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13 07:12: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识字

1.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多音字:(好像 欢乐 盛满 天空)你们知道带点的字还读什么音吗?

生词: 凤凰 傣族 咖啡 长寿(读后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3.巩固识字。

出示一棵大果树,树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果子,摘下一个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学生读字音并组词)

(二)写字

1.出示小朋友写字图: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多认真啊!你能做到吗?学生自主写字。先观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写。

2.根据学生写字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小组内展示写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一)这么快我们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读给其他同学听,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学生练读、互读)

(二)细细品读。

1.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自己评评读得怎样。)

2.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场面的热烈,人们兴奋的心情。

(1)学生个别读。(指导学生读好“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欢呼”“周总理来了!”等词句。)

(2)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样的场面。

(3)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读四、五、六、七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十分容易接近。

(1)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观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抓住描写人物服装、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周总理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泼呀,洒呀!”等词句)

(4)小朋友,总理为人民祝福,人民为总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开心。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体会幸福快乐吧!(放音乐学生读课文)

(5)齐读后两句。

4.读全文。

四、课文扩展,强化表达。

你听说过或在电视里看过什么节日也很热闹?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五、课外作业。

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流程之二

一、读题设疑导入。

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事令人难忘,理解“难忘”的意思。“泼水节”到底是怎样难忘,为什么会令人难忘?

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你都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师生归纳整理:.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提问题。3.找资料。

三、学习课文。

1.面对一篇新课文,我们先做点什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2.学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要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2)分组自学,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3.读课文。

(1)请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做代表(分自然段)读,其他组同学当评委,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会赞赏他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抓住:“赶来”“跳舞”“笑呀,跳呀!”“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一手„„一手„„”“多么令认„„”等词句,体会热烈的场面,兴奋的心情,以及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读的方式采用:自读、指读、评读、仿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学生自评、互评)

(5)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抓重点)

(6)谈感受。如果你也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说说泼水节怎样难忘,为什么难忘?(创造性的积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7)读全文。

四、写好字。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采用自评、他评等办法,互相帮助,写好字。

五、课文延伸。

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什么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你的课外收获。(其他节日的热闹场面,对周总理的一些了解等。)

附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愿将以上两种教学“基本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2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会写生字。

2、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凤凰花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这是凤凰花,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这里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书写泼水节)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

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看视频动画了解课文大意。

看着大家高兴的泼水祝福,你们是不是也很高兴啊,是不是很像用好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读啊,(齐读课文)

有些同学读的不是太流利,下面我们把这课的生字认读一下相信你再读会更棒。

⑴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

自由读生字。抽卡片读。

⑵认读了生字相信大家会把课文读得很流利,男女生比赛读课文(一队一段)介绍周总理

三、学习课文

大家读的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1、出示第一段:还能说火红火红的什么,一年一度什么意思?

2、教学第二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今年是哪一年?(介绍周总理)

3、教学第三段:

说一说傣族人民怎样欢迎周总理的?(找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根据课件讲解一边,⑴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

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4、理解第4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总理平时的衣着图片和今天的进行比较,体现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第3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

一、看录像引入,走进泼水节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节日的录像,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许多人在互相泼水。

生:人们都很开心。

师: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教师板书课题,泼水节)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泼。

师:关于泼水节,您搜集到了哪些信息?(生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师板书难忘的)

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读文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8个)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张欣童,李颖,安智烨,童一淞,马文怡、胡晨阳)

师:在他们读的时候认真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这次的泼水节难忘呢?

三、第一自然段

师: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呢?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热,大家上了一早上的课,一定觉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猜一猜。

2、读一读。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介绍泼水节、傣族的民风民俗。

2、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

3、简介周恩来总理。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