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9 07:12: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

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

“飞夺泸定桥”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

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

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

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

(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

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

4、(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不怕牺牲)

5、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板书:继续北上)

三、总结

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

结束语:同学们看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之时,让我们回去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主席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诗句了呢?

板书设计

继续北上(结果)

抢时间大智大勇

15飞夺泸定桥(经过)

攻天险不怕牺牲

北上抗日(起因)

第2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

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8)第三部分(9)

或(1)—(2)—(3-5)—(6-8)—(9)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

(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1、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泸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泸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勇:

“险”中见勇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播放课件,自读第六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入):湍急的大渡河发源于边远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干起伏的山峦之中,这些山和喜马拉雅山相连。

第3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2.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3.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4.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通过读文章,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那么我们的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谁来给大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飞夺泸定桥 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堂实录 谢主任

发表于2009年10月20日 22:34 阅读(37)评论(0)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好友可见 举报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

谢琳

《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五主题《桥》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在第一课时中,我指导孩子们扫清文中的生字障碍,通过了课文,归纳了文章的主题,对课文进行了分段,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梳理。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对红军长征进行了背景的了解。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如下:

一、整体回顾,引入课文

1、师: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生:课文讲的是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获得胜利的事。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

1、请读课题: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飞夺泸定桥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