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令人忧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24 07:13: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学生使用手机令人忧

谭欣

笔者最近在几所高中、初中调查工作时发现,部分学生上课时竟挂着手机。一位知情者吐露,中学生配手机现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大多数领导和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持否定态度,但苦于《中学生守则》等学生纪律没有对持手机现象作出明确规定,学校也不好硬性制止,只好加以适当疏导,但效果很不理想。部分学生中还出现攀比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将会给校园带来新的冲击波。

笔者以为,就目前现状,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其一,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学生是消费者,理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而过早地进入使用手机的“高消费区”,不利于学生意志的磨炼及良好品德的形成。持手机者大都因其家庭富裕或父母有权有势,有一种优越感,而瞧不起其他同学,使他们正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踏上畸形的轨道。

其二,不利于全心投入求学之中。学生的天职是以勤奋学习来获取全面的知识。一旦手机在手,就难免有别人给你打进电话,父母的问寒问暖,朋友的关心或聊天,你自己还不时要与别人通通电话,这些都得花费时间,耗去精力。一学期只有100多天,一天的有效时间也只有10多小时,通话要耗去多少光阴?再说通话的内容五花八门,遇到不高兴的事又必将影响其情绪,情绪不好又将影响其学习。据一位教师吐露,他所任教的班上就有学生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堂上互发短信息打发课上时间,这岂不是新型的坐堂旷课?

其三,给其他同学造成不必要干扰。一是你在接打手机时给别的同学以声音干扰,甚至影响到课堂。一位教师面带苦涩地告诉我:有一次,他正在讲公开课,讲得正起劲时,突然一个学生的手机铃声大作,搞得师生及听课领导面面相觑,一堂好课就这样给搅了。二是对一些虚荣心强的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中有的向并不富裕的家长提出购买手机的要求,有的甚至产生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手机的念头。

由此看来,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令人担忧,不应提倡,希望我们那些“大款”、“大官”的家长们多为子女的将来着想,授之以“渔”,让他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勤奋节俭的良好品质,学会自立、自强,全心求学,掌握过硬本领,将来成为有用之材。(谭欣)

《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12日第3版

第2篇:中学生网上早恋令人忧

网吧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市民领略了网络的神奇,然而一些中学生在聊天网站沉湎于谈情说爱,令家长们忧心忡忡。

哈尔滨市一位高二学生的母亲找到记者说:女儿半年前就开始到网吧上网,家里始终不知。直到3个月前,发现孩子零用钱花得特别快,常背着父母向爷爷、奶奶要钱,每天比放学时间晚两三个小时回家,学习成绩也下降了。经过“追踪调查”终于发现女儿放学后常与几名女同学去一家网吧,在网上与异性聊天。有的女生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就开始与网友约会见面了。

这位母亲恳切地说:“孩子上网增长见识,当家长的十分赞成。但是上网与异性聊天,既耽误学业又有碍心理健康,实在让人担心。”

记者走访几家网吧后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特别是女生)上网只是聊天。一些学生甚至用“最佳老婆”、“小情人”等名字在网上与异性谈情说爱,有的言辞令人瞠目,有的还相约“见面”。教育专家指出:互联网是虚拟的世界,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通过几次网上接触,便与异性接触,极易受骗。家长、学校对此应当重视。

摘自《北京晚报》

第3篇:中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数科院06数本3班詹立金2006224306)

摘要:走进今天的高中校园,发现现在很多高中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利弊

一、引言

现代社会,手机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逐渐地,手机也在中学生当中出现,出于攀比心理或其它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在学校里使用手机。课堂上出现有人在发短信的现象,晚上很迟了却仍然还有人在打电话或者上网。很多学生白天都优美精神,神情疲惫不堪。于是学校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组织学生带手机,但始终不奏效。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是为了正确认识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学生使用手机令人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使用手机令人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