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5,做一做,练习四和4、5、6题,除法初步认识(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小学数学教案《除法初步认识(二)》。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要求每4个放一盘。
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除法)
可以这样列式:20÷4=5
这个算式读作:20除以4等于5。除了我们昨天学的“÷”是除号外,今天我们再学一些新知识:在这个算式里,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如果把这一题变成每5 个一盘,应怎么列式:
大家自己摆一摆你手中的`卡片,并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并说出每个数叫什么名字。
4、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四的4、5、6题。
三、总结。
除 法
20 ÷ 4 = 5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读作:20除以4等于5。
第2篇:《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四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四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
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
2.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
(1). 开火车,读算式。
84 = 2 155 = 3 102 = 5
123 = 4 63 = 2 93 = 3
(2)请写出除法算式。
6 除以 3 等于 2 。
把 20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
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
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 3人,每人分3个。
(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
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六.今天的作业是小册子:
第9页1,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124 = 3
文本框: 。。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3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本第18页的例4。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
生:……好可爱…..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贝贝,今天,贝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
第4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马和小学 闫淑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做出神秘的样子)今天是小精灵明明的生日。
(2)多媒体显示小精灵及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我邀请了一些客
第5篇: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先通过例4引入这种分法。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另一种分法。然后通过例5的图画说明具体分的过程,并说明这种分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过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分的方法。最后通过例7过渡到“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计算”。着重指出12块饼干,每3块分成一份
第6篇: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60——63页《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什么是平均分。
2.在动手平均分一分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重难点)3.培养学生有序、合作的品格。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题纸、彩笔、笔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小动物可爱吗?可爱的小动物们举行了一次有趣的运动会,可是在分礼品时遇到了困难,想寻求小朋友的帮助,你愿不愿意去帮助他们?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片,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图,你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10秒-对子交流 生1:怎样分竹笋呢?
生2:
第7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玩中学,在学中做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学具、磁铁、小棒
学具:小棒
四、教学过程、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听数抱团的游戏吧!你们还记得游戏规则吗?
活动:
①、教师重述游戏规则:当同学们听到数字几就几个几个的抱成一团。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可以用我们学习过
第8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材分析:例4从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用把12个竹笋平均放4盘的实例,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显示出把除法概念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例4后的“做一做”中,呈现饼干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再次体会除法意义,巩固除法算式的读写。
学情分析:学生虽第一次接触除法,但已有了“平均分”的基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填一填、读一读”活动。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通过“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