始培养

热爱劳动,从小开始培养

---小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那隆镇中心小学 梁育饶

现在,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参加劳动的时间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一些学生上了小学高年级、甚至上了中学,还不具备劳动习惯。据调查,现在中小学生形成劳动习惯,能主动劳动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学校抓爱劳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案例:一天课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都在院子里高兴的玩着,我看到地上有些纸屑,我随口说了一声:“请把地上的纸拾起来。”这时有几个孩子往地上看了一看,继续玩了起来,看到这些,我又叫了一个小朋友的的名字,这个孩子听到我的叫声后,慢吞吞的弯下腰拾起了地上的纸,见此情景,我想到了现在孩子们是越来越不愿意劳动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

一、分析问题:

上了一年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对宝宝从小开始言传身教做好榜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宝宝从小开始言传身教做好榜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